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夏黎明认为,应根据邪气与胃气的多寡制定晚期胃癌的治疗思路:正气衰败者,以扶正为主,扶正所以祛邪;胃气未损、身体状况较好者,以攻为主,扶正为辅,应侧重祛邪,祛邪即扶正;胃气耗损者,应攻补兼施,祛邪亦是扶正,扶正亦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祛邪法分为化痰散结、破血逐瘀、清热解毒等。治疗晚期胃癌,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应综合应用扶正与祛邪法,并随症加减,调理阴阳,维持机体自身平衡,达到“人瘤共存”才是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整理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整理朴炳奎教授临床诊治大肠癌的门诊病历,建立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挖掘,总结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结果分析得出常见症状、证型、治则治法及"方-药""药-症""药-证""药-诊""证-诊"关系。结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以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利湿、化痰、清热、祛瘀、理气等一种或多种联合运用。用药侧重补气,尤以脾脏为核心。学术思想为"扶正培本,祛邪解毒",其核心理念为"和其不和"。  相似文献   

3.
刘苓霜主任医师认为肾癌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有形之块,其病位主要在肾,可涉及脾胃、肺、肝、心等脏器,其病机以正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湿、热、毒、瘀互结,治疗当先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原则,扶正以健脾益肾为主,而祛邪则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4.
刘苓霜主任医师认为肾癌发病多由肾气不足,水湿不化,湿毒内生,结于腰府;或感受外邪,湿热毒蕴结水道,导致气滞血瘀,日久形成有形之块,其病位主要在肾,可涉及脾胃、肺、肝、心等脏器,其病机以正虚、脏腑功能失调为本,湿热毒瘀互结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主要表现在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湿、热、毒、瘀互结,治疗当先遵循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的原则,扶正以健脾益肾为主,而祛邪则以清热、祛湿、解毒、化瘀为主,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扶正抗癌"的学术思想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5.
周仲瑛教授认为正气虚衰、癌毒侵袭是食管癌、胃癌发病的基础;脾虚不运,痰瘀互结是二者的共同病机,但在食管癌中痰气瘀交阻较为多见,胃癌中则更常见湿热蕴结。临证治疗时应始终坚持抗癌解毒为基本大法,并结合病情的不同阶段而择用不同的祛邪扶正法,扶正可涉及益气养阴、健脾助运脾,祛邪可涉及化痰、清化湿热,调理涉及降逆、疏肝和胃等。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总属本虚标实,单纯虚证少见,多虚实夹杂,或虚中夹实,实中夹虚,互为影响,在疾病发展的各个时期均可兼见。临床治疗上,应分清虚实偏盛,有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不同治法。在急性加重期,正确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合理应用益气固本法并结合西医治疗,大多治疗效果显著,且可避免一些合并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时常常会使用扶正法 ,本文通过从扶正时注意祛邪、辨明气血阴阳、分清五脏、把握时机、保护胃气 5个方面谈论在肿瘤治疗中运用扶正法的体会 ,在治疗中既要分清层次 ,又要有所侧重 ,使扶正法得以更好运用并在治疗肿瘤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扶正法在治疗肿瘤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时常常会使用扶正法,本通过从扶正时注意祛邪、辨明气血阴阳、分清五脏、把握时机、保护胃气5个方面谈论在肿瘤治疗中运用扶正法的体会,在治疗中既要分清层次,又要有所侧重,使扶正法得以更好运用并在治疗肿瘤时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慢性乙肝多为湿热邪毒蕴结日久,伤阴耗气,气血失调,病变虽在肝脾而累及心肾,病机特点表现为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我们从扶正与祛邪并举的观点出发,把握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的治疗关键,制定了清化湿热以治本,益气养阴以复元,理气活血以治标的三法结合,又分步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益气养阴方及其拆方后的扶正方组、祛邪方组急性白血病干细胞Fh3和N-ras基因的表达,以期阐明Flt3和N-ras基因表达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中药益气养阴方组、扶正方组、祛邪方组及对照组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h3和N-ras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Fh3和N-ras基因表达阳性率益气养阴组、扶正组、祛邪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益气养阴组与扶正组和祛邪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扶正组与祛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FAB亚型AML间Fh3与N-ras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方可降低Flt3和N-ras基因在AML细胞的表达水平,抑制AML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对AML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肥胖的病机和治法,通过把握其变化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肥胖提供理论依据。"虚气留滞"理论是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对肥胖进行剖析,其中"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共同影响肥胖的发生与发展。"虚气"是肥胖的始动因素,"留滞"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虚气"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留滞"的产生;"留滞"则会伤及正气,加重"虚气"的程度,虚滞裹挟,肥胖更加难以治疗。因此治疗肥胖,应"补虚"与"通滞"同时施治,既需顾护其虚,又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活血化瘀、消食除滞、祛湿化痰、泻热通腑等方法。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执简驭繁,可为治疗肥胖提供参考,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阳虚阴结"病机探讨温阳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认为"阳虚阴结"是前列腺癌的基本病机,提出"温阳化气"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总纲。在临证治疗前列腺癌时应"温阳化气",消除阴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使人体"阳化气"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需依据疾病阶段、变证兼证、证候虚实,辨证选药,随证治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江苏省名中医黄煌教授运用薯蓣丸治疗化疗后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机为气血阴阳俱不足,夹有风邪。病位在肺、脾、肾,以调补气血,扶正祛邪为该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并偏重于扶正,寓祛邪于扶正之中,而薯蓣丸正是扶正与祛邪兼备之方,与肺癌的病症特征相对治。临床实践中常以薯蓣丸为基本方进行加减治疗,常常佐以补肾之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导师宋康教授治疗肺癌常用药对的组成、配伍特点。[方法]通过跟师临证学习,搜集整理宋师治疗肺癌的医案,总结宋师临证治疗肺癌的常用药对、配伍特色、用药规律及常用剂量,探讨药对作用机制,同时附验案一则。[结果]宋师认为,肺癌的形成是由正气亏虚,气机失调,痰、毒、瘀等阻塞肺络,日久成积所致,正虚与邪实是其两大病机,因此扶正与祛邪是其治疗总纲,清、消、补为其常用治疗三法。宋师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于正气不足的肺癌患者,常用补益中焦、益气养阴、补肾益精等药对扶助正气;属邪实者,针对其痰、瘀、毒等不同致病因素,常用清热解毒祛瘀、化痰散结通络等药对以祛除实邪。所举病案,病属肺癌之痰瘀互结证,治以宋师常用降气化痰、解毒祛瘀之药对,疗效真实肯定。[结论]宋师运用药对治疗肺癌,选药精当,用药精准,疗效良好,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程丑夫教授治疗肿瘤经验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丑夫教授认为肿瘤的病机以局部为实,整体为虚;扶正祛邪为基本治法,结合治痰、治瘀、治郁、治虚的法则,“四治”合参,突出肿瘤以“治虚”为主,并在辨证基础上按病位择药,精择虫药,治疗肿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微小残留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经治疗获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其中医病机是气阴两虚而余毒伏留。以扶正祛邪之品,不仅缓解气阴两虚之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对残留白血病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傅青主女科·小产》认为孕期行房、跌闪、大便干结、畏寒腹痛及大怒等,皆可造成孕母的气血、水火失调,从而导致小产的发生,故而针对各病因,进行病机及治则分析,确立了系列效法效方,颇具指导意义。文章即从妇人小产的诸病因出发,主张从“补气摄血,益精降火,禁房事”“补气生血,散瘀止痛,防跌扑”“清泄胞火,养血补精,通大便”“补气生火,散寒止痛,重保暖”以及“平肝气,引肝血,忌大怒”等方面,系统总结傅青主在妇人小产一病上的预防与治疗,同时结合现代临床应用,拓展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士瀛对小儿积滞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士瀛善治小儿积滞,其诊治特点是:①明辨虚实,病机病因为经纬;②伤食积疳,同病异证分轻重;③调理气血,重在祛邪健脾胃;④峻药缓治,被动邪为先丸为药。杨士瀛以其独特的治疗积滞的学术思想, 以木香丸为代表的系列治疗积滞的各方,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金匮要略》探讨冠心病的证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病因是以正气亏虚为主,尤以心、肾、脾三脏的阳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在本虚的基础上,实邪干犯,尤其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寒饮、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痹阻胸阳、影响心脉运行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故其病证以本虚标实为特点。在治疗方面,重在辨清标本缓急:标实证要宣通祛邪,除参考运用胸痹心痛篇的治法方药外,特提出肝着、痰饮、瘀血等病证的方药亦可选用;对本虚证的治疗,认为可从《金匮要略》虚劳病篇及其有关内容进行辨证论治,要以补虚为主,或兼以祛邪;对虚实错杂症,应扶正祛邪并施,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20.
小儿时疫的发病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基于历代医家对小儿体质及时疫的论述,探讨小儿时疫的病因病机及相应治法.正虚为本,时邪疫毒为标是小儿时疫发病的核心病机,素体气虚者,卫外不固发为风疫;阳多阴少者,温热浊毒外侵发为温疫;阴多阳少者,寒湿疫毒侵袭发为寒湿疫.治疗当以祛邪为要,扶正为本,相应予消风、清热、祛湿之法,使正气得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