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国内外对于针灸的关注与研究不断增加,针灸的疗效逐渐得到广泛认可,但是也有一些大样本的研究表示针刺疗效与安慰针刺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尚未有公认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总结目前临床研究中常用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思路,以期引发对针灸临床试验中安慰针刺设计的进一步思考,开展更加符合针灸特殊性的高质量研究客观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针刺方向,就是在刺入腧穴时针体保持一定的角度,针尖朝向某一方向或部位刺去。目前常用的针刺方向有直刺、斜刺、平刺,选取的针刺方向因腧穴的部位和治疗目的而定。针尖为激发经气的部位,针尖所指的方向及深度对经气感传和治疗效果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针刺方向是针灸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研究掌握好针刺方向对针灸治疗疗效、扩展针灸治疗领域、提高针灸治疗安全性具有极大的帮助和意义。1针刺方向与针刺安全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针灸医学是一种安全和有效治疗疾病成熟的临床学科,被很多大型权威临床观察所证实。但国外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大样本假针刺对照试验,但大多数试验仍显示针刺效应与假针刺效应没有显著性差异。针灸临床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的学科,方法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针刺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用临床上已有明确疗效的药物作为针刺的对照,或者选择不同假针刺或不使用假针刺作为对照,加上合理、严谨的设计使安慰针的治疗效果最小化,才能使针灸的治疗效应被国际认可。  相似文献   

4.
李凌鑫  孟智宏 《中医杂志》2012,53(14):1182-1184
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并通过回顾文献和针灸经典的方法,对针刺手法、针刺刺激量和针刺补泻等几个针刺研究基本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观点,以期与相关研究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肖相高 《陕西中医》1989,10(3):128-128
<正> 有关针刺方向问题,古代针灸医籍极少论述。当今大、中专针灸教材(以下简称针灸教材)虽在各腧穴“操作”项下作了一些说明,但仍不够完备。随着针灸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临床实际的需要,仅按针灸教材所载的针刺方向治疗疾病,是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因此,对于针刺方向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  相似文献   

6.
孟智宏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81-1585
针刺量是一个综合范畴,针刺操作所致的针刺量应包括进针方向、进针深度、具体施术手法的选择、施术所持续的时间、留针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根据传统针灸理论,不同的针刺量会对针灸的效果产生影响,大量现代研究也证明了针刺量效关系的存在,因此在针刺随机对照研究中针刺量的选择是否合适会影响试验的结果。针刺量效关系的研究能够提供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并提高针灸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使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更紧密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针灸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国内外大型权威临床观察所验证, 但近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中部分针刺临床RCT结果显示, 针刺效应与假针刺无显著性差异。针灸医学是学术与临床规律总结, 不同于化学药物, 其刺激量、施术方式、技术均因人而异, 目前国内外针刺临床试验中假针刺受到众多学者质疑, 认为"假针不假", 呼吁停止"假针对照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假针刺对照研究的设计, 将现代5G+虚拟现实(VR)技术与假针刺的原则要素结合, 分析针灸临床研究中假针刺现状, 并结合现代智能医学技术探讨针灸临床试验中假针刺对照的方法, 以及5G+VR技术下假针刺对照设立的优势与前景, 旨在推进针灸临床试验标准化, 促进针灸研究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对国外开展的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包括:1假针刺的概念背景,2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在各国的发展现状,3德国假针刺对照的针灸临床试验研究概况,4国外大样本针灸临床试验中关于假针刺对照试验的研究概况。对假针刺对照试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目前针灸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针刺深度为视角,探讨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首先,讨论了针刺深度分歧的可能原因;其次,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深刺与浅刺疗效的优劣,并指出浅刺在针灸推广上的重要价值;再次,基于安慰针刺对照的研究使得针刺的疗效备受争议,建立适合针灸发展的现代科研方法体系至关重要;最后,针灸的"寸"不宜标准化为毫米,针灸标准化应着眼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从针刺深度里折射出目前针灸学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针灸学的发展,也关系着针灸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与单纯针刺组各30例,分别运用温针灸和单纯针刺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数等.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或消失,两组血小板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单纯针刺组疗效优于温针灸组(P<0.05).远期疗效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结论:温针灸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具有良好疗效,单纯针刺以近期疗效见长,温针灸以远期疗效为优.  相似文献   

11.
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研究对象,从传统针灸与现代针灸视角分析其取穴配伍原理、针刺手法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既从传统针灸中寻找理论依据,又强调取穴、操作规范化、量化,确定了新定义和量化操作,实现了传统理论与现代实用技术、科研手段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针刺方法,为传统针灸向现代针灸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2.
陈建飞  王舒  樊小农 《中医杂志》2011,52(13):1157-1159
针刺量学的发展对针灸标准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针刺效应的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研究,以及针刺手法仪器研制上,针刺量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查阅国内1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针刺量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眉棱骨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针刺与热敏灸治疗相结合组(针灸组)与单纯针刺治疗组(针刺组)。结果:针灸组总显愈率为93.3﹪,针刺组为66.7﹪,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眉棱骨疼痛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综述自1998年针灸学者提出针灸血清的概念至今7年来有关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的研究概况。方法对针刺血清抗哮喘作用和体液调节功能、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调节免疫功能,以及艾灸血清抗衰老作用等的研究加以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血清具有抗哮喘和降低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作用,针刺血清和艾灸血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艾灸血清具有抗衰老作用。结论针灸血清具有与针灸相似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季节变化对针灸治疗的影响是天人相应理论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四季应五脏、针刺深浅原则、四时补泻、四时主气等方面。本文通过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总结出每个季节常用的针刺穴位及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于慧娟  张昕  谭奇纹 《河南中医》2014,34(1):128-129
目的:对文献中假针刺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从中国知网以“假针刺”为关键词检索文献结果,全面检索建国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资料。结果:文献中的假针刺方法基本上从非穴位正常针刺,非穴位浅刺,穴位浅刺,穴位不透皮针刺,假电针,假针灸针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分析。结论:按照《针灸临床研究指南》中要求对照方法必须满足的两个前提条件,很难找到一种适用于所有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假针刺或者安慰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辨证论治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仲远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主题词针刺疗法辨证论治针刺手法针灸治病,必须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经络、脏腑、八纲辨证等方法(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具体分析病情,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以作出临床诊断,分清标...  相似文献   

18.
目前WHO、NIH推荐的针灸适应症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病种有限,限制了针灸临床应用推广,针灸还可以治疗哪些潜在疾病,是国内外针灸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目前针灸基础研究国际较为公认的研究结论"针刺释放内源性阿片肽物质"为切入点,应用蛋白互作软件STRING,构建针刺阿片肽及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刺阿片肽系统的重要蛋白,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MalaCards探索蛋白功能失常引发的病症,以针刺阿片肽系统的关键蛋白为源节点,以病症为目标节点,利用Gephi软件构建基于针刺阿片肽系统的针刺潜在治疗病症预测系统,从针刺效应靶标分子精准预测针刺潜在的治疗病症,为针灸适应病症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单纯针刺、针刺加艾灸、针刺加穴位注射、针刺加拔罐、针灸加推拿、针灸加药物、综合疗法、其他疗法等方面就近10年来以针刺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综述。参考文献27篇。  相似文献   

20.
针灸效应标准化是当前针灸研究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具有相同疗效的药物效应与针刺效应的比较,探寻与针刺效用相当的药物剂量,从而量化针刺的效应。根据针刺镇痛与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来证明针刺效应与药效是具有可比性的,并指出用药量标准化针刺效应尚存在药物的选择、指标的选择和穴位功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