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缝扎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50例及同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50例中49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子宫腺肌症、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手术中处理子宫动脉时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经腹手术组(P<0.05).2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缝扎子宫动脉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高赛楠 《中外医疗》2016,(34):16-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次全子宫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3年6月_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其中45例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45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性功能评分。结果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住院时间(3.01±0.44﹚d、手术时间(61.28±10.25﹚min、术中出血量(40.54±4.82﹚mL均少于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全子宫切除术组的6.67%,且x2=3.1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组术后性功能评分高于全子宫切除术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允许保留宫颈的前提下,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有着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对性生活影响小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光伟 《中外医疗》2013,32(21):35-3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缝扎子宫血管阴道残端悬吊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有子宫良性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行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50例行常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阴道长度缩短、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病人费用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降低费用、可在有一定腹腔镜基础的基层医院推广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红 《中外健康文摘》2012,(40):166-167
目的探讨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2例行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2例行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且操作简便易行,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朱纪坤 《当代医学》2013,(27):104-105
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1年收治的10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58例和乙组42例。甲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乙组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镇痛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甲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LTH)的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9月需行子宫全切手术80例,4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LTH),40例行腹式子宫全切除术(TH).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镇痛与否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TH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抗生素应用、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T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无手术瘢痕,可作为临床选用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周毅惠  倪观太  朱珠 《安徽医学》2011,32(7):901-903
目的 探讨阴式次全子宫切除与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经阴道和经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病例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种途径的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并发症、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进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宫颈残端与子宫动脉处理的不同方法选择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宫颈套扎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宫颈残端缝合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等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宫颈残端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实施次全子宫切除手术采用宫颈残端缝合法更为安全,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汪玲莉 《吉林医学》2011,(9):1714-1715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的方法和效果分析。方法:将住院需要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5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进行手术,观察组为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50例行子宫切除原因依次为严重盆腔粘连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盆腔结核9例,慢性炎性反应23例。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周云保 《吉林医学》2012,(34):7417-741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组35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组25例,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与同期随机抽取的60例经腹子宫切除术进行对比。结果: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和全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无膀胱、输尿管损伤情况发生。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安全有效,且创伤较小,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与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32例(腹腔镜组)与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55例(阴式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镇痛用药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高于阴式组.结论 两种途径的术式均是目前子宫全切除术的理想术式,但在基层医院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阴式组,应根据患者具体经济情况及病情选用相应的手术方式,一般无明显盆腔粘连及附件病变的子宫手术,首选廉价而安全的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式或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全部资料完整)共300例,其中154例非脱垂子宫行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组),146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LTH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TVH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在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上均少于LTH组(P<0.05或P<0.0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子宫重量、肌瘤或腺肌瘤最大直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患者具体经济情况及病情选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在无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尽可能选取兼顾微创、廉价而安全的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条件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88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经比较发现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术中临床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开腹手术.因此,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中宫颈残端与子宫动脉不同处理方法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资料,其中50例宫颈残端缝合法,作为观察组.50例宫颈套扎法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出血量,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宫颈残端出血的发生率,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2.3±13.8)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2.4±14.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31.2±2.6)h,对照组患者排气时间(30.2±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14056.2±918.2)元,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14360.2±891.2)元.对于观察组患者而言,术后没有出现宫颈残端出血,对照组患者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为6%.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6.6±3.0)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7±0.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结合宫颈残端缝合法,可以将术后宫颈残端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将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四华  林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34):4827-4828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全子宫切除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子宫切除患者70例,将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日常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率、住院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虽不能完全代替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但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全子宫切除首选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高位阻断在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子宫血管处理采用子宫动脉高位阻断法,对照组子宫血管处理采用宫颈套扎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术后性生活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高位阻断较宫颈套扎法安全,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尤其适用于宫颈良性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7.
方燕飞  陈建亮  韩珺 《浙江医学》2010,32(5):633-634
目的 探讨非脱垂、良性病变的子宫实施保留宫颈的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要求保留宫颈的86例非脱垂、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并选择同期90例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86例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中除2例借助腹腔镜分离盆腔粘连后完成阴式手术外,其余均获成功.两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病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小于孕12周)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是相对安全、可行的,借助腹腔镜可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肥胖型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 d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随访1 a,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观察组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治疗肥胖型子宫内膜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术后应激性炎症状态,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卢素娟  覃花婵 《当代医学》2011,17(34):53-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效果差异.方法 选择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常规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例数、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能够减少术后镇痛剂使用,手术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为腹腔镜组,选择200例同期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为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上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且在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较开腹组均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良性子宫疾病,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创伤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