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7):2126-2127
本文报道了1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口腔肿物的诊疗经过。患儿母亲于孕中期超声发现胎儿口腔肿物, 羊水染色体核型及微阵列分析未见明显异常。孕晚期复查肿物较前长大。足月后患儿经剖宫产娩出, 因口腔肿物影响喂养, 行口腔肿物切除术, 术后病理诊断为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术后4个月随访, 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患处无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门诊环境干预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口腔初次诊疗配合程度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儿童口腔门诊中随机选取150例无特殊疾病的不同年龄初诊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试验组带入环境布置趋向乐园化,配备电视,医务人员穿着卡通的诊室就诊(环境干预组),对照组带入普通诊室就诊(对照组)。将两组患儿诊疗过程的合作程度和诊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合作率为82.8%,对照组的合作率为40.7%。试验组合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口腔科诊疗环境会影响儿童的就诊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实施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筛选在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有牙科恐惧症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口腔诊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口腔诊疗。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口腔治疗前的Venham级别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Venham级别评定有显著差异(P〈0.01),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治疗前后Venham级别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科患儿诊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促进医患合作,降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与日俱增,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控制也提上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特别是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这就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加强口腔专科医院感染的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5.
齿科卫生士是日本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体系,也是口腔临床诊疗过程的重要组成。本文将主要介绍齿科卫生士在日本的发展、现状、临床工作等,期望能为我国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管理方法,提高口腔门诊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增加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 提出并引用"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加强诊疗单元中人员学习培训、口腔医生与牙科助理配合训练、优化口腔临床规范化操作流程,强化口腔日常事务管理、病人群管理、细节管理等.结果 2年多应用以来,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通过管理口腔门诊日常工作、口腔疾病诊治、口腔诊疗操作配合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临床工作效率,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增加了患者就诊满意度.结论 口腔诊疗单元管理方法是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的口腔门诊,是给人群提供口腔疾病诊治以及口腔美容保健的主要场所,其基本功能区应有:候诊区、诊疗区和办公辅助区.优良的门诊服务除了要充分体现人性化、个性化和便利化的特点外,还应符合卫生学要求,避免交叉感染.2005年3月卫生部颁布并于当年5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其中对诊疗环境布局也有所要求.目前综合医院口腔门诊布局如何,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我们做了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2005年制定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简称《规范》),对口腔各类诊疗器械消毒技术做了明确的规定,也是基层医院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现将我科在实施《规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评价深圳市某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监测效果现状,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采样检测方法对辖区25家从事口腔诊疗的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口腔器械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深圳市某区2012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6.72%,其中公立医疗机构合格率98.33%,民营医疗机构合格率95.16%。除医护人员手表面合格率为84.00%外,其余如使用中的消毒剂、物体表面、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和紫外线灯合格率均为100.00%,它们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6.05,P<0.01)。结论:深圳市某区2012年口腔诊疗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偏低,也是造成民营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低于公立医疗机构的主要原因,建议提高从事口腔诊疗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意识,保证洗手效果,确保手卫生达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诊疗环境中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 仔细分析口腔诊疗环境中的健康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建立健全口腔诊疗环境、诊疗过程、诊疗器械的各种消毒管理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就能降低口腔科诊疗环境潜在的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结论 医务人员完善的自我防护,强化消毒、隔离、无菌观念意识,严格按照《医疗结构口腔诊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操作,对保护医患人员的身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一次性根管治疗乳牙龋齿患儿临床疗效及口腔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乳牙龋齿患儿81例,采用抽签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基础干预,观察组41例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临床疗效及探查深度(PD)、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SBI)、菌斑指数(PLI)等口腔状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低于观察组,干预后PD、GI、SBI、PLI等口腔状况指标高于观察组(P <0. 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乳牙龋齿患儿应用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诊疗过程中不良体验,增强患儿配合意识,大幅度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口腔状态。  相似文献   

12.
儿童心理学与口腔疾病防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薇 《现代医学》2002,30(2):116-117
目的 探讨儿童心理学与口腔疾病防治的关系。方法 在口腔疾病防治的诊疗过程中,针对就诊儿童心理特征进行诊疗行为诱导,结果 取得患儿及监护人的信任和配合,使口腔疾病诊疗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结论 儿童心理学与口腔疾病的防治有着密切重要的关系。作为儿童牙医工作者,必须掌握儿童心理学特征,才能有效地完成保护儿童口腔健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庞红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3):975-976
目的降低口腔诊疗器械使用中的交叉感染,使消毒灭菌流程规范化,提高消毒灭菌合格率,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分析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流程。结果选择正确的清洗消毒方法能够避免口腔诊疗器械清洗不彻底,保证灭菌效果,减少交叉感染。结论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能否保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黄燕飞  周嫣  成荣芝 《微创医学》2005,24(3):391-392
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之一.按国家卫生部对<口腔器械卫生处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所提出的要求,我院口腔科2001年12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系统设备,率先于省内对口腔临床诊疗器械实施了流程规范消毒灭菌工作,使口腔器械在口腔临床诊疗工作中执行"-人-机-用-灭菌"成为了现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产科常见疾病,对患儿的全身各系统有着长期的影响。近年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对患儿口腔生长发育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证据表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其并发症和喉镜、气管插管使用时造成的局部创伤对口腔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患儿易出现牙釉质发育缺陷、乳牙牙冠形态和大小异常、乳牙萌出时间较晚、腭部形态异常和错牙合畸形等口腔问题。尽管部分口腔问题是永久的、难以修复的,但通过适当的口腔或全身预防和治疗可使问题最小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口腔科学的不断发展,口腔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发生转变,心理护理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口腔诊疗工作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口腔患者就诊前的心理分析和口腔诊疗工作中心理护理的具体应用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口腔诊疗工作中的心理护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红  赵巧云  黄金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612-1614
<正>唇腭裂是口腔领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唇腭裂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患儿的面部形态,而且造成了吞咽、语音、听力、心理等功能障碍。而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喂养困难以及各种功能障碍也给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唇腭裂患儿  相似文献   

18.
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措施之一。按国家卫生部对《口腔器械卫生处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所提出的要求,我院口腔科2001年12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系统设备,率先于省内对口腔临床诊疗器械实施了流程规范消毒灭菌工作,使口腔器械  相似文献   

19.
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接触传染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口腔医护人员及口腔器械在诊疗过程中常接触患者的口腔粘膜、唾液、甚至血液 ,以上物质中常有可能存在着许多病源体 ,如乙肝病毒(HBV )、艾滋病病毒 (HIV )、单纯性疱疹病毒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等 ,极易通过医护人员及口腔器械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 ,控制口腔交叉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口腔诊疗中使用的器械繁多 ,也使控制口腔交叉感染工作显得较为复杂和困难。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 ,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现总结如下。1 医护操作要求与方法1.1 口腔…  相似文献   

20.
詹海青 《海南医学》2011,22(13):89-90
目的 分析儿童的心理行为对牙病诊疗的影响.方法 在口腔门诊随机选择462例13岁以下的牙病患儿,观察各病种、各年龄段、陪护条件、诱导方式与合作的关系.结果 通过各病种的比较分析发现选择性接受治疗率较高,7~13岁组明显比3~6岁组Ⅰ型、Ⅲ型的比例高,父母的陪护比其他亲属更能令患儿合作.非鼓励性方式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