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心脏原发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对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心脏原发性肿瘤患者 2 9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学特点 ,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粘液瘤 2 5例 ,血管肉瘤 2例、横纹肌瘤 1例、乳头状纤维瘤 1例 ,各种心脏原发性肿瘤均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学特点。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原发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对大多数病例均可于术前作出定性、定位诊断或鉴别诊断 ,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心脏黏液瘤是最多见的良性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50%,以左心房单发最多见,多发性较罕见”。超声心动图是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脏黏液瘤比较敏感和可靠的方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可实时显示心脏的立体结构和病变的立体形态图像,为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心脏肉瘤的价值。 方法 自1998年1月至2005年8月,本心脏中心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恶性心脏肉瘤患者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 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经胸超声心动图检出12例心脏-心包占位,1例漏诊,敏感性92.3%。在判定肿瘤良恶性时,4例超声误认为是黏液瘤但病理证实为肉瘤,另有2例超声误认为恶性肿瘤但病理证实为良性,敏感性61.5%,特异性86.6%。 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原发心脏肉瘤具有诊断价值,可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包括左房黏液瘤7例,右房黏液瘤1例,右室黏液瘤1例,右房黏液肉瘤1例,心房纤维肉瘤1例,分析其胸片(正侧位或心脏常规片11例)、超声心动图(11例)、多层螺旋CT(2例)影像学表现,与手术所见及病理对照。结果胸部平片能观察房室增大及肺血改变9例,其中7例左房黏液瘤中6例均有不同程度肺淤血及左房右室增大,3例右心肿瘤均有肺血减少及右房右室增大,其中1例右房黏液肉瘤、1例右室黏液瘤并有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腔团块状回声11例,肿瘤腔内房室定位、附着处、腔内病灶大小正确11例,其中黏液瘤9例见瘤蒂,活动度大,2例恶性肿瘤活动度小,9例粘液瘤均符合病理诊断;多层螺旋CT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高于超声,1例左房黏液瘤显示心房内附着于房间隔的类椭圆密度不均肿块,1例右房黏液肉瘤可观察到肿瘤侵及右房后壁。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超声心动图、胸片、多层螺旋CT的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心脏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总结心脏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提高超声.影像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3年1月一2019年10月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的疑似心脏肿瘤病变63例,对照分析声像图特征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63例病例中男27例(43%),女36例(57%),年龄4月~83岁,平均35.5岁,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49例,其中黏液瘤28例,其它类型良性心脏肿瘤21例,原发性恶性肿瘤11例,转移瘤2例,血栓1例。超声诊断良性黏液瘤28例,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100%;23例超声不能判断肿瘤病理类型(20例考虑良性,3例考虑恶性),手术病理结果证实21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1例为血栓;12例超声诊断恶性肿瘤,与手术病理定性完全相符。结论:超声预测黏液瘤准确率高,心脏肿瘤如侵犯心脏系统,并伴有心包积液,更有可能为恶性。超声是诊断心脏肿瘤的主要检查手段,通过特殊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史,可避免或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婴幼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婴幼儿原发性心脏肿瘤术前RT-3DE表现,并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例患儿RT-3DE表现均与手术所见相符合,经病理证实为心脏脂肪瘤1例,横纹肌瘤2例。结论 RT-3DE能快速显示婴幼儿原发性心脏肿瘤的特征,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加深医师对这类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手术切除的19例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病史资料、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标记特征,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19例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中,良性肿瘤9例,包括3例血管瘤,3例脂肪瘤,2例乳头状弹力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恶性肿瘤8例,包括5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滑膜肉瘤和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间型肿瘤2例,包括1例纤维瘤病和1例组合性血管内皮瘤。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胸闷气促,良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轻,部分为体检中偶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较重。结论:心脏原发性非黏液瘤性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类型多,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其中良性肿瘤的诊断相对容易;而恶性肿瘤主要为软组织肉瘤,尤其以血管肉瘤居多,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罕见,且组织学形态复杂多样,明确诊断依靠手术标本的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必要时需行分子检测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黏液瘤以外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病理学类型以及治疗情 况;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黏液瘤以外的心脏原发良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 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心脏良性 肿瘤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46.15%(12例)肿瘤 位于左心,38.46%(10例)位于右心,3.85%(1例)位于双心室,11.54%(3例)位于心包。26例中,脂肪瘤 6例(23.08%),淋巴管瘤5例(19.23%),纤维瘤4例(15.38%),横纹肌瘤4例(15.38%),平滑肌瘤2例 (7.69%),海绵状血管瘤2例(7.69%),嗜铬细胞瘤1例(3.85%),淋巴管囊肿1例(3.85%),心外膜囊肿 1例(3.85%)。4例横纹肌瘤均位于右心室,5例淋巴管瘤均位于左心室。横纹肌瘤与脂肪瘤、淋巴管瘤、 血管瘤及平滑肌瘤之间发病年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6例中,术前超声诊断心脏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22例(84.62%),诊断黏液瘤可能性大4例(15.38%)。结论 心脏良性肿瘤多位于左心,其次右 心,少数位于心包。不同类型心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不同年龄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0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27例及厦门心脏中心近4年所收治的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其中肿瘤位于左心房109例、右心房22例、双心房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取胸部正中切口,经右心房-房间隔途径摘除黏液瘤.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11例,三尖瓣成形术6例.切除肿瘤均送检病理.结果 术后早期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2例,术后新发脑栓塞6例,左下肢栓塞1例,肺栓塞1例.余患者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自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心脏体征消失,痊愈.病理检查结果 均显示为心脏黏液瘤.结论 心脏黏液瘤多为良性,但引起的临床后果严重,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摘除;术中严防肿瘤脱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且应注意术后随访;二维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最佳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肉瘤的CT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9例原发性心脏肉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14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可见絮状、网状血管影;心超呈中低回声,瘤体形态固定,无活动度。原发性心脏滑膜肉瘤4例,CT平扫呈分布不均的低密度影,增强后中度强化,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心超呈中低回声,边界模糊,瘤体无活动度。原发性心脏未分化肉瘤1例,CT可见肿块呈中-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轻度强化;心超呈团块样中等回声、形状不规则,位置固定,活动度弱。结论: 原发性心脏肉瘤的CT增强有一定强化,超声心动图提示中低回声、无活动度肿块,CT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作出原发性心脏肉瘤的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