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菊花三七膏外敷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医院近年采用自制菊花三七膏外敷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98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15例中2例死亡,其中1例因并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死亡,1例因感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腔颌面部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多学科的共同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者痊愈40例,好转5例,有效率达97.82%,仅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8%;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时间为3-7天,平均治疗时间为4.8天.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积极抗感染、全身支持等对症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 ,近年来发病率虽较前有所降低 ,但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仍是口腔科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本院1 992~ 1 999年共收治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 2 0 0例 ,根据病情分别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农村 1 2 0例 ,城区 80例 ;男性 1 30例 ,女性70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为 70岁 ,以 2 5~ 45岁最多见。1 2 感染类型 牙源性感染 1 4 0例 (70 % ) ,腺源性感染 30例 (1 5 % ) ,损伤性感染 1 5例 (7 5 % ) ,血源性感染 1 0…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a间收治的7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颌面部间隙感染中牙源性感染占第一位(67.9%),老年人(60岁以上28.2%)、青年(20~30岁26.9%)多发.结论:应根据颌面部间隙感染特点,采取全身抗炎治疗、支持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并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3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并存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n=37)和非糖尿病组(n=46).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来源、受累间隙数目、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糖尿病组患者年龄更大(P=0.006);牙源性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来源;糖尿病组患者感染更容易累及2个以上间隙(P=0.001),更容易发生并发症(P=0.013),住院时间更长(P=0.008),入院后使用更高级抗生素(P<0.001),两联用药的可能性更大(P<0.001).结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并存糖尿病患者与未并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有着较大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血糖,及时切开引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郭俊霞 《疑难病杂志》2006,5(5):376-37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为了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及早明确诊断,采用有效抗生素、切开引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我科1996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10个月~73岁,平均31.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包括颌下间隙23例(30.3%),嚼肌间隙17例(22.4%),颊间隙13例(17.1%),眶下间隙10例(13.1%),颏下间隙5例(6.6%),口底间隙3例(4.0%),翼颌间隙2例(2.6%),舌下间隙2例(2.6%),咽旁间隙1例(1.3%)。76例中牙源性感染59例(77.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颌部间隙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占60.0%,腺源性感染占20.0%.50例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治疗,30例间隙有脓肿形成者在局麻下切开引流,其中开髓引流术2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10例.治愈48例,无效转院2例,治愈率为96.0%,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0%.结论 成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起病急,病情重,多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治疗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积极采用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伴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主要感染病因为牙源性感染;观察组感染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和半链球菌:两组患者感染后白细胞均升高,但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观察组切开引流数目、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为牙源性感染且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下颌下间隙感染,其感染较重,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出现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1.
1 一般资料  2 0 0例冠周炎患者 (均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对本病的诊断标准 ) ,男 1 0 3例 ,女 97例 ;年龄 1 6~ 4 5岁 ;病程 1~ 1 8d;低热 32例 ,高热 5例 ;白细胞总数最高达 1 5.3× 1 0 9/L ,中性粒细胞 <0 .70共 60例 ,0 .71~ 0 .80共 1 32例 ,>0 .9仅 8例 ;颊间隙感染 50例 ,颌下间隙感染 5例 ,咽旁间隙感染 4例 ,嚼肌间隙感染 1例。2 治法与结果 轻型 (无并发症者 ) 1 4 0例 ,辨证属风热上炎、阳明热盛型用银翘散合清胃散加减治疗 ,胃火上壅、火毒炽盛型用仙方活命饮合清胃散加减治疗 ,肝胆火盛型则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均使用…  相似文献   

12.
冠周炎是覆盖于正在萌出或部分阻生齿牙冠表面和周围软组织的炎症 ,并由此常常引起颌面部的间隙感染。主要发生于青年下颌第三磨牙萌出时 ,是口腔常见疾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甲硝唑粉剂与樟脑酚液联合在局部应用 ,治疗青年下颌智齿冠周炎 2 5 0例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 0例中男性 1 5 8例 ,女性 92例 ,年龄 1 8岁~ 2 4岁 ,左侧 1 36例 ,右侧 1 1 4例。均有局部疼痛、肿胀症状 ,有的伴有明显盲袋、张口受限及颌面部间隙感染等症状。发病时 :龈瓣覆盖形成盲袋 95例 (38.0 0 % ) ,张口受限 7…  相似文献   

13.
王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0):1247-124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31例。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1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应积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价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及其蔓延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临床颌面及颈部感染患者资料,观察病变MSCT表现及蔓延途径。结果蜂窝织炎MSCT征象为筋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积液及积气,肌肉肿胀增厚;脓肿为中央低密度周围壁强化。病变位于咀嚼肌间隙14例、颈深筋膜包裹肌群7例、口底间隙6例、内脏间隙6例、颈动脉间隙5例、咽后间隙4例、舌骨上下广泛间隙3例和扁桃体周围间隙1例;其中5例下行性纵隔炎,1例坏死性筋膜炎。感染可蔓延入与其相通连的筋膜间隙,可累及邻近毗邻结构及下行入纵隔和胸腔。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颌面部颈部筋膜间隙感染,显示蔓延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1例诊断为间隙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糖尿病组(28例)和非糖尿病组(33例).研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指标(性别、年龄、病因、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受累间隙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入院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治疗变量(住院天数、并发症).2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对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糖尿病组(28例)与非糖尿病组(33例)相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2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2组感染间隙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感染来源方面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感染的主要来源为牙源性,其次为腺源性.2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进行比较(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上分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之: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发病年龄大,受累间隙多,入院时血糖浓度高,住院时间长,更易发生并发症,且后果严重.结论 口腔颌面部感染伴糖尿病时,患者的面部感染程度更重,相对住院天数长,并发症多,对此类患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牙源性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1] ,我院自 1984年以来 ,共收治牙源性间隙感染 350例 ,根据患者的病情 ,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病例  350例患者中 ,男性 2 16例 ,女性 134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72岁 ,以 2 2~ 4 5岁最多。1.2 感染来源 智齿冠周炎 2 54例 ,占 72 .5% ,根尖周炎 88例 ,占 2 5.1% ;牙源性颌骨骨髓炎 8例 ,占 2 .3%。1.3 间隙感染部位 颊间隙 98例 ,占 2 8% ;颌下间隙82例 ,占 2 3.4 % ;嚼肌间隙 68例 ,占 19.4 % ;眶下间隙4 1例 ,占 11.7% ;翼颌间隙 2 8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病种构成、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指导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有完整电子病历信息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总结口腔急诊颌面部感染患者的疾病构成、性别、年龄分布、累及牙位等。结果:共纳入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8 277例,其中男性患者4 378例(52.9%),女性患者3 899例(47.1%),男女比例1.12∶1。口腔急诊科常见颌面部感染疾病依次有牙周脓肿(3 826例,46.2%)、牙槽脓肿(3 537例,42.7%)、间隙感染(740例,9.0%)、唾液腺炎症(108例,1.3%)、面部疖痈(56例,0.7%)、颌骨骨髓炎(10例,0.1%)。不同疾病好发性别不同:牙周脓肿、间隙感染、面部疖痈好发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24∶1、 1.26∶1、 2.50∶1;牙槽脓肿、唾液腺炎症、面部疖痈发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例为0.98∶1、 0.96∶1、 0.7∶1。口腔颌面部感染高发年龄段为5~9岁、 24~67岁。不同疾病好发年龄不同:牙槽脓肿发病高发年龄段为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给予患者全身支持疗法、局部脓肿切开引流和清除病灶的疗法.结果:53例患者痊愈46例,好转6例,有效率达98.1%,仅1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后拔除患牙经治疗后痊愈.结论:明确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因,积极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全身支持治疗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能有效预防感染扩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以腰痛、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 ,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采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 1 4 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4 5例 ,其中男 98例 ,女 4 7例 ;平均年龄 37.8岁 (2 4~ 4 5岁 ) ;平均病程 4 .5月 (0 .5~ 1 2月 ) ;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 81例 ,单纯坐骨神经痛 6 4例 ,椎旁压痛 1 32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 31例 ;经CT扫描确定的病变部位 :L4~ 5间隙 6 7例 ,L5~S1间隙 4 8例 ,L4~ 5、L5~S1两间隙 30例。腰腿疼痛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13例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均痊愈出院。除1例患者选择终止妊娠外,其余患者均正常分娩,新生儿情况无异常。结论临床处理妊娠期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不能仅仅依赖药物治疗,应早期积极处理,切开引流是首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