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香婷  魏民  张一昕 《陕西中医》2005,26(7):715-716
<正>笔者仅就临床体会,初步认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为心、肾两脏亏虚,但二者又非并列平行的关系。即心脏虚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肾虚又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换而言之,冠心病的本虚是:其本在心,其根在肾。至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之标,则是心、肾虚损的病理产物,他们又反过来构成发病的外在条件。对本病的治疗总以补益心肾,固其根本为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2.
郭海川 《国医论坛》1990,5(5):15-17
冠心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心。但临床上冠心病患者大多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虚见证,肾虚在冠心病发病学中占何等地位,尚有不同见解,笔者通过温习有关中医文献,并对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果加以分析、归纳,试图从生理、病理和临床验证等几方面论述心肾相关理论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从肾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心与肾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冠心病的基本病机变化虽发生于心,但肾中精气的虚衰却是这一病机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基础和最终结果.故从心肾的相互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了肾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冠心病的治疗当以肾为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对冠心病的辨证施治研究中,多数医家对本病属于本虚标实的认识,已臻一致,惟对本虚以何脏为主,尚多歧议。如有以心虚为主者,有以肾虚为主者,有以心、脾、肾虚为主者,也有基于脏气相干的理论,而认为与五脏都有密切关系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仅就临床体会所及,初步认为:冠心病的本虚在心、肾两脏,但二者又非并列平行的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即心脏虚损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肾虚又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换言之。冠心病的本虚是:其本在心,其根在肾。至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  相似文献   

5.
李长月  孙兰军 《河南中医》2011,31(12):1365-1366
孙兰军教授认为心肾之间关系密切,肾虚亦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故治疗冠心病亦当治病求本,从肾论治,其临证将冠心病分为心肾阴虚、心肾阳虚、心肾气虚三型,分别采用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地黄饮子加减治疗,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心肾两脏,而肾之虚损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肾虚是冠心病发病的病机核心。王骧腾运用益肾疏肝法,以脉通宁冲剂配养心安胶囊治疗冠心病,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以治其标;合之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张娅  胡荣魁 《光明中医》2022,(7):1162-1166
夏桂成教授创立"心(脑)-肾-子宫轴"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审因施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本质为心(脑)-肾-子宫轴失衡,病机关键是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肾虚为本,心肾失济为病机枢纽,痰浊、瘀血为标,本虚标实相兼为病.夏桂成教授指出此病证的主要证型为心肾失济-肾虚痰瘀证,且证型多为主证型下的兼夹证型,也就是临床持...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及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肾虚,心脉瘀滞是其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本实验从性激素及雌激素受体的变化与动脉壁病理形态学的联系,探讨了中医心肾失调导致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并初步探讨了补肾精、通血脉方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基础,认为调补肾虚,改善性激素环境,恢复动脉壁ER密度,对于恢复动脉壁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研究为临床发挥中医整体调理优势,改善性激素水平,保护动脉壁生物功能,防治冠心病,提供了用药参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在少阴里虚的基础上因心肾虚损导致的心肾气化失调而出现的心肾不交,本病证病理变化以原著少阴病证辩治演变过程为依据,试从虚寒正治简要、阴阳相交转化、不交发生条件等三个方面予以揭示说明,并结合阴阳、脏象学说进一步阐述心肾不交是以肾虚、命门水火不足为本证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将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序和丛邪滋生等综合原因导致发生的心肾不交的病理基础之探讨。  相似文献   

10.
肾实质性高血压之病因病机以肾虚、脾虚、脾肾两虚为本,以湿热瘀阻为标。湿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作为致病因素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