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组合穴集成》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刘炎教授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针灸临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组合穴。组合穴它是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腧穴或穴点组合而成的穴组。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种,一为经穴的组合;二为奇穴组合;三为经穴与奇穴或阿是穴的组合。只要形成一个穴组,各穴点均有明显的定位,具有共同的主治,冠以一个总的名称,并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的,均可成为一个组合穴.  相似文献   

2.
奇穴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奇穴的源流、奇穴与经络、奇穴与奇输、奇穴中的组合穴、针灸区域疗法与奇穴等五个方面对奇穴进行了探讨,认为最早将奇穴归纳成类者为《针灸资生经》;奇穴与经络系统有密切联系;《内经》中的奇输并非奇穴的本来名称;组合穴不应归属于奇穴之中;区域疗法之腧穴与传统奇穴差别很大,应另外归类。  相似文献   

3.
经脉的穴组和组合穴是指在同一条经脉上的1~3寸之间分布的2~3个神经、血管、肌肉相同,主治功能相似的穴位,胸腹背部的同结段腧穴亦有类似分布.通过对经脉的某一段或某一局部邻近腧穴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把此类腧穴定为穴组和组合穴,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穴位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胡玲 《中国针灸》1997,17(1):37-38
合谷、太冲配伍运用体会胡玲(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主题词穴,合谷,穴,太冲合谷、太冲配伍运用,在针灸文献中称为“开四关”,是针灸临床的经典组穴。二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组合运用能通达上下、协调阴阳,治疗多种病症。笔者临床习用之,每获良...  相似文献   

5.
《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40-40
《中华特奇效穴精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炎编著,最近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中所指的特奇效穴,包括具有特殊称号及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各经与各经之间的交会穴;除了任督二脉颇为人们陌生的奇经八脉穴;有特殊治疗效果的经外奇穴;近年来新发现的有极好治疗效果的线区、神经刺激点、肌肉兴奋点和有卓效的组合穴,以及颇有效验的经穴等内容。全书收集了特奇效穴计900个左右,涉及经穴、奇穴600个。  相似文献   

6.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4):5-5
《中华特奇效穴精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炎编著,最近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中所指的特奇效穴,包括具有特殊称号及有特殊作用的特定穴;各经与各经之间的交会穴;除了任督二脉外颇为人们陌生的奇经八脉穴;有特殊治疗效果的经外奇穴;近年来新发现的有极好治疗效果的线区、神经刺激点、肌肉兴奋点和有卓效的组合穴,以及颇有效验的经穴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9):38-38
《中华组合穴集成》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刘炎教授编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针灸临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合穴。  相似文献   

8.
<正>当董景昌先生编著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以下简称董氏奇穴)于1973年公开问世后,医学界对此褒贬不一。有些医家认为其有效果,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还有一部分医家认为其有欺世盗名之嫌。笔者在临床上多结合董氏奇穴,效果甚好。其中三重穴使用较为广泛,故以此为例,将多年临床心得加以说明。三重穴是组合穴,其一重穴在外踝尖直上3寸向前横开1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2寸,三重穴在二重穴上2寸。详见图1。  相似文献   

9.
马良宵  朱江  张露芬 《针刺研究》2006,31(4):223-227
目的:对比先“合谷”后“三阴交”穴不同的电针刺激时间组合对大鼠怀孕后期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健康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应用2×2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分为4个电针组(以针“合谷”穴20 min或40 min与加针“三阴交”穴5 min或20 min组合)、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电针的同一对正负极连接双侧同名穴,簇形波,频率20 Hz,强度1~3.5 V。于子宫中段安放电极,通过肌肉张力换能器记录子宫收缩幅度、频率,作为判断宫缩变化的指标。结果:先针“合谷”穴、次针“三阴交”穴后,二穴共同留针时间的长短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更为重要,留针5 min较20 min更能促进子宫收缩。而单独先针“合谷”穴期间留针20 min或40 min对子宫收缩影响不大。结论:针刺“合谷-三阴交”穴促分娩的最佳时间组合是先针刺“合谷”穴20 min,再加针“三阴交”穴5 min。  相似文献   

10.
不同穴位对尿道综合征尿道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不同穴位对尿道综合征的影响 ,5 4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俞穴组、募穴组和合穴组 ,每组各 18例 ,分别予以相应的治疗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各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P <0 .0 5 ,且俞穴组、募穴组优于合穴组 ;三组对尿动力学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俞穴组和募穴组改善较为明显 ,但有各自的相对特异性。提示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尿动力学结果选择相应的穴位组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针灸治疗偏头痛的RCT文献,提取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0.0系统挖掘其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94篇,其中涉及配穴方案48例。主穴取穴主要在头部,以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5组腧穴组合;配穴的选穴主在四肢,以脾经、胃经、肝经、胆经穴为多,通过系统聚类得到6组腧穴组合。结论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主穴取穴注重局部取穴与辨经取穴的有机结合,而重在治痛;配穴取穴强调远部辨经、辨证取穴,而重在扶正祛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选穴重在培本祛邪,标本兼顾,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以及Pubmed 5个数据库关于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与治疗选穴相关的资料录入Excel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并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关联规则方法对所选穴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4篇,选穴总频次383,选穴频次前5位依次为足三里(32)、曲池(21)、阳陵泉(21)、解溪(18)、承山(17),阳经穴位最多,占总体选穴频次的75.97%,选穴部位以四肢部(74.94%)及头颈部(19.06%)穴位为主,大多穴位为特定穴(59.27%);配伍关联中,上肢瘫的常用穴位组合有9个(两穴组合7个,三穴组合2个),关联度最强的配伍组合为曲池与合谷、曲池与肩髃、运动区与平衡区;下肢瘫常用穴位组合有12个(两穴组合7个,3穴组合5个),关联度最强的配伍组合为足三里与阳陵泉、足三里与承山、足三里与阳陵泉、解溪。结论: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广泛,优势明显,多选阳经穴、特定穴、拮抗肌群附近及肌肉丰隆处穴位,上肢瘫时多选曲池配伍肩髃、合谷,运动区配平衡区,下肢瘫多选足三里配伍阳陵泉、解溪、承山。  相似文献   

13.
合谷、太冲是针灸配方中最佳组合的穴对之一。为了解该穴对的临床应用概况,对其在治疗头面五官疾病、运动系统疾病、心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难治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妇科疾病以及危、急、重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脐周四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周四穴包括任脉之水分、阴交二穴及肾经之肓俞共四穴。此四穴毗邻先天之根蒂——脐(神阙穴).具有其特殊功效。壮元益肾、滋阴养血功效显著。笔者临床上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每用此四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背腕部“列缺穴”与大拇指指掌骨根部“阳溪穴”之间有明显压痛的地方(凹陷点)是“甜味穴”。此穴是戒烟也是戒毒的“奇穴”(经验穴),是戒烟、戒毒的主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袁青教授运用"靳三针"治疗小儿脑瘫的选穴及配伍规律,为临床诊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袁青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处方205例,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选穴频次频率统计、选穴部位分布、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涉及108个穴位(组),频次共计3734次;穴位部位以腰背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为主;聚类分析可形成聚类组合7个;复杂网络分析得出一个由13个穴位(组)组成的核心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共得穴位(组)组合16个。结论:袁青教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选穴以调神穴组为主,核心穴组为在调神穴组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缺失情况,辨证地灵活辅予对症穴位(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选穴规律。方法:整理《针灸资生经》所记载脾胃病的其症状、用穴及针灸治疗手段。运用数理统计及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数据下隐藏的规律。结果:《针灸资生经》治疗脾胃病总共运用432频次153穴,分属最多的经络是膀胱经,其次是任脉和胃经。治疗手段方面,432频次穴位中63频次40个穴位明确提到了用艾灸作为治疗手段,频次占比14.6%。使用频次最高的是任脉的石门穴共提及10次。特定穴方面选用最多的是合穴,达8个。穴位搭配方面,存在固定组合如胃俞配膈俞、大肠俞配三焦俞等。结论:选穴范围遍及十四经及经外奇穴,范围广,但趋势集中,存在固定穴位搭配组合。广泛运用艾灸疗法,穴位选择灵活具体搭配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8.
李志道教授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基于中医针灸传统理论、现代医学肌腹理论及多穴组合疗效扩增效应创立四肢组合穴,包括肱二头肌三针、肱三头肌三针、前臂内侧六针、前臂外侧六针、股前九针、股后九针、小腿外侧八针等,针灸临证应用疗效显著,为针灸临床创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饶泽华  岳增辉 《河南中医》2021,41(2):185-187
肺经是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起始经脉,其起始穴是气血在体表经脉循行的起点,然而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这与肺经起始穴的争议不无关系.对于云门、中府何者为肺经起始穴的争论,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穴起中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明堂》,《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经气从云门穴发出,肺经起始穴应为云门穴.从穴位名称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的选穴及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中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经验总结等相关文献,将检索词设置为“肥胖”“贴敷”等进行检索,筛选有效选穴及用药处方,检索时间为自建库之日至2022年7月30日。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穴位及药物频次,分析穴位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核心穴位及药物组合。结果: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神阙穴、中脘穴、天枢穴;任脉、胃经的使用频次最多;选穴部位以胸腹部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组合为中脘穴-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中脘穴-天枢穴;以中脘穴为中心,联合关元穴、气海穴、水道穴、天枢穴是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的选穴组方核心;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茯苓、大黄、白术;用药的四气五味中温、甘、苦、辛比例最高,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胃经居多;常用药物组合有白术-茯苓、陈皮-茯苓等;以白术为中心,联合茯苓、泽泻、大黄、莪术、山楂、陈皮是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组方用药的核心。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肥胖症选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