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AO分类B、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桡骨远端自锁钢板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2例B、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住石膏固定、切开复位“T”型钢板螺钉内固定及切开复位自锁钢板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优良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为73.5%,切开复位“T”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组为67.96%,切开复住自锁钢板内固定组为73.3%。结论 手法复位能达到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住并经石膏固定可达到良好固定者应采用非手术治疗;自锁钢板设计上优于传统“T”型钢板,用于B、C型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2月10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对照组)与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分别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塑性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T型钢板2种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情况及腕关节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处尺侧疼痛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例数10例,无痛率80.77%,对照组疼痛例数14例,无痛率71.43%,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效果显著,比较下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但实际治疗方案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复位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整复对尺骨斜形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将67例(120处骨折)新鲜尺桡骨斜形闭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62处骨折)用手法整复复位及固定,对照组33例(58处骨折)用手法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观察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成功病例对位情况、复位成功病例术后1周复位丢失情况、临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032%,对照组91.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62处中,解剖对位47处,移位0.5-2咖者8处,移位2.1-3mm者4处,移位3.1-5mm者3处。对照组复位成功58处中,解剖复位43处,移位0.5-2mm者9处,移位2.1-3mm者4处,移位3.1-5mm者2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成功病例术后1周复位丢失情况,观察组丢失1%~10%者46处,丢失11%~20%者10处,丢失21%-30%者6处,对照组丢失1%-10%者37处,11%-20%者13处,21%-30%者8处,31%~40%者3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合情况,观察组90.32%,对照组86.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它能提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的成功率,减少骨折复位的丢失率,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减少放射线对医患双方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张博皓 《广西医学》2013,(11):1562-156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青少年尺、桡骨骨折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6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法治疗,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切开复位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功能恢复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拆除石膏时间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依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2%,对照组为92.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青少年尺、桡骨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2.9%,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8.6%,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像学改变,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4周时,手术组的Jakim评分结果高于非手术组患者(P〈0.05)。治疗后2~24周,手术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显著大于非手术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手术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解剖复位,但对于老年患者,手法复位达到的功能恢复效果与手术治疗相似。  相似文献   

7.
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方法手法复位后用小夹板加石膏托外固定。结果在治疗的86例患者中,优65例,占75.6%,良18例,占20.9%,差3例,占3.5%,总优良率为96.5%。结论该方法吸取了手法复住后单用小夹板外固定及单用石膏托外固定各自的长处,克服了其各自的缺点,使大多数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患者通过手法复住外固定而达到骨折愈合及恢复良好的前臂旋转功能,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于偏关县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伸屈度、尺桡偏度、前臂的旋转度、手握力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患者腕关节伸屈度、尺桡偏度、前臂的旋转度、手握力值均接近正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6,(5):597-598
<正>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常见于儿童,骨折后易发生旋转、成角或重叠移位,临床上主要通过夹板外固定治疗,不过该治疗方法易发生继发移位或手法复位困难,也有发生骨骺损伤、继发畸形或功能受限的风险,不适合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儿童[1]。本研究探讨了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0例尺桡骨下段双骨折儿童  相似文献   

10.
张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43-4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43例。对照组患儿行临床常规骨折治疗手术,观察组行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进行骨折治疗。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功能性恢复及畸形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19例(44.17%),有效22例(51.16%),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9%,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对患儿无医源性损伤,治疗费用较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梁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4,(11):149-151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后采用改良的腕功能位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并与传统夹板固定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3年1月1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及对照组(Ⅱ).实验组采用腕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3周,3周后改为夹板外固定;而对照组应用传统夹板掌屈尺偏位固定,两组均固定至临床愈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1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45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X线和腕关节功能评估,实验组优良率达96.3%,对照组80.0%;两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腕功能位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传统夹板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杉树皮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夹板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其中夹板固定组48例,骨折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石膏固定组48例,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石膏托外固定。两组观察时间均为6~8周。结果夹板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石膏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及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方面比石膏托外固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与手术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 60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30例(手术复位组),手术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30例(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进行测量以评价前臂解剖形态,并采用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4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前臂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1),术后4年,两组前臂旋前、旋后角度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组Anderson前臂骨折功能评定评分术后半年、1年、2年、4年优良率依次为73.33%、76.67%、80.00%、83.33%,手术组优良率依次为76.67%、76.67%、80.00%、80.00%,两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均是有效的方法,手术提供更好的骨折端稳定性,而手法复位有利于治疗合并局部软组织损伤的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的非手术疗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9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53例(手术组)、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44例(非手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8±1.1)周,非手术组为(6.0±0.8)周,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的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曲度、尺偏角、桡偏角、尺骨移位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的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测定值优于非手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曲度、尺偏角、桡偏角、掌倾角、握力、桡骨高度、尺骨移位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手术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6.2%与非手术组患者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TA分级相当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但是远期恢复效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两种药物治疗新诊断癫痫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癫痫患儿60例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托吡酯治疗,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所有患者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WAIS-CR)和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0CA)在用药前及用药后3个月进行问卷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言语智商、操作智和总智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善不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0CA评分明显上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改善不大(P<0.05)。结论:与常规托吡酯预防新诊断癫痫相比,拉莫三嗪对能够更好的恢复认知功能,可提高冶疗疗效,同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最佳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对稳定性骨折,随机采用前臂夹板联合长臂石膏或单纯前臂夹板外固定,48例患者采用夹板联合石膏外固定,60例患者采用单纯夹板外固定。术后定期拍摄正侧位X光片,术后3、6个月测量肘、腕关节活动度,及6个月进行Grace-Eversman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1年,所有患者都得到临床愈合,单纯夹板组在3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夹板联合石膏组(P<0.05),6个月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均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两组Grace-Eversmann前臂双骨折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5.8%(联合固定组)和95.0%( 单纯夹板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单纯夹板固定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需额外加石膏联合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60例住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治疗治疗,治疗组采用切开内固定资料。结果:两组均随访(6~12)个月,平均9.5个月,经过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对照组平均(70.5±5.2)分,治疗组平均(85.5±5.5)分,治疗组的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优良率为70.0%,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在合理运用下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彭淑峰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54-1555
目的:探讨泛福舒与氯雷他定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体液免疫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入院顺序把上述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泛福舒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显效1 2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0.0%,经过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IgG、IgA、IgM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异(P>0.05)。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IgG、IgA水平明显上升(P<05),而对照组IgG、IgA水平上升幅度不大。同时两组治疗后IgM水平与治疗前相比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泛福舒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能提高治疗疗效,同时促进体液免疫(IgG、IgA)水平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观察手法整复及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下段骨折背向移位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接受用拔伸牵引、旋转、分骨手法纠正侧方移位,然后行折顶手法纠正背侧移位,最后夹板外固定。对照组接受手术开放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骨折解剖对位及近解剖对位情况,对照组优于实验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手法整复治疗尺桡骨下段背向移位骨折,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并能减少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自拟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医院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门诊病人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手法复位配合口服强骨饮,每天1剂,早晚分服,连服3个月;对照组予手法复位配合口服钙尔奇D,每日1次,每次1粒,连服3个月。用药前后进行骨密度测量机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参照腕关节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自拟强骨饮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