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K20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6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以及20例健康自愿者与1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结果 6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K20 mRNA表达阳性率为41.0%(25/61),术中门静脉血中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45.9%(28/6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20 mRNA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0例健康自愿者和1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外周血中均无CK20 mRNA表达。结论 CK20是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反映微转移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K20 mRNA表达与肿瘤的分期、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n HZ  Chen L  Zhou DF  Hao LH  Li XC  C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1):1486-1489
目的研究CK20 mRNA、CD44v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探讨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的有效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回流门静脉血中CK20 mRNA,并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结直肠癌癌组织中CD44v6、VEGF的表达;并与良性病变对照组10例和正常组织对照组10例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 mRNA;癌组织中CD44v6、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对照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IM4v6及VEGF的表达与门静脉血中CK20 mR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933,r2=0.906,P〈0.05);同时肝转移组CK20 mRNA、CD44v6、VE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肝转移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CD44v6、VEGF及CK20 mRNA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提高预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结直肠癌早期肝转移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实验组术中留置门静脉埋植式给药装置(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术后常规随访加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常规术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时间和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发生肝转移的病例中,在影像学检查检出病灶的同时,几乎均有外周血CEA的增高,3例未发生肝转移的病例也可见外周血CEA的增高,实验组发生肝转移的病例则在影像学检查检出病灶之前3-9月即有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阳性。结论门静脉血CEA—mRNA、CK20-mRNA动态检测比外周血CAE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GPA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取新鲜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5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52例)和肝转移灶组织标本(11例)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每个组织样本中GPAA1基因表达水平;高表达GPAA1 mRNA结直肠癌组织和低表达GPAA1 mRNA结直肠癌组织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获得的原代细胞进行Boyden小室体外增殖、侵袭实验.结果 52例结直肠癌患者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PAA1在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15% ( 11/52)、55.76% (29 /52)、和72.73% ( 8/11).GPAA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GPAA1 mRNA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均高于结直肠正常肠黏膜(P<0.01);在肝转移灶中的GPAA1 mRNA水平高于癌原发灶(P<0.05);高表达GPAA1 mRNA的原代细胞穿透Matrigel微孔滤膜细胞数明显高于低表达GPAA1 mRNA组.结直肠癌组织中GPAA1 mRNA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GPAA1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希罗达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CK20mRNA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四川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试验组术前服用希罗达治疗1周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1周。手术日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K20mRNA拷贝数有无差别。结果试验组希罗达口服1周后外周血CK20mRNA检测阳性21例(55%),对照组CK20mRNA检测阳性35例(95%),试验组CK20mRNA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K20mRNA阳性患者其CK20mRN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希罗达可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CK20mRNA阳性率及拷贝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和CK20的表达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及18例非恶性病变腹部手术患者(良性病变组)门静脉血和外周血CK19和CK20的表达。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门静脉血和外周血均无CK19或CK20阳性表达。结直肠癌组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19和(或)CK20均阳性表达者34例(77.3%)。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外周血CK19和CK2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和52.3%.门静脉血则分别为59.1%和72.7%,高于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P〈0.05):Ⅲ期结直肠癌患者CK19和(或)CK20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外周血CK19和(或)CK20阳性表达者术后转移或复发率61.5%,明显高于仅在门静脉血中CK19和(或)CK20阳性者的25.0%(P〈0.05)。结论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CK19和CK20的RT—PCR检测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有无血行微转移的敏感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p-21活化激酶-1(PAK1)、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结直肠黏膜与结直肠癌组织中PAK1和Snail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意义以及相关性.结果 PAK1 mRNA、Snail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00% (42/60)和73.33% (44/6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AK1 mRNA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08,P <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x2=5.8764,P<0.05);Snail mRNA在Dukes不同分期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930,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中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x2=6.2130,P<0.05);PAK1和Sna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19 24,P<0.05).结论 PAK1和Snail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有关;PAK1和Snail在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术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细胞学检查(PLC)、流式细胞术(FCM)、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50例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腹水)中游离癌细胞、CK20蛋白和CK20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三种方法对腹腔游离癌细胞检测的敏感度。结果 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腹水)中,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为20.0%(10/50),FCM检测CK20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0%(18/5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为58.0%(29/50);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腹腔冲洗液(腹水)中CK20mRNA表达阳性率高于FCM检测CK20蛋白表达阳性率及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P0.05或P0.001);FCM检测腹腔冲洗液(腹水)中CK20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LC检测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冲洗液(腹水)中检测CK20mRNA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K20mRNA表达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腹液中CK20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9例胃癌患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CK20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同期10例行非肿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腹水CK20 mRNA阳性率50.00%,腹腔冲洗液CK20 mRNA阳性率35.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CK20 mRNA表达总阳性率38.78%,对照组均无阳性表达(P<0.05).胃癌组CK20 mR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病理细胞学检查阳性率(10.20%)(P<0.05);CK20mRNA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相关(均P<0.05),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CK20 mRNA阳性表达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阴性者显著缩短(20.95个月vs.33.24个月)(P<0.01).结论 胃癌患者腹水或腹腔冲洗液中CK20 mRNA检测,可早期诊断腹腔微转移,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基质衍生因子SDF-1(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高表达CXCR4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及5例肝转移灶内CXCR4 mRNA表达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73.6%,高表达率(表达超过50%细胞)为45.3%;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高表达率(6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P<0.01),并与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肿瘤组织中CXCR4高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27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P<0.01);5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原发灶(P<0.01).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一类参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术中门静脉血CK20 mRNA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门静脉和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20)mRNA,探讨它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3例大肠癌患者术中抽取的门静脉和外周血中CK20 mRNA和癌胚抗原(CEA)表达的阳性率,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Ducks A,B期和Ducks C,D期患者门静脉血CK20 mRNA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情进展,门静脉和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均显著提高(65% vs 96%;33% vs 54%),但仅门静脉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χ2=8.65)。比较不同时期不同部位CK20 mRNA与CEA表达差异时,除Ducks A,B期患者门静脉血中CK20 mRNA阳性率较CEA阳性率为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外,Ducks C,D期门静脉组和各期外周血组中CK20 mRNA阳性率和CE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患者门静脉中CK20 mRNA含量高于外周血,门静脉和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随病情进展而增加,因此可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应用于手术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联合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和CEA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同时检测两种肿瘤标志物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联合检测 10 2例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 (CK)2 0mRNA和癌胚抗原 (CEA)mRNA ,并随访 3年。结果 大肠癌组CK2 0mRNA、CEA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78% (62 /10 2 )和 64 .71% (66/10 2 )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K2 0mRNA和CEAmRNA均阳性表达组患者的 3年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为 5 5 .0 0 %和 5 0 .0 0 % ,显著高于CK2 0mRNA和CEAmRNA均阴性表达组及单一阳性表达组 (P <0 .0 1)。结论 CK2 0mRNA和CEAmRNA均阳性表达是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存在癌细胞的重要证据 ,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20 mRNA)和肿瘤组织VEGF蛋白作为大肠癌肿瘤细胞血行播散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大肠癌术中抽取的外周血CK20 mRNA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并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高、中分化和低、未分化大肠癌病人的CK20 mRNA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0.0%、50.0%和84.6%、92.3%,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DukesA、B期和C、D期大肠癌病人CK20 mRNA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2.4%、56.8%和53.8%、61.6%,无显著性差异(P>0.05)。CK20 mRNA与VEGF作为单项指标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41.3%和58.3%,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升至69.8%,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肠癌病人外周血CK20 mRNA和肿瘤组织VEGF可作为衡量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时,敏感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 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及 2 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中CK2 0mRNA的表达 ,另以 2 0例健康成年自愿者作对照。结果  4 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 0mRNA呈阳性表达者术前为 19例(45 .2 4 % ) ,术后为 14例 (33.33% ) ;2 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中CK2 0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正常对照组2 0例外周血CK2 0mRNA表达均为阴性。且大肠癌外周血CK2 0mRN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 (P<0 .0 5 )。结论 检测外周血中CK2 0mRNA表达将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