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采用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ATB)进行实验室比对样品的检测。[结果]两份样品中检出肠炎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此次实验结果为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孙燕萍  凌霞  彭浩  沙丹  肖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4542-4543
[目的]提高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能力. [方法]依据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2-1997、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GB/T4789.8.9-2003、2008年苏、浙、沪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微生物部分),对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送的实验室间比对质控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 [结果]WO16号模拟肛拭样品中除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血清型外,还检出类志贺邻单胞菌. [结论]参加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考核时,要利用已知知识进行检验,并要留意样品是纯菌株还是混合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能力验证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能力,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增强实验室竞争力.[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4789-2003中对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结合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H7显色培养基及ATB生化鉴定仪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经分离鉴定,PTA 101样品中检出2株沙门菌,分别是巴拿马沙门菌和肯塔基沙门菌; PTB077样品中检出大肠杆菌O157∶H7,而PTA385和 PTB260中未检出目标菌.[结论]本次能力验证使用选择性强,特异性高的显色培养基及快速生化鉴定条(ATBID32E),克服了国标中致病菌检测周期长的特点,使检测更加快速、特异、敏感,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4.
3种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晓  陈晓蔚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33-1134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accuprobe和PCR)对传统方法经ATB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疑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菌株进行鉴定比较,建立灵敏,快速,可靠的鉴定方法。[方法]对经传统方法结合ATB鉴定分离的菌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别采用accuprobe和PCR试剂盒进行鉴定比较。[结果]对10株经传统方法结合ATB鉴定的Lm菌(包括疑似Lm菌)经PCR鉴定,3株为阳性,7株为阴性,与accuprobe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可用于大批量样品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人肛拭子和剩余食品样品共9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操作,血清学分型采用“血平板搭桥法”进行诱导鉴定。[结果]在2份肛拭子和2份食品中分离到4株可疑菌,经ATB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鉴定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同时对菌株进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图谱显示带形相同,提示菌株100%同源。[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流动摊档出售被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水果刨冰”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漳州市家畜家禽携带O157大肠杆菌的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家畜家禽的新鲜粪便或肛拭标本,EC肉汤增菌,O157大肠杆菌病原体快检金卡筛选,SMAC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血清学、生化试验鉴定,及PCR检测rfbO157、fliCH7基因。[结果]从1122份猪、鸭、鹅、鸡粪便或肛拭标本中检出19株O157大肠杆菌,其中猪源17株、鸭1株、鹅1株。根据血清学及动力试验,11株O157:H7;3株O157:H?;5株O157:NM。[结论]漳州市部分家畜家禽中存在3种类型的0157大肠杆菌,在防制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中毒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4-2008方法对病人肛拭、剩余食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对检出的致病菌进一步作血清学分型和生化鉴定。结果:从剩余食物皮蛋中检出1株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虽然因为病人在采样前已使用了抗菌素我们没能从肛拭样品中分离出病原菌,但结合流调资料及临床表现我们判定本起食物中毒仍系食用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皮蛋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参加2009年河南省南阳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试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不断提高疾控实验室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和水平。[方法]2009年南阳市疾控系统实验室间盲样比对检测。[结果]根据河南省南阳市疾控中心反馈信息,本中心质控考核成绩为满意。[结论]从比对试验结果显示,本中心的总体检测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某企业食堂暴发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探讨大型企业在预防此类事件的措施和对策。[方法]对食物中毒者展开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食堂留样及加工食品的用具、餐具及半成品猪肉和患者肛拭物进行检测。[结果]该起食物中毒罹患率4.7%(69/1 480),部分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阳性,餐具(饭盆)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半成品猪肉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认为食物和餐具受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方法根据国标GB14938《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1]及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2]对就餐单位留样食品(9份)、中毒患者留取的粪便标本(6份),患者肛拭标本(3份)共18份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结果从2份留样食品、6份粪便样品,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韩娟  郭成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26-1727
[目的]了解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628名离退休教职工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校离退休教职工平均检出率为89.49%,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高血压检出率最高,占45.38%。[结论]加强高校保健服务,开展针对离退休教职工的健康教育,是今后高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冷藏设备环境中采集样品,建立李斯特氏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用涂抹法采集冷藏设备环境样品,采用Fraser肉汤、EB、 LB进行增菌;采用Oxford培养基、Palcam培养基和胰酪胨大豆琼脂进行分离培养,用微生物分析仪对李斯特氏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共采集样品192份,李斯特氏菌阳性检出率为88.2%.[结论]涂抹法简便,适合于基层单位采用.  相似文献   

13.
杨红梅  沈红  陈红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4-2725
[目的]了解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加速完善麻疹监测工作。[方法]对1996~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十堰地区3~5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的儿童和学生中,麻疹实验室血清学监测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6.14%。[结论]十堰市地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努力完善实验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2009年6月25日四川省甘孜州白玉县昌台区麻邛乡甲旭村和阿察乡发生一起人畜炭疽病流行,通过收集患者结痂及分泌物标本经实验室病原学分离鉴定,查明该次引起流行病的主要病原菌。[方法]将收集的结痂及分泌物标本进行直接培养、增菌培养、分纯培养、血清学鉴定、系统生化鉴定、毒力试验、噬菌体裂解等。[结果]检出炭疽芽孢杆菌。[结论]根据实验室病原学鉴定结果显示,该次疾病流行是由炭疽芽孢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检测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快速灵敏化学发光酶免疫方法。[方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化学发光检测DON最佳工作条件(抗原包被浓度、包被量、一抗和二抗的工作浓度、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等),建立化学发光检测DON的方法并对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结果与LC-MS/MS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多次实验,化学发光检测DON的工作条件为:DON-BSA最佳包被浓度为0.1μg/ml,包被量为100μl/孔,抗DON单克隆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0,标准曲线线性范围5~200ng/ml,50%抑制浓度为1.02ng/ml,DON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ng/ml,样品中DON的最低检出量为1μg/kg,在100~2000μg/kg添加水平的回收率范围为81%~125%。用所建方法对23个食品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与LC-MS/MS结果高度相关(r2=0.98)。[结论]所建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食品中DON污染水平的批量筛选。  相似文献   

16.
徐研  刘胡敏  黄锦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52-3353,336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了解此两种方法用于无偿献血梅毒筛查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确认适合于无偿献血筛查。[方法]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为检测梅毒的金标准方法,使用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TRUST、ELISA和TPPA试剂进行检测,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试验(TRU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23 689例无偿献血者共检出梅毒阳性者322例,占1.359%。TRUS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40.62%、99.18%,ELISA法分别为98.45%、99.88%。[结论]ELISA作为输血和手术前检测梅毒的一种理想筛查方法,在输血工作中应用可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血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狂犬病毒抗体效果分析。[方法]对43份狂犬疫苗全程足量免疫接种后的样本和57份未注射过狂犬疫苗和无疯动物咬伤史的样本,用ELISA和RFFIT方法分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确认试验相比,ELISA方法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8.2%,总符合率99.0%。[结论]ELISA方法能较高程度反应疫苗全程足量免疫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各级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状况,防止重点环节的污染,为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对闸北区10家医疗机构重点环节消毒隔离监测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结果]采样结果阳性指标均为细菌总数超标;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采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避免微生物学实验室污染.[方法]根据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特殊性,并结合本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常用仪器的安全操作规程,菌种、剧毒药品的管理方法等.[结果]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杜绝生物安全隐患,本室未发生实验室污染,也未发生1例因实验而被感染的学生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结论]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对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及消除生物危害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一起小学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流行因素及病原学。[方法]采集大米、米粑粑、酱、乳腐、呕吐物进行实验室细菌学和有机磷农药检测。[结果]81例食用米粑粑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以恶心、头晕、呕吐、腹痛为主;病原学检查为蜡样芽孢杆菌。[结论]蜡样芽孢杆菌在适宜温度下生长繁殖,污染食品,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