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908例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洁 《中国病案》2007,8(11):41-42
目的探讨医院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2006年2908例住院死亡病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构成、死因构成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我院近十年来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男性死亡人数明显多于女性,死亡年龄大多集中在50岁以上,前三位的死亡疾病系统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以及损伤和中毒。结论加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交通事故的意外损伤,降低住院病死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为医疗管理部门做好卫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534例住院患者死亡病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构成、死因构成等进行调查分析,时间2006~2008年。结果我院近3年来病死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女性死亡人数明显低于男性,死亡年龄在50岁以上,前3位的死亡疾病系统依次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结论加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2003~2009年恶性肿瘤对患者健康和寿命的影响,为开展恶性肿瘤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03—2009年住院死亡人数共1860例,其中恶性肿瘤死亡654例,占住院死亡人数的35.16%;654例恶性肿瘤死亡患者中,男性66.97%,女性33.03%,男女死亡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年龄段以大于60岁为高峰;前5位住院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共死亡429例,占全院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65.60%。结论恶性肿瘤是威胁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今后本院对肿瘤需进一步重视,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降低肿瘤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535例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且在我院住院病死率中居首位。为配合临床研究和预防保健工作,揭示恶性肿瘤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和规律,提高诊治水平。现将1993-2001年我院535例恶性肿瘤住院死亡的病例统计分析如下: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以我院1993-2001年恶性肿瘤住院死亡535  相似文献   

5.
1994—2003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翠华 《中国病案》2004,5(11):39-40
目的探讨我院近十年来住院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4-2003年住院病人死亡病例1496例,对其病死率、性别、年龄、死因构成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十年间病死率为3.11%,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死亡人数.病人死亡人数集中在41-80岁年龄组,死因构成前三位依次为循环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损伤和中毒.结论重视中老年人健康保健,加强死因前三位疾病的防治工作,以降低住院病人病死率,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职工医院住院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对本院1989~1998年间住院病例回顾分析。结果 10年中住院病死率2.69%,老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按系统分,呼吸系统病死率居首位;按病变性质分,血管病变病死率居首位。老年组前三位死亡原因是脑出血、肺心病、肺癌;非老年组前三位死亡原因是脑出血、肺癌、肝硬化。结论 重视老年医学,加强高血压病及恶性肿瘤的防治是降低老年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2-2008年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我院2002-2008年1089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为降低我院的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1089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1089例死亡病人,总病死率为1.46%,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因。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建议中年以上人群应定期体检,尽量早发现、早诊治,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心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近年来随着溶栓和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病死率由上世纪60年代前的30%~35%降至现在的10%~15%。我院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268例AMI中住院死亡49例,现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以完善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06-2011年江门市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江门市5家综合医院2006-2011年住院病案资料共计673 454 例,其中死亡病例9 420例,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其进行疾病分类.结果 2006-2011年江门市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40%,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70~<80岁患者死亡构成比最高,病死率以≥80岁患者为最高.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列前三位死因,单病种以脑血管意外、肺癌、原发性肝癌为多,单病种中肺炎死亡排位由第4位上升为第3位.结论 恶性肿瘤是江门市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继续加强肿瘤的防治工作,近年来死亡病种的变化应引起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张素会 《中国病案》2006,7(9):38-39
目的了解2000~2005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为降低我院的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1088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1113例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1113例住院死亡病例的回顾性统计分析,初步了解本地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为临床及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03-2006年期间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死因分析。结果1113例住院死亡患者的死因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早产儿疾病。结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居我院死亡病例之首,提示我们,对恶性肿瘤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0-2005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为降低我院的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423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肿瘤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结论通过对死亡病人分析,提高医护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68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8.04%(686/3802)。其中死亡35例,病死率为5.12%(35/686)。现对35例早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我院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科病人的死亡原因,探讨内科疾病的防治重点,降低病死率,现对1994~1998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病人的病死率、死亡性别和年龄构成、疾病系统构成和主要疾病等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本资料全部来自我院1994~1998年的疾病分类报表和死亡登记卡,必要时核对病历。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的原则进行死因分类,以病案首页的第一诊断进行统计。2结果2.1病死率:1994~1998年全院住院病人56683人,死亡1797人,病死率3.17%;内科各年住院人次、死亡人数、病死率见表1。表11994~1998年内科住院人次、死亡人数和病死率2.2死亡病人年龄和性…  相似文献   

15.
2146例住院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院2000-2005年住院病人死亡原因及疾病谱,收集整理6年所有住院病案资料,共计178387例,其中死亡人数2146例,并依据ICD-10对其进行疾病分类。结果,出院病人每年增加,病人死亡率逐年下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病死人数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2∶1;41岁至61岁年龄组病死率增高明显,61岁年龄组病死率高达23.11%(253/2146)。2000年至2005年,住院病人病死率逐年递减,说明我院医疗工作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及提高产科质量,我科对二十年来住院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一、二十年孕产妇住院病死率我院1960~1968年住院分娩数为10,809人,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二级医院10年间1488例住院患者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防病治病提供有效信息依据,达到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目的.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1488例住院死亡病例,对其死亡原因、性别、年龄构成及病死率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0年来病死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男性死亡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前5位的死亡病因依次为脑卒中、心脏病、外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结论 加强前5位死亡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71~1978年儿科住院患儿8592名,死亡65名,平均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76%。现将本组病例按入院年代划分,前五年(1971~1975)共住院患儿3071名,死亡36名,平均病死率为1.17%;后五年(1976~1980)住院患儿5521名,死亡29名,平均病死率为0.53%,后五年的病死率较前五年下降一半以上。死亡年龄:65例死亡中,2岁以内者42例,占64.6%,1岁以内者34例,占5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池市某院近5年住院病人死亡情况及主要死亡原因,为疾病的防治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7年-2011年住院死亡677份病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病死率为0.98%;男性病死率1.37%,女性病死率0.57%,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死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为该院前3位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64.11%。结论:男性、中老年、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患者为死亡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这些高危人群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乔万海  王静  李小珍 《中国病案》2006,7(11):43-45,4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死因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2005年住院病例799例,对其死因、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入院时间、抢救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中,以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恶性肿瘤成为住院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寒冷季节是死亡高峰期,多数患者来院时发病已超过1周,一半患者在入院一周内死亡,抢救过程中气管插管和电除颤是重要措施。结论重视各种因素对死亡病例的影响,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提高,对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