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洛阳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清·嘉庆初,迄今已有200多年。根据(《郭氏家训》所记,其正骨医术之起源,为里中同姓道人益元君传授,所以郭家所开药店曾命名为“益元堂”。另一说是有一贫病交加的云游喇嘛,途经平乐村时,被郭家收留养病,因感谢郭家真挚相待,遂将其正骨秘术传授于郭家。第三种说法是郭氏正骨医术系继承于洛阳正骨名医祝尧民。据《洛阳县志》记载,祝尧民因感伤明(朝)亡,故“弃举业为医”,“得仙传疡医……或有断胫折臂者,医治无不效,时人比之华佗。”平乐郭氏正骨的创始人是平乐郭氏家族第17代人郭祥泰(字申玉),他受业于名医,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始了平乐郭氏正骨。  相似文献   

2.
昌中孝  赵然 《中医正骨》1996,8(4):26-27
平乐正骨的新进展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昌中孝,赵然,马青雯,杨东晓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骨伤科中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它始于清代嘉庆初年,六世相传,有200余年的历史。我院是在乎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院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继...  相似文献   

3.
平乐正骨即平乐郭氏正骨,发源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盛传8代,已有20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以第5代传人高云峰先生为院长,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骨伤科大学——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平乐正骨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医骨伤学科中有较大影响的正骨流派。但由于年代久远、单传秘授、战乱及建国后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影响,洛阳平乐正骨历史文献记载有限。文献资料的缺失,已成为进一步研究平乐正骨的制约因素。近年来随着考证研究的深入和重要史料的发现,平乐正骨的渊源逐渐清晰。本文从《秘授正骨心法》的发现、文献中关于郭尧民和祝尧民的记载、平乐正骨传人著作中关于其起源的记载、郭树信创益元堂、平乐正骨承《正体类要》《跌损妙方》的学术思想、平乐正骨续《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之方术、平乐正骨历代传人及其著作等方面对平乐正骨的渊源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骨手法是治疗骨伤科病症的基本方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有:“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新伤之筋骨,使仍复归于旧也。夫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愈可知迟速及遗留残废与否,皆关手法之所施得宜,或  相似文献   

5.
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中医正骨的一个重要学派,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起源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据民国期间撰修的《洛阳县志》记载“聘三,字礼尹,祖籍平乐,世以接筋骼著,自其大父孰甫耆获异授,父寸耕踵继方术”。“寸耕为河南府知府文悌医其子,文以两千金为寿,辞不受。臬司延医其母,以重赀报,却之。德宗西  相似文献   

6.
崔伟  杜天信  梁峻  高书图  李无阴 《光明中医》2011,26(7):1336-1337
平乐正骨作为近现代中医骨伤科最具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与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学术特点及丰富的临证诊治经验密切相关。经平乐正骨的历代传人的继承和发展,总结出平乐正骨的学术精华,"三原则、四方法",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方法即治伤手法、固定方法、药物疗法、功能疗法。平乐正骨从一民间医家发展至今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力的骨伤学派,与历代传人尤以五代传人高云峰,六代传人郭维淮为代表的开拓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位于黄河流域的洛阳形成、发展的平乐郭氏正骨术,是我国骨伤科的一支重要学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誉满九州,是祖国医学的一颗明珠,是劳动人民的宝贵财富。一、郭氏正骨术的起源关于郭氏正骨术的起源,曾有过很多传说。流传最多的是:明末薜衣道人祝尧民是一位医伤神医,折胫断肱,应手而愈。过平乐村,郭氏待之甚厚,遂传秘术以报答之,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人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和谐的统一体.天人和谐失调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内外失调、违逆四时、或社会环境不利,均可导致天人和谐失调,导致气血失和、筋骨失衡,伤科诸症遂生.平乐正骨运用天人合一平衡论指导伤科临床,强调在伤科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都要从整体观念出发,三因制宜,个性化施治,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从天人合一的内涵、天人失调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天人合一平衡论对伤科疾病治则治法的指导作用、天人合一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天人合一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动静互补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动"与"静"的互补平衡是治疗伤科疾病及其康复的关键所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核心是重视"动"与"静"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相互为用、互补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伤科疾病的康复。本文从动与静的内涵、动静互补的动态平衡关系、动静失衡是影响伤科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动静互补平衡论对伤科疾病治则治法的指导作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动静互补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筋骨互用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筋与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保持着动态平衡;在病理上互相影响,筋骨失衡是伤科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互用平衡论的核心是重视人体筋与骨的关系,强调筋与骨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本文从筋与骨的动态平衡关系、筋骨失衡是伤科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互用平衡论在伤科辨证论治中的指导作用、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筋骨互用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五脏协调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强调,人体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以五脏为核心,通过经络、血脉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五脏之间通过生克制化保持着动态平衡.就伤科而言,五脏平衡具体体现在气血动态平衡与筋骨动态平衡过程中.局部损伤会造成瘀血阻滞,导致全身气血失衡,继而筋骨失衡,二者的失衡必然破坏五脏系统的平衡,故认识伤科疾病的病机必须重视五脏失衡.治疗伤科疾病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气血与筋骨安和、恢复五脏平衡.本文从五脏的内涵、五脏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五脏失衡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五脏协调平衡论对伤科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五脏协调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五脏协调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2.
平乐正骨内治法以八纲、经络、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为依据,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骨伤的轻重、缓急,素体强弱,伤病新久,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之源,探析平乐正骨的辨证论治学术渊源,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平乐正骨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形神统一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形与神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附而不可分割.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无形则神无以附,无神则形无以活.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障,也是机体健康的基本前提.形神失调则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在治疗伤科疾病的各个阶段都要充分关注形与神的辨证关系,做到形神共养、动静互涵,加强医患合作,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文从形与神的内涵、形神统一的平衡关系、形神失调是伤科疾病的重要病机、形神统一平衡论对伤科疾病治则治法的指导作用、形神统一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形神统一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平乐郭氏正骨医术,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我国中医骨科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起源于清·嘉庆年间的洛阳县(今河南省孟津县),有200多年的历史。郭祥泰在长期行医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成为远近闻名的骨伤医生,晚年将其医术传给其侄郭树信和长子郭树楷。郭树信又将其医术传给长子郭贯田。郭贯田(字守耕)运用秘方很快成  相似文献   

15.
“气血共调平衡理论”是平乐正骨理论的核心.气血的平衡既是健康的标志,也是伤科疾病康复的关键环节 气血平衡则泰,气血失衡则疾.气血失衡是分析研究伤科诸疾病机的基础.调理气血、恢复气血之平衡为伤科之治疗大法.本文从气血的动态平衡关系、气血平衡与脏腑经络活动的关系、气血平衡是健康的基本条件、气血失衡是发病的主要病机、气血共调平衡论对伤科辨证论治的指导、平乐正骨气血共调平衡论的临床应用举隅几个方面对平乐正骨气血共调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798张纳入研究标准的,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关联规则法、复杂熵聚类法等,探讨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次50以上的有黄芪、葛根、川芎等36味中药,其中活血药、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药;同时得到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则、药味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体现了平乐正骨"扶正祛邪"的整体辨证观,以及"破、活、补"三期用药原则。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洛阳平乐正骨治疗骨折的3大原则,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对骨折的诊治应辨证论治,以气血为纲;内服和外治药物相结合,同时配合特色手法进行诊断、治疗,骨折康复注重动静结合,加快骨折的愈合,肢体功能的康复.其总结概括了洛阳平乐正骨治疗骨折的特色,体现了平乐正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平乐郭氏正骨外治方药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陶惠宁 《中医正骨》1991,3(4):47-47
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骨伤科中的一大学派,自清。嘉庆年间至今,历经六世,饮誉中原。在这200余年间,郭氏历代传人承前启后,拘古不泥,精益求精,不断使家传正骨医术得以丰富、发展,学术观点渐趋完善。本文仅就其常用的外治方药作一简介。 1 常用外治方药 1·1 调敷剂平乐接骨丹制象皮、象牙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锻自然铜12克,木鳖子(去油15克,木瓜10克,儿茶15克,元寸1克,三七3克,梅片2克,无名异、龙骨、天冬、川断各10克,共研末。蚊蛤膏五倍子适量,元寸少许,共研末。黄半膏黄柏30克,生半夏15克,共研末。地龙膏鲜净地龙数10条,白糖,冰片各少许,产捣烂。 1.2 薰洗剂苏木煎苏木、大力草各30克,卷柏10克,艾叶  相似文献   

20.
平乐正骨养骨原则与方法是平乐正骨养骨理论的重要内容,构成了平乐正骨养骨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涵盖养骨、护骨的操作规范及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平乐正骨养骨原则包括法天顺地、形神共养、动静结合、协调平衡、保养精气5个方面;养骨方法包括体质养骨法、情志养骨法、起居养骨法、膳食养骨法、运动养骨法、药膳养骨法、四时养骨法、手法养骨法、调气养骨法、音乐养骨法、器械养骨法11个方面。这些养骨原则和方法具有全面、系统、简单、操作性强的特点。本文从平乐正骨的养骨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对平乐正骨养骨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