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1岁.左眼视物模糊,右眼视物重影,左眼睑下垂,渐加重20 d入院.既往无结核及自体免疫性疾病.查体:左侧瞳孔5 mm,光反射消失,右侧3 mm,光反射存在.左眼球上下、内收活动不能.矢状位与冠状位CT见蝶鞍轻度扩大,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鞍区MRI如图1.术前查垂体功能:高敏促甲状腺素(h-TSH)低下,0.41 mU/L,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正常.术前诊断鞍区肿瘤,无功能垂体瘤可能,垂体炎不排除.行单鼻孔经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纤维条索状结构.病理报告为(鞍区)凝同性坏死性组织见图2,慢性炎性变化,淋巴细胞浸润,围绕纤维化的组织,考虑垂体炎.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49岁.因头痛伴视力下降3年余入院.查体:矫正视力左:右=0.5:0.3,双颞侧偏盲.头部CT示鞍背骨质变薄、吸收,鞍区可见类圆形等密度影,突入鞍上池.MRI示鞍区占位病变,呈稍长T1、T2信号,大小约2.5 cm ×2.0 cm ×2.0 cm,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图la).垂体功能检查正常.术前诊断:无功能垂体腺瘤可能性大.术中见肿瘤灰白色,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紧,镜下全切.病理诊断(图lb):鞍区神经节细胞瘤,WHO Ⅰ级.免疫组化:IgA(+),GFAP(-),NF(+)(图lc),GH(-),LH(-),TSH(-),FSH(-),PRL(-),ACTH(-),CD34(血管+),NeuN(+),Syn(+),NSE(+),NESTIN(+),Ki-67(+,<1%).术后头痛缓解,视力明显改善.3个月后复查MRI未见肿瘤残余或复发(图ld).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8岁.因头痛3年,伴视物不清半年,加重伴呕吐3d人院.体检:神志清,精神差,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手动,双眼视野缺损,呈管状视野,左侧眼球活动受限,眼睑下垂,左侧瞳孔直径约0.4 mm,对光反应消失,右侧瞳孔直径约0.2 mm,对光反应迟钝,余(-).头颅MRI(图1)示鞍区占位病变侵入蝶窦、筛窦、双侧海绵窦,并从鞍旁延续至左侧颞窝,视交叉明显上抬,正常垂体结构消失,鞍底及斜坡骨质破坏.MRI平扫,T1呈等低信号,参杂少部分高信号,T2星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不规则强化.垂体激素系列仅示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像诊断:鞍区及左颞窝硬膜外占位:恶性垂体瘤?转移瘤?临床诊断:垂体瘤卒中?恶性垂体瘸?转移瘤?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历摘要女,35岁;妊娠28周,以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20 d入院。查体视力:左/右0.08/0.08,双眼视野近全盲。鞍区MRI平扫见类圆形等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2.0 cm×1.8 cm,视交叉受压上抬(图1)。血清泌乳素173.49 ng/m L,其余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正常。术前经麻醉科、产科会诊,在全麻下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中见鞍内为红褐色陈旧血性液体,瘤壁四周为混杂有含铁血黄素样组织的质地较软的灰白色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生长活跃,泌乳素(+),Ki-67指数4%,P53(+)。术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54岁。肥胖、性欲减退3年,伴视物模糊及行走碰物1个月。拟垂体瘤于1989年4月18日收住院,头颅CT扫描显示垂体区肿瘤。检查:神清,右眼睑下垂,右瞳孔0.4cm,光反射消失,左瞳孔0.3cm,光反射灵敏,右侧视神经乳头轻度萎缩,左侧眼底正常,双颞侧偏盲。腋毛及阴毛大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男性,51岁,突发颅顶部剧烈疼痛、视力下降、复视及耳鸣,当地医院垂体增强MRI见:鞍区占位病变,大小约2.0cm×1.5 cm,其内见T1WI混杂信号影,视交叉受压上抬,垂体柄显示不清(图1 A,B)。10日后疼痛及视物障碍缓解,出现乏力、烦渴、复视、多饮多尿及性功能减退。2010年2月6日收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左右眼视力0.6。眼科医师会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视野:双眼视野正  相似文献   

16.
<正>垂体脓肿比较罕见,影像学检查很难与垂体腺瘤以及拉克氏囊肿相鉴别。我科最近收治1例垂体脓肿误诊为垂体腺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轻微视物模糊1周入院,无发热。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左眼视力0.3,右眼视力0.4,双眼视野正常。垂体性激素检查正常,血常规正常。头颅MRI检查见鞍区囊性占位性病变(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后MRI随访的最佳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内(早期)、术后3月(中期)、术后1年(后期)的MRI资料。观察术后不同时期MRIT1增强前后鞍内容物的变化及判断肿瘤切除的程度。结果术后早期MRI检查显示多数患者鞍区内容物明显减少,其中28例无法判别残余肿瘤,术后3月后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MRI冠状位上鞍区内容物体积减少50%以上的11例,减少30-50%的9例,小于30%的8例。有23例于术后3个月后MRI检查确诊鞍区有残余肿瘤。结论无功能垂体大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中期复查MRI容易判断肿瘤残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68岁男性,因右眼视物模糊2年、加重并左眼视物模糊1年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右眼视力仅光感;左眼视力0.2,颞侧视野缺失。MRI示鞍区及鞍旁占位性病变,T2像可见病变明显流空信号(图1A)。CTA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DSA示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巨大动脉瘤,动脉瘤大小26.75 mm×22.75 mm,瘤颈宽11.83 mm(图1D、1E)。  相似文献   

19.
血清催乳素的测定对垂体腺瘤的诊断日益重要.通过大量病例的观察,以往所谓无功能垂体腺瘤事实上有垂体功能亢进,即催乳素分泌过多.这些高催乳素血症病人可用溴隐亭治疗,有时有可能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根据蝶鞍改变和血清催乳素增高可推断催乳素瘤的存在,但高催乳素血症也可见于非垂体腺瘤的鞍区肿瘤如颅咽管瘤和空蝶鞍综合征.本文对115例下视丘—垂体区病变采取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催乳素,分析其在此区病变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意义.〔临床资料〕 115例病人中,垂体腺瘤66例,其他下视丘—垂体区病变49例、垂体腺瘤66例中,膨胀性生长腺瘤50例(鞍内肿瘤28例,鞍上发展肿瘤22例),侵蚀性生长腺瘤15例,恶性垂体腺瘤1例.非腺瘤下视丘—鞍区病变49例中,脑膜瘤14例,颅  相似文献   

20.
垂体窝及其毗邻结构手术相关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神经外科提供鞍区,尤其是垂体窝边界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参数与观察研究。方法用20例汉族成人尸头湿标本、漂白干颅骨15例进行精确显微解剖测量、观察及拍照。结果两前床突间距为(25.2±0.58)mm(20.3~30.0mm);前后床突间距(12.5±1.21)mm(8.1~17.5mm);两后床突间距(12.8±0.87)mm(8.0~17.0mm)。颈内动脉内侧缘与垂体外侧缘间距为(3.8±1.25)mm(2.3~7.1mm)。海绵窦内侧壁为垂体硬膜囊袋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约有20%的垂体侧面向其外侧的海绵窦膨出。结论该显微解剖学研究提供了垂体区的重要解剖参数及其重要毗邻间隙与结构,为临床鞍区肿瘤、尤其是垂体瘤及海绵窦肿瘤的术前诊断、入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