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藏药材松生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并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对松生等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的藏药材松生等显微特征一致,薄层色谱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份为5.05%~7.55%,总灰分为1.05%~7.77%,酸不溶性灰分为0.08%~0.6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5.41%~17.21%。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控制传统藏药材松生等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女萎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完善女萎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女萎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同时根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女萎药材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5批女萎样品的水分测定结果为9.4%~10.7%,总灰分为5.6%~7.4%,浸出物测定结果为11.1%~20.5%。结论:本研究为女萎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建立阳雀花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对中药材阳雀花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检查、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10批阳雀花药材有相似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专属性强;水分含量为9.6%~12.3%,平均值11.4%,总灰分为2.0%~3.3%,平均值2.5%,酸不溶性灰分为0.2%~1.0%,平均值0.6%,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为12.2%~22.3%,平均值18.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为阳雀花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树舌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树舌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麦角甾醇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样品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10批不同产地树舌的水溶性浸出物为3.7%~10.6%,水分为11.1%~17.1%,总灰分为0.9%~3.2%,酸不溶性灰分为0.0%~0.3%。结论:该研究所建方法简便、准确,为树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完善三叶青药材质量标准,为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2009年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等法定标准,对三叶青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制定合理的含量限度;修订了三叶青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以芦丁对照品和三叶青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三叶青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的三叶青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方法具有较强的专属性,可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十批药材含水量为6.8%~11.7%,总灰分为4.2%~8.7%,酸不溶性灰分为0.16%~1.12%,醇溶性浸出物为14.7%~22.6%。结论:该研究拟定的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应用于三叶青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鸡皮果叶药材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采用原植物基原鉴定、药材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等研究方法,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结果鉴定了鸡皮果叶药材的基原,描述了药材性状、叶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水分测定值为8.0%~10.9%,总灰分为7.2%~13.7%,酸不溶性灰分为0.2%~0.9%,浸出物为12.0%~26.7%,挥发油含量为0.15%~0.25%(mL/g)。结论该研究为鸡皮果叶的鉴别及质量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药材马蹄蕨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马蹄蕨的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等项目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马蹄蕨的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检查指标建议拟定为:水分不得过15.0%,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浸出物不得少于7.0%。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马蹄蕨药材质量标准,可用于马蹄蕨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提高金牛草药材质量标准,为评价和控制金牛草药材质量提供依据。修订金牛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金牛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以粉背蕨素A和对照药材为对照,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制备粉背蕨素A标准品,建立金牛草指标成分粉背蕨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专属性;样品测定结果:水分8.8%~10.9%,总灰分7.6%~11.4%,酸不溶性灰分2.5%~4.2%,醇溶性浸出物9.3%~10.2%,粉背蕨素A质量分数0.56%~0.71%。通过完善金牛草的药材质量标准,能够更有效地评价其内在质量,保证用药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藏药打箭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薄层色谱法建立其鉴别方法;参考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关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的含量。结果:藏药打箭菊药材的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打箭菊药材中木犀草素含量为0.036%~0.104%(均值0.078%),水分为9.32%~15.82%(均值13.11%),总灰分为6.65%~8.29%(均值7.45%),酸不溶性灰分为0.23%~0.59%(均值0.42%),浸出物为21.42%~30.15%(均值24.86%)。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控制打箭菊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壮药赪桐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赪桐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按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对赪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赪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初步拟定赪桐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5%、浸出物不得少于16.0%,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为赪桐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