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抗氧化基因硫氧还蛋白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但从基因治疗的角度对其研究较少。 目的:采用硫氧还蛋白转染Neuro-2A细胞,观察细胞内表达相应蛋白因子对细胞的具体保护效果,并分析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以质粒PIRES2-EGFP-TRX转染Neuro-2A细胞,经RT-PCR鉴定,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硫氧还蛋白的细胞株。利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正常细胞及转染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模型。观察受到氧化损伤后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存活率、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浓度及细胞内DNA链断裂情况。 结果与结论:经H2O2作用后,两组细胞形态均出现损伤,但转染组细胞比正常组细胞损伤减轻、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增高、DNA链断裂程度减轻。说明人类硫氧还蛋白基因可以在Neuro-2A细胞中被重组并顺利表达,对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维持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从而保护细胞DNA免受氧化性损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大鼠一次经胃给予50mg/kg剂量的GMA(Glycidyl Methacrylate),两周后测定显示,其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明显增加,总谷胱甘肽库(GSH+GSSG)和GSH/GSSG比值亦显著减小,实验还表明,上述改变可能与GMA对不同种类DNA的损伤和基因变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为谷胱甘肽代谢中一个重要的酶,它催化以下反应: GSSG NADPH H~ (?)2GSH NADP~ GSH(还原型谷胱甘肽)参与红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对于保护红细胞不受氧化性损害,维持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人报导,GR缺乏者出现药物性溶血,而且GR缺乏还同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I型血友  相似文献   

4.
谷胱甘肽还原酶(EC1.6.4.2,GR)为一种黄素酶,可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从而提高细胞液中GSH的含量。GSH具有抵抗自由基氧化对机体损伤的作用。GSH的储量与创伤、肿瘤等的预后,以及人体衰老有关〔1〕。本研究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了抗酵母菌GR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GR的纯化及其用免疫化学法测定提供了重要的试剂。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酵母菌谷胱甘肽还原酶,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Balb/c小鼠,8周~12周龄,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培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H2O2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用卡维地洛预处理后,镜下观察心肌细胞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MTT比色法),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等指标水平。结果:卡维地洛干预后提高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细胞存活率(P0.01),减少MDA、GSG生成以及提高GSH的生成(P0.01)。结论:卡维地洛通过抗氧化作用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糖尿病会通过影响成骨作用降低种植体的成功率并引起各种并发症。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通过酶反应直接或间接清除自由基,从而对成骨细胞的成骨起到一定保护作用。目的:通过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对糖尿病兔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初步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将成骨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还原型谷胱甘肽组,通过对3种情况下MTT、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在糖尿病新西兰兔骨缺损处放置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骨粉的混合物,通过X射线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促进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高糖+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较高糖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高糖+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比高糖组细胞细胞分化程度显著提高(P0.05)。添加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糖尿病模型兔胫骨骨缺损处的骨密度影较单纯骨粉修复兔更明显(P0.05)。结果证实,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促进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促进糖尿病兔胫骨骨缺损处新生骨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中选取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单纯采用常规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显效率高,症状体征积分低,临床症状缓解快,住院天数缩短。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辅助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细脚拟青霉菌丝体水煎剂对正常有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大鼠血清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脚拟青霉水煎剂给大鼠灌胃21天后,正常大鼠血清,脑,肝,脾,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升高,而环酰胺所致的免疫抑制大鼠血清,脑,肝,脾,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升高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的下降均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M-CSF对RAW264.7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抗单核/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理,揭示M-CSF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抗氧化系统影响。方法:以L929细胞条件培养液为M-CSF来源,采用酶活笥测定等生化测定方法,考察M-CSF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等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在机体内的广泛分布和多功能性愈来愈引起医学和生物学工作者的注意。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研究课题都涉及到细胞对活性氧和自由基的防御作用。测定生物样品中还原型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简称GSH和GSSG)含量变化是机体氧化物牵累(oxidant stress)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参照文献制作缺氧缺血模型)、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模型成功后阿托莫兰400mg/kg,ip)、维生素C干预组(模型成功后唯西300mg/kg,ip),各组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处死动物,测定实验侧脑组织匀浆SOD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缺氧缺血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脑组织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内自由基清除酶的活力,降低局部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中治愈22例,显效的有19例,总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有12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52.0%,试验组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肾病综合征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升高患者体内的血清白蛋白以及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肺部疾病或改善肺损伤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治疗作用主要以减少炎性反应为主。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损伤的保护效果。 方法:取1只雄性NOD/SCID小鼠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观察其形态、表型。将64只雌性NOD/SCID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每组16只。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模型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2 h后尾静脉内注入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组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2 h后尾静脉注入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还原型谷胱甘肽,7 d后处死动物,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丙二醛水平,同时留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肺损伤的保护效果。 结果与结论:雄性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上皮细胞样,其CD34、CD45阴性表达,CD10、CD13、CD44阳性表达。雌性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丙二醛水平上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及丙二醛水平下降(P < 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下降更明显(P < 0.05)。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组肺损伤较模型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轻。以上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更有效保护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损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性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因G-6-PD缺陷导致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并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胆红素、降幅及光疗时间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G-6-PD缺陷性新生儿黄疸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SH-SY5Y细胞内过表达对细胞的影响。 方法: LipofectAMINE法转染SH-SY5Y细胞,用G418对转基因细胞进行筛选,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α-突触核蛋白表达,氧化应激敏感的荧光素探针DCF-DA对活细胞进行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氧应激状况,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试剂盒通过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 结果: 转染细胞筛选后,细胞呈α-突触核蛋白免疫反应阳性;转α-突触核蛋白基因细胞内存在DCF信号增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下降。 结论: α-突触核蛋白过表达可引起细胞内氧应激,表明α-突触核蛋白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的细胞膜和血红蛋白,以及游离的还原型谷胱甘肽中都含有巯基。红细胞中许多酶类如己糖激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等。其活性都受二硫化合物,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抑制,很可能GSSG和酶的巯基形成混合二硫化合物(酶-S-S-G)。说明这些酶活性中心含有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和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采取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干预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和缬沙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持续给药干预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AngⅡ和VEGF的水  相似文献   

18.
背景: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是细胞移植治疗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合理的刺激促进干细胞增殖。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正常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为使用0.15 g/L质量浓度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MTT实验结果显示,干预后第5,7,9天,实验组细胞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实验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分子CD29\CD44\CD45\CD105的表达无影响。实时PCR结果显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促进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RNA的表达(P0.05)。结果证实,质量浓度0.15 g/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促进人脐血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9.
过去对于谷胱甘肽代谢的研究,大多是用雄鼠进行的,故鼠肝谷胱甘肽水平的调节机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未见文献报道.本文作者采用7和12周龄的雄鼠和雌鼠(Sprague-Dawley种)进行实验,分别测定了鼠肝谷胱甘肽水平和相关的酶活性,以研究它们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实验发现,12周龄雄鼠肝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较高,7周龄雄鼠和雌鼠的GSH水平无明显差别:7和12周龄雄鼠与同周龄雌鼠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几乎相同.7周龄  相似文献   

2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晚期的炎症介质,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神经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调节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与HMGB1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即还原型HMGB1通过结合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促进依赖于beclin 1的自噬和细胞增殖,而氧化型HMGB1促进依赖于caspase-3和caspase-9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本文综述了它的3种不同的氧化/还原形式及在调节细胞自噬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