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RMS)和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4例SRMS的临床特点、光镜形态,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法;波形蛋白、结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生肌蛋白、肌调节蛋白(MyoD1)、高分子量钙调结合蛋白(h-CALD)、CD31、CD34、第Ⅷ因子相关抗原、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AE1/AE3)和问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1)]确定免疫学表型。结果4例均发生于成年人,平均年龄41.5岁。男性2例,女性2例。肿瘤分别位于左腕部、右大腿、右颊部和右面部,直径大小为2.5—10.0cm,平均5.7cm。镜下以含有大量玻璃样变的基质为特征,类似原始的骨样组织或软骨样基质。瘤细胞主要由原始的小圆形细胞组成,其排列方式呈多样化,包括条束状、索状、列兵样、梁状、微腺泡状和假血管样排列等。除1例可见少量的横纹肌母细胞外,其余3例均未见横纹肌母细胞,也未见花环状多核巨细胞。2例的局部区域还含有梭形细胞成分,其中1例类似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另1例类似周围神经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弥漫强阳性表达MyoD1,而结蛋白多为灶性表达,生肌蛋白多为阴性或仅为灶性阳性。3例表达MSA,2例表达Ot-SMA,但不表达h-CALD。S-100蛋白、CD31和ALK1等标记均为阴性。结论SRMS在形态上和免疫学表型上与ERMS和ARMS均有所不同,但在细胞遗传学上与ERMS关系密切。熟悉SRMS的形态特征和免疫学表型有助于识别这种少见的横纹肌肉瘤亚型及与其他硬化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CD31、MMP2、MMP9、Cathepsin D在黑色素移植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vasculogenesis mimicry,VM)中的表达。方法制作小鼠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每天随机抽取1只小鼠处死,共12天,获得肿瘤样本114例;HE染色、CD31、Cathepsin D、MMP2、MMP9免疫组化染色和PAS染色。结果在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VM;第9~12天移植瘤中的VM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VM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MMP2阳性百分率高于远离VM区域的阳性百分率;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CD31阳性百分率与远离内皮依赖性血管区域的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差别;VM周围肿瘤细胞MMP9阳性百分率高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的阳性百分率;VM密度与VM周围肿瘤细胞CD31、Cathepsin D、MMP2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只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周围肿瘤细胞中CD31阳性百分率之间存在相关。结论移植瘤中VM是暂时性血液供应方式,渐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CD31、Cathepsin D、MMP2、MMP9均与黑色素移植瘤VM形成有关,其中CD31、MMP2作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铁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30和300μmol/L含羞草氨酸组、500μmol/L去铁胺组及50和500μmol/L乳酸亚铁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三维培养和PAS染色鉴定细胞形成VM的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ROS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ERK1/2表达。结果去铁胺、含羞草氨酸均可显著抑制血管样结构形成(P0.05),乳酸亚铁可促进其形成(P0.05),并且血管样结构表现为PAS染色阳性。细胞血管样结构形成能力与胞内ROS及p-ERK1/2表达水平变化相一致。加入PD98059可以显著抑制其形成(P0.05)。结论铁诱导生成ROS促进VM的形成,ERK1/2的异常激活可能是主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肾盂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年~2006年间收集的8例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肾盂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行随访。结果肾盂尿路上皮癌特殊的组织学表现为:肉瘤样癌(3例),鳞癌和伴鳞癌(2例),微乳头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伴有横纹肌样及印戒样细胞特征(1例)。其中2例肉瘤样癌肉眼观呈弥漫浸润型,组织形态最具多样性,瘤细胞呈短梭形束状或假血管肉瘤样或弥漫多角形排列,间质伴假肉瘤样反应或黏液变性等。病理分期:1例高分化鳞癌为PT2,余7例均为PT2-PT4。8例均见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或原位癌。免疫组化:微乳头癌、透明细胞癌表达CK7、CK20、CD15、CEA,肉瘤样细胞表达AE1/AE3、CK7、vimentin。横纹肌样及印戒样细胞表达AE1/AE3、CK7、3413E12、vimentin。随访3—6I)个月(平均29.3个月),1例高分化鳞癌至今存活,1例伴有鳞癌的低分化尿路上皮癌术后至今8个月存活,但伴广泛转移,余6例于术后2—28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肾盂尿路上皮癌多为低分化、高分期,类似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多种细胞形态特征,易发生广泛浸润及转移,预后较差。其特殊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化特点,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转染对人内皮细胞MI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由血管紧张素(Ang)II诱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和构建含人ACE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ACE2),并将之转染入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的MI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ng Ⅱ(100 nmol/L)和Ang IV(100 nmol/L)刺激后均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MI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ACE2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由Ang II和Ang IV诱导的MIF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ACE2基因过表达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中炎症介质MIF的表达,提示ACE2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效应。通过调节ACE2基因的活性和表达,很可能为炎症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腺癌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其与MMP-2表达的关系,以及MMP-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1例胃腺癌标本及临床病例资料,利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然后对存在VM组和对照组进行MMP-2染色,分析VM与MMP-2表达的关系以及MMP-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21例胃腺癌中有44例(36.36%)存在VM。有VM组的MMP-2高表达的比例明显高于无VM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MMP-2高表达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胃腺癌中存在VM,MMP-2的高表达可能与VM形成及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新生血管形成在肿瘤的生长、浸润以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特点。 方法:通过无血清培养方法从卵巢癌A2780细胞株中成功诱导出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在体外接种于铺或不铺Matrigel基质胶的96孔板内,观察不同时间点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通过裸鼠皮下移植实验,免疫荧光法观察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在卵巢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阳性对照)在未铺 Matrigel基质胶上并不能形成相应的管腔结构,且不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在Matrigel基质胶上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管腔结构,CD31表达明显。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可观察到肿瘤组织中有人源性CD31的表达。结果表明CD133+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重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LOXL2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揭示LOXL2和EMT之间的关系,从而阐明LOXL2对肝细胞肝癌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LOXL2、Snail、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采用CD31/PAS双染法检测肝细胞肝癌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情况,并分析LOXL2与EMT分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和Spearman相关分析来分析其与VM形成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LOXL2对肝细胞肝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OXL2对肝细胞肝癌预后的价值。结果 LOXL2表达与Snail、vimentin和E-cadherin的表达密切相关,LOXL2表达与肿瘤分级和VM形成相关。LOXL2阳性表达或VM形成的患者其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比LOXL2阴性表达和无VM形成的患者短(P0.05);同时具有LOXL2阳性表达和VM形成的患者预后最差。结论 LOXL2表达与EMT标记蛋白相关,并与肝细胞肝癌分级和VM形成密切相关,且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40和RANTE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IFN-γ(50μg/ml)组;(3)TNF-α(10ng/ml)组;(4)IFN-γ(50μg/ml)+TNF—α(10ng/ml)组;(5)IFN-γ(50μg/ml)+TNF-α(10ng/ml)分别加1、3、5μmol/L15d-PGJ2组;(6)IFN-γ+TNF-α.刺激+15d-PGJ2(5μmol/L)+GW9662(PPARγ特异拮抗剂)1μmol/L组。GW9662和15d-PGJ2分别在IFN-γ和TNF-α刺激前3和2小时加入。分别采用RT-PCR、流式细胞仪(FAC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CD40和RANTE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HK-2细胞中,CD40、RANTES有基础水平表达。IFN-γ能显著上调HK-2细胞CD40蛋白的表达;TNF-α单独刺激对CD40表达无显著影响,但能增强IFN-γ的刺激效应。IFN-γ+TNF-α显著增加HK-2细胞RANTES的表达和分泌。15d—PGJ2呈剂量依赖式在基因和蛋白水平显著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CIMO和RANTES的表达。加入PPARγ特异拈抗剂GW9662后,能够部分逆转15d-PGJ,对CIMO和RANTES表达的抑制效应,但并不能完全阻断其作用。结论:15d-PGJ2部分通过PPARγ介导的信号途径参与抑制IFN-γ+TNF-α.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40和RANTES的表达,从而在肾脏局部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口虾蛄提取物(extract of Oratosquilla,EOS)对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迁移及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 mg/L 、125 mg/L、250 mg/L、500 mg/L)EOS处理CNE-2细胞24 h后,创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Matrigel三维细胞培养观察CNE-2细胞形成类血管网状结构的能力及其特点;体外管道形成抑制实验检测不同浓度EOS对CNE-2细胞管道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EOS对CNE-2细胞fascin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OS可以显著降低CNE-2细胞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E-2细胞在Matrigel上培养能形成类似血管的网状样结构;EOS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CNE-2细胞体外管道形成的数量(P<0.01);EOS能抑制CNE-2细胞中fascin 1和VEGF蛋白的表达(P<0.01),且其管状结构数量与2种蛋白变化趋势呈正相关(P<0.05)。结论:CNE-2细胞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EOS能够抑制CNE-2细胞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scin 1和VE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clerosing rhabdomyosarcoma,SRMS)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2例SRMS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16、28岁,发生部位分别在左颌下及脊柱旁,临床表现均为无痛性肿块.大体均为灰白肿块,质地中等,边界不清.镜下2例组织学形态基本一致,肿瘤内均含有大量嗜伊红色玻璃样变的基质,类似原始软骨样或骨样基质,肿瘤细胞主要由原始小圆细胞组成,呈条索样、梁状、腺管状、微腺泡状和假血管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示瘤细胞vimentin(+)、MyoD1细胞核(+).结论 SRMS是一种罕见的肉瘤类型,兼具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ERMS)部分形态特点,但与二者又不同.熟悉SRMS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FLI-1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FLI-1和CD99在小圆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小圆细胞肿瘤进行FLI-1和CD99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FLI-1在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0.5%(19/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分别为14.3%(1/7)、22.2%(2/9),而在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均无表达。CD99在EW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分别为71.4%(5/7)、66.7%(6/9)、75.0%(3/4)和60%(3/5)。FLI-1标记在EWS/PNET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8%;而CD99在EWS/PNET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32%。FLI-1在EWS/PNET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D99(P〈0.05)。结论FLI-1在EWS/PNET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D99,并且可用于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迁移诱导蛋白7促进胃癌血管生成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观察胃癌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VM)的能力,并通过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VM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形成VM的能力,并检测迁移诱导蛋白7(Mig-7)表达;通过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VM、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Mig-7、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体外实验显示MKN45和SGC7901能形成VM,表达Mig-7;而MKN28和GES-1无形成VM能力,Mig-7表达阴性;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后可干扰VM形成、侵袭及迁移能力;下调p-ERK1/2和MMP-2蛋白表达,可干扰VM形成.结论:能形成VM的细胞,可表达Mig-7;干扰Mig-7的表达,抑制VM的形成,可能与下调p-ERK1/2和MMP-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Liu H  Zhao J  Fan Y  Fu XL  Fu L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0):598-601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5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切片,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诊断和分级。采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CD31、CD34、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细胞角蛋白(cK)及c-erbB-2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5例患者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术前B超、钼靶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组织学呈多样性表现是乳腺血管肉瘤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例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均呈阳性表达,ER、PR、CK及c—erbB-2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形态多样,诊断困难,血管内皮相关抗原均呈阳性表达对确诊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h受体酪氨酸激酶A2 (EphA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的卵巢癌组织标本84例,切片经明确诊断后进行CD31和过碘酸-雪夫 (PAS) 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行VEGF、EphA2、MMP-2和MMP-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染色指数统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有血管生成拟态组(36/84)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卵巢癌组织(48/84)的VEGF、EphA2、MMP-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血管生成拟态组的卵巢癌细胞VEGF、EphA2、MMP-9表达明显高于无血管生成拟态组.但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患者的MM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卵巢癌中血管生成拟态和内皮依赖性血管并存,VEGF、EphA2和MMP-9等参与了卵巢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检测VEGF、EphA2和MMP-9可作为预测卵巢癌预后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其间皮和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表达情况。方法收集10例远端型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10例上皮样肉瘤中,男性5例,女性5例,发病年龄8.66岁。肿瘤分别位于上肢和下肢,多数位于肢端,大多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性结节状肿块。组织形态上,肿瘤由上皮样、横纹肌样、梭形细胞混合并相互过渡组成,细胞间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沉积,呈结节状或结节融合成弥漫片状,中央常见坏死,形成肉芽肿样结构。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卵圆形、泡状,一个或多个明显核仁,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E1/AE3(9/10)、上皮细胞膜抗原(10/10)、CD34(9/10)、波形蛋白(10/10)阳性,INI-1均阴性。此外。本组病例还表达各种间皮标志物如Calretinin和WT1,血管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FLI-1、ERG、podoplanin、D2—40、M2A和VEGFR-3。而CD31、结蛋白、第八因子相关抗原、HHF35、HMB45、MelanA、MyoD1、肌浆蛋白、S-100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均为阴性。病例自2012年10月随访至2016年8月,有7例复发和5例转移,4例转移至肺。5例死亡,其中2例转移至肺并死亡,1例骨转移并死亡,1例转移至肺、小肠和腹膜并死亡。结论上皮样肉瘤除具有向成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分化潜能外,还有向间皮、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内皮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肿瘤组织主要由上皮样细胞、横纹肌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形态复杂多样,又具有间皮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分化,因而极易与具有类似形态或免疫表型的其他肿瘤混淆。故其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IL-2R血浓度对急性期川崎病( KD)患儿调节性T细胞( Treg)的影响。方法急性期KD患儿33例,正常同龄对照儿童14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和CD4+CD25+T细胞磷酸化STAT5(pSTAT5)蛋白平均荧光强度(MFI);流式微球阵列术(CBA)检测血浆sIL-2R、IL-2、IL-7、IL-15的浓度;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CD4+CD25+T细胞Foxp3、GITR、CTLA-4、IL-2Rα、IL-2Rβ、IL-2Rγ和CD 4+CD25-T 细胞 IL-17A、RoR-γt 等基因mRNA表达。结果(1)急性期KD患儿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分子Foxp3、GITR、CTLA-4 mRNA表达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A、ROR-γt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2)急性期KD患儿CD4+CD25+T细胞pSTAT5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IVIG治疗后明显上调(P<0.05)。(3)急性期KD患儿血浆sIL-2R浓度显著增高(P<0.05),IVIG治疗后下降(P<0.05);其中KD合并冠脉损伤组(KD-CAL+)明显高于无冠脉损伤组(KD-CAL-)(P<0.05);IL-2、IL-7、IL1-5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4)急性期KD患儿CD4+CD25+T细胞IL-2Rα、IL-2Rβ基因mRNA表达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IVIG治疗后呈不同程度的升高( P<0.05);IL-2Rγ基因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sIL-2R血浓度与IL-2RβmRNA、pSTAT5及Foxp3 mRNA表达呈负相关( P<0.05);pSTAT5与Foxp3 mRNA表达呈正相关( P<0.05)。结论血浆sIL-2R明显增高可致IL-2/STAT5信号途径传导异常,这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 Treg细胞下调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例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HE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观察,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无明显核分裂象,组织结构多种,呈单个细胞条索、实性巢状及管腔样结构排列,瘤细胞形成小的细胞内管腔,见胞质内空泡,并见红细胞,此特征为细胞原始管腔结构。玻璃样间质。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腔隙结构。肿瘤细胞表达Vim、CD31、FⅧRAg,少数细胞表达CD34。结论 淋巴结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极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性肿瘤,可出现多种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与转移性癌、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肉瘤及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向内皮细胞分化以及成血管潜能。方法 新鲜左心室组织,体外分离、培养、纯化CFs,利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对第3代 CFs诱导培养,连续诱导培养28 d后,换用内皮细胞培养基(ECM),并消化传代扩增至第3代。观察诱导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血管形成分析实验对诱导后细胞的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功能特性进行评价。结果 新生大鼠第3代CFs,呈三角形、梭形和多边形,增殖速度迅速;波形蛋白(vimentin)、盘状结构受体2(DDR2)均呈阳性表达。诱导第3天细胞开始汇合,21 d部分细胞形成串珠样连接,28 d出现细胞汇集成环状样形状;免疫组织化学标记vWF和CD31呈阳性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标记vWF、CD34、CD105均呈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率为50.5%,对照组CD31表达率为5.82%。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定向诱导CFs可使其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并表现其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ERG蛋白在各种血管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30例血管源性肿瘤(血管瘤12例、上皮样血管瘤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5例、Kaposi肉瘤3例和血管肉瘤5例)和2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中ERG和CD31蛋白表达。结果30例血管源性肿瘤均弥漫性表达ERG和CD31, ERG表达与血管源性肿瘤类型和良恶性无关,ERG表达与CD31表达相一致。2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中,除1例上皮样肉瘤表达ERG外,其余均不表达ERG。 ERG在血管源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7%。结论 ERG是一种高度敏感和比较特异性的血管源性肿瘤标志物,可与CD31联合应用于血管源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