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1973—2017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描述结直肠癌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年度百分比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以进一步估计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结果 :1973—2017年上海市市区居民共有105 847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和60 447例死亡病例,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上海市市区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明显,由1973年的14.1/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7.7/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则从8.2/10万上升至10.7/10万。总体年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4/10万和11.0/10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1993—1997年为参照,上海市市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在2013—2017年达到最高,相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2(95%置信区间:1.2~1.3),在1973—1977年则最低,为0.9(95%置信区间:0.8~1.0);死亡风险则与之相反,随时期的增长而降低。1953—1...  相似文献   

2.
徐红丽  姜玉  张薇 《中国肿瘤》2018,27(11):830-835
摘 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肺癌发病和死亡的长期时间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方法] 根据1973~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肺癌发病与死亡登记资料,首先计算肺癌的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以及中国人口标化率、世界人口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标率)。其次,利用Joinpoint软件对肺癌的发病和死亡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同时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发病和死亡趋势的效应。[结果] 1973~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男性肺癌新发病例7529例,女性3526例,粗发病率分别为69.08/10万和32.85/10万;男性肺癌死亡病例6799例,女性2953例,粗死亡率分别为62.38/10万和27.50/10万。1973~2013年间,肺癌的粗发病和死亡率均不断上升(P<0.05)。从世标率来看,男性肺癌发病和死亡率APC以平均每年0.9%和1.4%的幅度下降;女性发病率APC以平均每年0.5%的幅度升高,而死亡率APC平均每年下降0.8%。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提示,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1973~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肺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而男性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下降,女性标化发病率上升但标化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居民1974—2013年胰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肿瘤登记数据、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胰腺癌的年龄标化发病(死亡)率、年均变化百分比等指标;并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评估三者对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 1974—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男女性胰腺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6.49/10万和4.83/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1/10万和4.57/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以平均每年0.8%幅度上升,标化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平均每年1.6%和1.3%的幅度上升。调整时期和队列影响后,男女性年龄每增加5岁,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率均上升约11%。时期和队列对胰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974—2013年长宁区男女性标化发病率和女性标化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4.
张明霞  陈琼  刘茵  徐慧芳 《中国肿瘤》2024,33(5):349-357
摘 要:[目的] 分析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趋势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河南省2010—2019年各肿瘤登记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据,评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性别、年龄、癌种计算其发病(死亡)率及标化发病(死亡)率。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利用Joinpoint软件对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10—2019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APC为1.74%(95%CI:1.52%~1.96%),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发病率趋于平稳。年龄组发病趋势结果显示,男性0~29岁与80岁及以上人群发病呈上升趋势,40~59岁呈下降趋势;女性0~39岁年龄段呈上升趋势,其余各年龄组均保持平稳。全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为1.17%(95%CI:0.50%~1.84%),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后,标化死亡率以0.79%(95%CI:-1.52%~-0.06%)的幅度下降。年龄别死亡趋势结果显示,男性30~59岁、女性15~59岁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80岁及以上两者均上升。分部位发病与死亡情况显示,男、女性肺癌发病与死亡标化率均保持平稳状态,胃癌、肝癌、食管癌发病与死亡水平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男性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女性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卵巢癌的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别特异癌种中,前列腺癌与卵巢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河南省恶性肿瘤总体发病、死亡趋势均呈小幅度上升趋势。男性0~29岁和女性0~39岁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30~59岁死亡率下降趋势显著。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女性乳腺癌等常见癌种发病率上升趋势显著,胃癌、肝癌、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低幅度下降趋势,未来亟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癌症防控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宫颈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以及相应的时间趋势。[方法] 根据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 年宫颈癌发病、死亡和相应人口资料,计算宫颈癌粗发病率和死亡率、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应用Joinpoint 软件分析世界人口标化率的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均变化百分比。并进一步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三个因素对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3—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共新发宫颈癌835例,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6.51/10万;死亡例数390例,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2.77/10万。Joinpoint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长宁区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年均3.50%和5.10%的速度下降(P<0.00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显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受年龄、时期、队列三个因素的影响(P均<0.001)。[结论] 1973—2013年间上海市长宁区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虽呈下降趋势,但表现一定程度的发病和死亡年轻化趋势,对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亟需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蕾  钱耐思  方博  虞慧婷 《中国肿瘤》2023,32(12):899-906
摘 要:[目的] 了解2000—2020年上海市结直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Joinpoint软件中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计算结直肠癌死亡率区间与总体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2000—2020年上海市不同年龄、时期、出生队列人群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风险。[结果] 2000—2020年上海市报告结直肠癌死亡共计77 016例,死亡率26.05/10万,标化死亡率14.04/10万。男性结直肠癌死亡42 634例,标化死亡率15.86/10万;女性死亡34 382例,标化死亡率12.30/10万。上海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在2000—2011年间具有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9)。2000—2015年间,男性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明显上升(P<0.001)。结直肠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915—1935年的出生队列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大致上升;1935—1980年间的出生队列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有波动下降的趋势;1980年以后的出生队列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又继续上升。[结论] 上海市结直肠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仍需要加强对结直肠癌的公共卫生学干预,包括早期筛查诊断、开展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及其趋势的统计资料。分析2017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7年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7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部位和年龄组分层,计算数量、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化率等指标,分析发病和死亡数量、年龄别率和标化率等变化趋势。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02—2017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Segi’s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调整计算标化率。结果 :2017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为79 378例和37186人,粗发病率为546.5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6.31/10万,男性的标化发病率低于女性。粗死亡率为256.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88.41/...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黄浦区1976—2015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及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黄浦区 1976—2015 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相应人口资料,分别计算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以及全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 Joinpoint 软件分析标化率的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并进一步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11—2015年黄浦区男性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累计发病分别为1 112、871、1 504例,女性累计发病分别为661、375、1 336例;男性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累计死亡分别为935、784、971例,女性累计死亡分别为559、328、91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在男性(AAPC=-1.67%,95%CI:-3.12%~-1.67%)和女性(AAPC= -1.18%,95%CI:-1.82%~-0.54%)中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分肿瘤类型看,肝癌和胃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呈显著逐年上升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发现,男性中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肝癌死亡及胃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均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胃癌、肝癌的发病风险随出生时间往后而逐渐降低,而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均随出生时间推移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世纪20至40年代出生的人群发病和死亡风险最高。[结论] 1976—2015年间上海市黄浦区胃癌、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女性中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筛查亟需重视。  相似文献   

9.
张芹  潘恩春  武鸣 《中国肿瘤》2021,30(9):654-659
摘 要:[目的] 分析2015年江苏省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特征及2006—2015年间趋势变化。[方法] 从质控合格的2015年江苏省肿瘤登记数据中抽取女性乳腺癌病例,根据同期全省实际户籍人口,估算全省发病数、死亡数,分城乡、年龄别计算相应的发病粗率、死亡粗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累积率(0~74岁)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计算2006—2015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江苏省2015年女性乳腺癌估计新发14 641例患者,居女性发病癌谱第1位;发病粗率为38.83/10万,中标发病率和世标发病率分别为26.34/10万、24.71/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65%,发病高峰在50~54岁年龄组。同期,估计全省女性乳腺癌死亡3 379例,位居女性死亡癌谱第6位;死亡粗率为8.96/10万,中标死亡率和世标死亡率分别为5.29/10万、5.14/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0.56%,死亡高峰在85+岁年龄组。2006—2015年江苏省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及其中标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女性乳腺癌发病水平AAPC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地区。[结论] 乳腺癌是江苏省女性发病第1位的恶性肿瘤,2006—2015年其发病率、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针对不同地区流行特征,加强对重点女性人群乳腺癌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郑文龙  沈成凤  张辉 《中国肿瘤》2020,29(8):596-601
摘 要:[目的] 分析天津市2008—2016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为开展相关预防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08—2016年天津户籍居民肿瘤随访登记数据,计算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等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6年天津市共报告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24 180例,占肿瘤新发病例的18.64%(居第2位),报告死亡病例4465例,占肿瘤死亡病例的7.30%(居第4位);城乡标化发病率比为1.59∶1,标化死亡率比为1.56∶1。2008—2016年天津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AAPC=5.50%)、标化发病率(AAPC=4.60%)均呈上升趋势(P<0.01);粗死亡率(AAPC=3.50%)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未有明显上升趋势(AAPC=1.60%,P>0.05)。2008—2016年天津城区乳腺癌发病率低年龄组增长较快,而死亡率高年龄组增长较快;农村地区乳腺癌发病率各年龄组增长均较快,死亡率以高年龄组增长为主。城区乳腺癌发病高峰在65~69岁年龄组,农村发病高峰在55~59岁年龄组。[结论] 天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仍处于快速上升期,但59岁以下死亡率未见明显上升趋势,乳腺癌防控和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应进一步开展健康干预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林菲  王倩  朱晓云 《中国肿瘤》2021,30(4):268-273
摘 要:[目的] 分析2002—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 根据上海市肿瘤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5年金山区女性乳腺癌资料及区公安局提供的人口资料,计算粗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标化率、年龄别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结果] 2002—2015年共报告女性乳腺癌发病1351例,死亡317例。2002—2015年粗发病率从23.08/10万上升至47.89/10万(APC=6.29%,95%CI:4.39%~8.33%),世标率由14.29/10万上升至27.11/10万(APC=5.23%,95%CI:3.36%~7.04%);粗死亡率从7.28/10万上升至8.43/10万(APC=0.30%,95%CI:-2.47%~3.15%),世标率由3.66/10万下降至3.28/10万(APC=-2.08%,95%CI:-5.35%~1.21%);年龄别发病率在4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80~岁年龄组达到顶峰。[结论] 2002—2015年金山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变动不大。因此,应加强乳腺癌的预防措施,尤其对中年女性乳腺癌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闫贻忠  王新宇  陈瑜 《中国肿瘤》2019,28(9):689-693
摘 要:[目的] 分析新疆石河子市2010~2017年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石河子市2010~2017年肿瘤登记资料,计算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及其标化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其时间和年龄趋势。[结果] 2010~2017年石河子市女性乳腺癌发病1221例,发病率为52.95/10万,中标率40.58/10万,世标率33.59/10万;死亡478例,死亡率为20.73/10万,中标率15.58/10万,世标率12.92/10万。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从2010年的27.41/10万上升到2017年的44.17/10万,增加了61.15%,APC为10.00%(95%CI:4.93%~26.96%,P>0.05);死亡率从2010年的11.60/10万上升到2017年的30.45/10万,增加了162.50%,APC为14.56%(95%CI:0.14%~31.06%,P<0.05)。乳腺癌50~54岁发病率和65~69岁死亡率上升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19.46%和12.58%。[结论] 2010~2017年石河子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水平增长明显,且发病和死亡人群年轻化,应加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尤其是中年女性乳腺癌防控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姜玉  谭玉婷 《中国肿瘤》2021,30(6):422-428
摘 要:[目的] 分析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肾癌、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现况和时间变化趋势。 [方法] 根据上海市长宁区1988—2013年的肾癌、膀胱癌发病、死亡人数,计算相应的粗率、世标率等指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世标发病率/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应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评估这3个因素对发病率/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 1988—2013年期间,上海市长宁区肾癌世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APC分别为7.11%和3.85%,男性肾癌死亡率显著上升(APC=3.64%);膀胱癌中仅女性死亡率显著下降(APC=-3.29%)。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提示,随着年龄的增大,肾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肾癌发病率还同时受到时期、队列效应的影响(P值均<0.05)。[结论] 1988—2013年上海市长宁区居民的肾癌、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提示中老年人群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旨在描述和分析2014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根据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收集的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按地区、性别分层,分别计算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粗率、标化率、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顺位和构成等,应用Joinpoint统计软件分析2002—2014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趋势,估算总体和分阶段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计算标化率。结果:2014年上海市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8 541例,死亡病例37 242例。病理学诊断比例为79.49%,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0.04%,死亡发病比为0.54。上海市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77.7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23.57/10万,男性标化发病率低于女性,市区低于郊区。恶性肿瘤发病在4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全市发病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及膀胱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5.89%。全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259.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95.73/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市区和郊区基本持平。死亡率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胆囊癌、前列腺癌以及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8.12%。2002—2014年,上海市女性所有部位的恶性肿瘤标化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APC为2.17%,P<0.001),男性标化发病率则较为稳定。男性和女性所有部位的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APC分别为-0.82%和-0.76%,P<0.05)。结论:肺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是威胁上海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仍是肿瘤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2002—2014年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户籍人口肺癌发病和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方法] 利用上海市2013—2019年肿瘤监测数据,计算闵行区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肺癌发病和死亡率、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及早期诊断率等。标化率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及Segi世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标化,记为中标率和世标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描述其变化趋势。 [结果] 2013—2019年闵行区肺癌发病率为95.64/10万,中标发病率为43.79/10万,世标发病率为42.95/10万;死亡率为56.30/10万,中标死亡率为21.04/10万,世标死亡率为20.93/10万。2013—2019年闵行区总人群和男性的肺癌发病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AP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发病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0.30%、13.77%和12.64%(P<0.05);男性、女性以及总人群的死亡率及其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除男性中标死亡率外,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总人群发病率峰值在80~84岁年龄组,死亡率峰值在85岁及以上年龄组。2013—2019年,肺癌新发诊断期别中早期占比从10.44%逐渐升高至16.98%。[结论] 2013—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肺癌发病率及其标化率无明显变化,死亡率及其标化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和死亡主体为男性及老年人群,但女性和中年人群肺癌发病率上升趋势较快,新发诊断早期率仍较低,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启东市1993年至2012年的肺癌患者登记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区肺癌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和可能的原因。  方法  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计算江苏省启东市肺癌发病趋势和死亡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别评估年龄因素和暴露因素对于肺癌发病趋势和死亡趋势的影响。  结果  江苏省启东市肺癌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发现,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也逐渐增大;出生队列中,越晚出生的人群肺癌发生和死亡的风险越高,其中女性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上升速度均高于男性。  结论  江苏省启东市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人群肺癌危险因素的暴露逐渐增加,女性人群和年龄≥70岁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明显是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肺癌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变化,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BD2019)获取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1990-2019年中国发病和死亡的趋势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鼻咽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并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2020-2035年中国鼻咽癌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结果 2019年中国鼻咽癌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较1990年分别升高186.35%和70.69%,2019年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较1990年分别降低10.27%和50.69%,其中男性发病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鼻咽癌标化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9%,其中男性AAPC为2.5%,女性AAPC为0.7%;鼻咽癌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AAPC为-2.5%,其中男性AAPC为-2.0%,女性AAPC为-3.7%。发病率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55~5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最高,RR值为3.00,1990-2019年发病效应系数逐年升高,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及队列的变化趋势,为白血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 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男性及女性发病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分别为-0.35(P<0.01)和-0.98(P<0.01),男性及女性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53(P<0.01)和-2.28(P<0.01)。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呈U型分布;时期发病风险随着时期的增加而上升,时期死亡风险则呈下降趋势;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1990-2019年全国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群白血病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可能与生活方式、老龄化和诊断技术水平提高等相关。本研究采用41年的甲状腺癌发病和随访资料,描述和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居民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及生存情况。方法:甲状腺癌发病资料来自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发病时间覆盖1973—2013年,用1973年人口构成计算标化发病率,采用自然样条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计算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Jointpoint软件,生存率估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69.8%),1973—1978年和2009—2013年女性标化发病率分别是男性的2.51倍和2.70倍,男性发病年龄为(50.04±14.71)岁,女性发病年龄为(48.57±13.65)岁。去除老龄化因素,1981年以来甲状腺癌标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981—2004年平均每年上升8.46%(95%CI:5.9%~11.1%),2004—2013年快速增长,平均每年上升20.30%(95%CI:9.8%~31.7%)。甲状腺癌总体预后较好,2003—2013年5年生存率达95.21%,10年生存率89.09%;41年生存分析显示,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χ2=15.43,P=0.0001)。结论:甲状腺癌在徐汇区的增长趋势与上海市及其他发达国家情况相似,虽然死亡率低,但发病率增长迅速,提示进一步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更新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及其趋势的统计资料。分析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基本情况及其2002—2016年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2002—2016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按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和年龄组分层分析,计算数量、构成比、粗率、年龄别率、年龄标准化率(标化率)等指标,同时计算不同分组的主要癌症类型的数量、构成比和率值。按性别划分的所有恶性肿瘤和各主要癌症类型的发病和死亡标化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变化趋势。应用Segi’s 1960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发病和死亡的标化率。结果:2016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人数分别为74 422例和37 010人,粗发病率为513.9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31.58/10万,女性的标化发病率高于男性。粗死亡率为255.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90.01/10万,男性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年龄别发病和死亡的数量和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别发病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60~64岁组和80~84岁组达到高峰,年龄别死亡的数量和率值分别在80~84岁组和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按发病例数排序,前10位常见癌症类型的部位依次为肺、结直肠、甲状腺、胃、乳腺、肝脏、前列腺、胰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膀胱。按死亡人数排序,前10位依次为肺、结直肠、胃、肝、胰腺、乳腺、胆囊、食管、前列腺和淋巴系统。按性别划分的发病和死亡的前10位常见癌症类型与按常见组合年龄段划分的前5位常见癌症类型差异较大。总体上,男性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09年维持稳定状态,在2009—2016年以年均1.16%的增速上升,女性的标化发病率在2002—2009年维持稳定状态,在2009—2016年以年均4.48%的增速上升。2002—2016年,男性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1.35%的减速下降,女性的标化死亡率以年均1.31%的减速下降。不同性别和癌症类型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尽管男性和女性的标化发病率略有上升,但是对应的标化死亡率正在下降。按性别或年龄分层的总体和常见癌症类型的现况和趋势反映了上海户籍人口在癌症危险因素、筛查技术应用和诊疗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和死亡资料可用于减少癌症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