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应用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其中症状完全消失19例,减轻2例;3例术后出现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其他病例无任何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开窗术是治疗透明隔囊肿理想的手术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10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以间断性发作的颅高压症状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囊肿最大宽度12-35 mm,行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结果随访3~17个月,8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是治疗有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副损伤。  相似文献   

3.
韦以存  李廷阳 《微创医学》2010,5(3):240-241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技术行囊肿脑室造瘘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1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例病人术后头晕头痛症状均明显减轻,9例病人自觉头脑较术前清醒,5例病人晕厥症状消失,3例病人无再发癫痫发作,脑电图示慢波或棘波明显减少消失;术后1周复查CT发现囊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3~36个月随访复查CT/MR示囊肿呈腔隙状,原扩张的脑室回缩;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 10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以间断性发作的颅高压症状和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囊肿最大宽度12~35mm,行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结果 随访3~17个月,8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侧脑室造瘘术是治疗有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手术操作时应注意副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诊断、手术指征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27例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诊断证实,患者均采用侧脑室额角入路行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结果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的2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完全消失,合并脑积水患者9例均明显缓解,伴有癫痫的7例患者术后,有5例未再发作;复查头颅CT或MRI透明隔囊肿消失21例,明显缩小6例。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隔囊肿造瘘术以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式在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适应证,采用第3脑室造瘘术、透明隔造瘘术、脑室囊肿造瘘术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这4种神经内镜手术方法,对58例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并对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58例脑积水患者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50例明显好转,手术有效率达86.21%,2例出现并发症,4种手术方式均能较好地治疗脑积水患者。结论神经内镜对临床上脑积水的治疗效果理想,并且手术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较少的特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囊肿的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17例颅内囊肿,其中蛛网膜囊肿8例,透明隔囊肿5例,侧脑室内囊肿1例,脑脓肿2例,脑实质内猪囊肿虫病囊肿1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所有囊肿腔缩小或消失,脑组织复位,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颅内高压缓解。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囊肿微创、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8.
透明隔囊肿的CT表现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明隔囊肿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透明隔囊肿的CT和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癫痫和精神异常等。结果:透明隔为两片神经胶质薄版,位于两侧室额角间,透明隔囊肿(SPC)可分为无症状性透明隔囊肿(ASPC)和症状性透明隔囊肿(SSPC)。结论:透明隔囊肿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方法具有微创、高效、损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透明隔囊肿CT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透明隔囊肿的CT和临床表现,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眩晕、癫痫和精神异常等.结果:透明隔为两片神经胶质薄版,位于两侧室额角间,透明隔囊肿(SPC)可分为无症状性透明隔囊肿(ASPC)和症状件透明隔囊肿(SSPC).结论:透明隔囊肿临床表现取决于CT类型、与是否伴有颅内其他畸形密切相关.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透明隔囊肿方法具有微创、高效、损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积水患者在临床中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择取在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脑积水患者,根据其适应证情况选择合适的神经内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透明隔造瘘术、第3脑室造瘘术、脑室囊肿造瘘术,然后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经过神经内镜手术方式治疗之后,60例患者有52例好转(86.67%),出现并发症2例(3.33%)。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脑积水患者,选择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可观,而且所引发的并发症几率较低,应当值得推广以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11.
谢华 《吉林医学》2013,34(6):1014-1015
目的:对比分析黏膜划痕术与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黎氏区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黎氏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采用了鼻中隔矫正术,70例患者采用了黏膜划痕术。结果:两组的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无效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与黏膜划痕术两组术式疗效相当,临床上应制定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病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和治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从2008-2013年共诊治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随访6-12个月,平均(8±3.2)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例患者均无复发,手术前、后的1周、1个月、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1.8±4.8)分,手术后提高至(92±2.1)、(94±1.8)、(95±2.6)分,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例患者Glasgow疗效评定全部为优。结论交叉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MRI可提高诊断率,关节镜下可明确诊断且在治疗交叉韧带囊肿上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秀清  孙霞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54-156,158
目的探讨良性卵巢囊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疗效。方法将61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而治疗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IL-6、TNF-α的变化及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两组术后24h外周血白细胞、IL-6、TNF-α均明显升高(P〈0.01),但外周血白细胞、IL-6对照组较治疗组升高幅度更大(P〈0.01)。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明显小、少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镇痛用药、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起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弱。更利于术后恢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瘘)临床诊治方法及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56例甲状舌管囊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瘘),未发现恶变;术后随访6~24个月,有1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78%.结论 手术是甲状舌管囊肿(瘘)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不彻底性是导致术后复发最根本的原因;掌握甲状舌管囊肿(瘘)发病机理,避免急性炎症期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而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瘘管,则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赵伟霞  ;刘申  ;谭清爽 《吉林医学》2014,(35):7841-78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146例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1年,按照兰州会议疗效评定标准,用计分法评定其疗效。结果:显效53.4%,有效24.7%,无效21.9%,总有效率为78.1%。疗效评分显示治疗前为(10.67±2.48)分,治疗1年后为(5.43±1.07)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下鼻甲手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过敏性鼻炎伴鼻中隔偏曲,手术安全性高,微创,对鼻腔黏膜损伤轻,恢复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60例低级别胶质瘤且合并有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患者是否进行脑电监测对致癫痫的病灶进行有效处理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0例,均进行单纯切除肿瘤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对致癫痫的病灶进行有效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痫患者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肿瘤全部切除,并且配合脑电监测对致癫痫的病灶进行有效处理,此术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4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6周的研究。将患者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研究组)和利培酮组(对照组)各20例。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入院即使用相同护肝药物,定期检测肝功能,监测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两药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患者低于利培酮组,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较对照组肝功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微,且有助于肝功能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严志松 《中外医疗》2016,(34):55-57
目的:为了研究鼻内窥镜在鼻中隔手术的治疗中的作用,对比传统手术与鼻内窥镜辅助治疗术对鼻中隔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1月_2016年6月所收治的98例鼻中隔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手术,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辅助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38.78%;好转21例,好转率42.86%;无效9例,无效率18.37%;治疗总有效率81.63%。术后并发症7例,占比14.29%。治疗组治愈34例,治愈率69.39%;好转15例,好转率30.61%;无效0例,无效率0.00%。术后并发症0例,占比0.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术由于视野限制,致使手术深度、手术视野、手术精准度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进而大大降低了手术的成功几率,易造成鼻中隔纠正效果不好、鼻粘膜破坏程度较大、鼻中隔软骨切开程度不理想,尤其对于高位偏曲手术尤为困难,甚至会导致鼻穿孔等情况的发生,而鼻内窥镜辅助的鼻中隔手术在术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视野,从而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降低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