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五行大力经丹气功系清朝时由武当大侠邓钟山独创,在辛亥革命时期,邓钟山南下浙江把该功秘传给《天童寿》雪品法师,经法师数十年刻苦研练,并集少林、装当内功之精华促使该功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之境。于一九二九年雪品法师把五行大力经丹功传授给原浙江省国术馆教官阮奉天,于一九六二年阮奉天把该功传给嫡传弟子徐福高拳师。该功史书记载不多,仅在《寿功命》一书中略有叙述。 (一)五行大力经丹气功内容。《第一式》怀目抱球式:属术面向东南站桩,沉肩垂肘,松腰开胯,  相似文献   

2.
吕志杰 《中医杂志》2003,44(6):476-477
经方指上古相传的经实践检验的有效医方。然上古经方只得之传闻,已无成书可考。惟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集古方之大成,故后世言经方者,概指仲景之方也。如何善用经方治病,推求源流,先圣后贤的经验可以归纳为3个原则。1 方证相对,应用原方宋代林亿等在《金匮要略方论·序》中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这就是说,只要患者的病情与经方主治相符合,原方应用,无不神效。如此疗效,无疑也是仲景当年的切身体会,才加以撰集。所谓“方证对者”,徐大椿有一段论述颇为中肯,他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  相似文献   

3.
《子和医集》,系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等,征引有关文献,广搜版本,慎审鉴别,选定底本、校本,认真编校而成,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窃以为本书有几个特点:1集中了张子和著作《儒门事亲》和《心镜别集》二书之内容《儒门事亲》十五卷,是以张氏原著《儒门事亲》三卷本为基础,加上《治病百法》、《十形三疗》等九种著作组成,总名为《儒门事亲》;《心镜别集》系张氏门人金·常德(常仲明)整理张氏之学,加工润色而成。《子和医集》将《儒门事亲》和《心镜别集》编校合而为一,反映了张氏医学之全貌。2考证了张子和有关…  相似文献   

4.
试论孙思邈的“热证可灸”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证可灸”的思想最早见于《内经》,但没有进行明确系统的描述。孙思邈撰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书中明确提出了热证施灸,而且将其应用于临床,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据《脉经·自序》:“今撰集歧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十卷.”可知,《脉经》一书保存了大量魏以前医学文献.文章对《脉经》与其所引现存世古医籍《素问》《针经》(《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脉经》文字之56%与这五部医籍的记载相合,除此之外出典不明之条文,多数是汉以前古医籍之遗文,或是上述五部医书之脱文.该文为揭示《脉经》一书的成书基础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子午流注针法是我国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历史上有关子午流注形成的时间存在着疑点,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关于子午流注产生的大约时间,有起源于战国说、隋唐前南北朝说、南唐说和宋金元时期说等几种,且各有依据。实际上,子午流注的形成年代应更早一些。它的最早传人应为“贾氏”,贾氏是仔午流注针经件反复援引的另外一个人,贾氏撰有《贾氏井荥六十首》等书,今已佚失,但在《子午流注针经》里被援引十数处之多,阎明广还明确指出:“明广今辄将贾氏各分头首运行十千六十首注穴之法,集其枢要,述之二图,庶令览者易览”。此外还写…  相似文献   

7.
几百年来,探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以下简称《保命集》)著者的人们,发表过许多不同意见。日人丹波元胤在《医籍考》中,对《保命集》著者问题,作了专门的评述。他说:“杜思敬《济生拔萃》称东垣《活法机要》与《洁古家珍》及刘守真《保命集》大同小异……。杜思敬编书在元延祐二年,时八十一岁,其生距守真之时未为辽阔,则是书之出自守真,断可知矣。且所述方论,与《宣明论》、《原病式》相出入。李时珍有何所证以为张元素之书?夫元素所著,虽佚不可见,则东垣李明之尝从受其法,则读明之诸书,以溯源委,其理趣判然与是书不同。元素子璧者,有《保命集论类要》,时珍岂非以此相混耶?”此说一出,就受到了许多人士的默许,奉为不移之论。笔者认为,轻信丹波的考证,是造成张(元素)冠刘(完素)戴这一错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时子”、“月圆”浅释西北师范大学岳龙古代丹经每谈及炼丹火候之时,常见有"时之子,妙在心传;月之圆,存乎口诀"之语。这里的"时子"、"月圆"确是火候之关键,直接关系到能否得丹。但是功中火候的把握,大多要凭修行者自己去体悟,不易把握,而丹经道书,讲至火...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多同契》,历来是一部难以猜测的天书。最近,我们得知一位自名为“通灵山人”的隐修者在动态中破译了这部著作。他的结论是,《周易多同契》隐出了三大内修丹法:即日月法门、天地法门、天人法门。《金同契》内外丹之争,历代见仁见智,备持其理。外丹派虽然研究其法却不得其证,内丹派虽然研究其理却不得其法,历代如此。这位“通灵山人”明确指出,《参同契》有其理、有其法、有其证.实为难能可贵。他还认为,要读懂《参同契》必须向内看,完全都要往身体里边看,“只要能把应用的文字看到体内来,…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来苏集》为清代名医柯琴先生所著。所六“六经地面学说”为书中之明训,故世人皆知。而于“六经纵横说学”乃著中之隐旨,故世人少知。今挖掘采摘,勒以成章,供研歧黄之学,讨仲景之术者玩味。首立纵横之音,中余各经表、枢、里横之三层,上、中、下纵之三部。尾后评叙纵横之旨,中叙各经表、枢、里横之三层,上、中、下级之三部。尾后评叙纵横之意。  相似文献   

11.
《十药神书》用药有以下特色:用药次第有章有法;止血医理甚为独特;保真汤、保和汤为治肺痨主方,加减变化可左右逢源;治疗肺痨后期所用的润肺膏、白凤膏、补髓丹三方皆取法于药王孙思邈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相似文献   

12.
《甲乙经》一书,乃《针灸甲乙经》之简称,为晋代皇甫谧据《素问》、《针经》、《针灸治要》三书内容除去重复重新归类编撰而成,是针灸学的一部宝贵典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错简脱落者有之,亥豕鲁鱼者有之,字形义训变迁者亦有之,今人一般很难通读之,必须采用研究古籍方法始克奏效。  相似文献   

13.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10,23(8):34-34
《卫生宝鉴》由元代罗天益撰著。该书是一部理宗《内经》、《难经》,学承东垣,旁参诸说,结合个人经验编辑而成的临床治疗著作。“卫生”,即保护生命,防护邪侵;“宝鉴”,原指珍贵的镜子,此处尚有借鉴、明察之义。书中由4部分组成:一日药误永鉴,“知前车之覆,恐后人蹈之也”;二日名方类集,“古今之方,择之已精,详而录之,使后人有所据依也”;  相似文献   

14.
唐宗海(1851~1918),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清末中医学家。自涉医林,常寝馈于内经、仲景之书,触类旁通,豁然有所得。因集《灵》《素》诸经,兼中西之义解之,不存疆域之见,但求折衷归于一是,是中西汇通派学者代表人物之一。著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血证论》、《本草问答》、《医易通说》、《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匱要略浅注补正》、《医学一见能》等书。  相似文献   

15.
自从唐代刘知古的《日月玄枢论》提出:“道之所秘,莫若还丹;还丹可验者,莫若龙虎;龙虎之所自出者,莫若《参同契》焉”以来,《参同契》为“万古丹经王”的学术观点逐渐被确认,似唐迄今,未曾动摇。《参同契》的主要贡献是:总结汉以前炼丹学的成就,汇通大易、黄老...  相似文献   

16.
补心丹,旧名天王补心丹。本方出自《摄生秘剖》和《世医得效方》两书中。两方药味有所不同,但功效、主治基本相符。笔者在临床上常应用的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一书中的补心丹。方由熟地、五味、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元参、丹参、茯苓、远志、杜仲、菖蒲、茯神、桔梗、甘草、百部、灯心草、大枣组成。主治心肾不足,阴血亏少致虚烦诸症。经加减后改丸剂为汤剂应用于临床,效果甚佳,每起沉疴,现举验案3例并略述应用之体会。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甲乙经》一书,是由皇甫谧撰集三都而成.在理论上也可以说是述而不作.故若将中医基础与针灸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等对医学的贡献归之于是书.则失其实也.然就其密扬《黄帝内经》学术,撰集是书的指导思想和编排特点及保存古医籍等方面的贡献而论,是极其伟大的。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沆瀣丹临床运用概述四川省万县中医学校(634000)陈代斌沆瀣丹(以下简称本方)现可见于清代儿科名医陈复正《幼幼集成》一书,故习称“集成沆瀣丹”。至于本方是否系陈氏亲手拟订,尚待进一步考证。依照陈氏所言,他也是“得之异授”。本方由大黄、黄芩、黄柏、黑...  相似文献   

19.
赵晴初先生(1822~1895),名彦晖,晚年自号存存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氏。幼习举子业,乡试得中,后因兵乱而无意仕途,潜心医学。旋又执弟子礼于尤怡嫡嗣门下,深得尤氏秘传,能阐兰灵之秘,接长沙之源,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家。生平著述甚丰,有《存存斋医话稿》1~5集、《医学杂记》、《奇偶方选》、《医宗集要》、《本草撷华》等十余种,但刊印行世者,惟《存存斋医话稿》(初集)二卷。是书曾在光绪年间二次木刻付  相似文献   

20.
丹剂是中药四大剂型之一 ,在我国已有 2 0 0 0年的历史。目前仍用于中医外科 ,并有确切的疗效。在古代医籍中 ,丹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丹 ,通常以疗效较好药物称为丹 ,如大活络丹 ;也有以药剂色赤者为丹 ,如红灵丹。这种广义的丹包括的剂型多而紊乱 ,并不属于丹剂。狭义的丹药是指用汞和某些矿物药炼制的化合物。1 丹剂的发展历史早在《周礼》中就有“凡疗疡以五毒攻之”的记载。在战国末期 ,《准南子》和《淮南子万毕术》二书记载了丹砂、汞、铅、曾青等炼丹的原料。到了东汉 ,炼丹术进一步发展 ,当时最有名的炼丹家魏伯阳 (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