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对84例肝脏疾病患者行放射核素肝显像、肝血流和肝血池等检查,并与超声和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证明放射性核素检查是诊断肝血管瘤的最好方法,且诊断其他肝脏疾病的价值也和检查相当。放射性核素肝血流检查所示肝内出现放射性时间的早晚,有助于鉴别占位和非占位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核素静态肝核实质显像可以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但不能区别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放射性核素动态血流及平衡后血池显像能反映病变区的血供情况,对判断某些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可以提供帮助。本文分析疑有占位性病变的153例肝血流显像及33例肝血池显像,并与CT、MRI、腹腔动脉造影、化验、手术、病理结果等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采用肝血池显像的方法对59例肝血管瘤和9例肝癌病人进行了检查,并与B型超声波、X线CT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为96.9%,CT为65.6%,B型超声波为43.8%,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型超声波和CT2种方法,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9例肝癌病人,8例病人肝血池图像显示病灶区无明显放射性填充,1例部分病灶区轻度填充。提示肝血池显像是一种较好的肝血管瘤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SPECT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B型超声或CT疑诊肝血管瘤患者,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做肝实质和血池显像及断层处理,结果43例诊断肝血管瘤,37例诊断有肝非血管瘤。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4.6%,假阳性率15.4%,SPECT肝实质或血池显像,能够分层显示肝脏或肝血池的形态学变化和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分布,有助于发现普通γ照像不易发现的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变,提高了肝小血管瘤的检出率是诊断肝血管瘤理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性核素对57例肝内占位病变患者进行肝胶体显像,其中35例同时作胶体与血池两项检查,并利用计算机特定程序分析处理核素肝显像图。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提高了肝癌与肝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尤其是提高了肝内小血管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SPECT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B型超声或CT疑诊肝血管瘤患者,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做肝实质和血池显像及断层处理,结果43例诊断为肝血管瘤,37例诊断为肝非血管瘤。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4.6%,假阳性率15.4%。SPECT肝实质或血池显像,能够分层显示肝脏或肝血池的形态学变化和放射性核素示踪分布,有助于发现普通γ照像不易发现的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变,提高了肝小血管瘤的检出率是诊断肝血管瘤理想、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内占位性病变最重要的是鉴别其性质。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良性占位性病变最多见的一种。B超、CT的普及使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但有时难以做出定性诊断。目前国内外公认99mTc-RBC肝血流血池显像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已成为鉴别肝血管瘤的可...  相似文献   

8.
黄培宁  梁绍奖 《广西医学》2000,22(5):1095-109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诊断肝癌的方法日益增多。我院自 1 997年 8月引进 ECT以来共对 64例肝癌患者进行肝静态核素显像和肝血流血池核素显像检查 (以下统简称核素显像 ) ,现回顾分析以探讨它们对诊断肝癌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时间为 1 997年 8月~2 0 0 0年 1月 ,其中男 48例 ,女 1 6例 ,年龄 1 6~ 2 3岁 ,平均年龄 46.7岁 ;全部病例均做了 B超、 CT、肝核素显像检查 ;全部病例的诊断均以至少两项以上影像技术检查结果一致作为依据 ,并与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相符 ,或有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其中原发性肝癌 6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肝实质性占位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脉冲多普勒技术检查了64例肝实质性占位病变。结果原发性肝癌的肿瘤内部或/及周边动脉型血流的检出率为885%;肝血管瘤和肝脓肿的病灶上述动脉型血流的检出率分别为143%、125%,均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P<001)。结论认为多普勒超声对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了48例肝占位性病变,全部经AFP、CT扫描、B超检查确诊。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中,肝动脉增粗、肿瘤内动脉血流、肿瘤周围血流包绕分别为40%(10/25)、92%(23/25)、96%(24/25)。与其他肝占位性病变(转移癌、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进行对比分析,后者肿块内无动脉血流。因此,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本文还就其局限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李艳男 《包头医学》2012,36(4):215-217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CEUS)中肝脏占位性病变(FLL)的不同图像特点。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内血管瘤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2例原发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分析两组病例常规超声图像及CEUS灌注特点,探讨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HCC多表现为动脉相快速显像,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对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样填充,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结论:HCC及肝血管瘤在实时超声造影中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可以帮助提高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附6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 《广西医学》2006,28(10):1551-1553
目的探讨肝脏占位性病变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62例(原发性肝癌20例,转移性肝癌16例,肝血管瘤26例)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肝脏恶性占位病变在二维声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阻力指数(RI)及最大流速(Vmax)方面与良性占位病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以低回声为主,伴有声晕,血流信号较丰富,Vmax及RI高。肝血管瘤以高回声为主,不伴有声晕,血流信号稀少,Vmax及RI低;原发性肝癌血流信号分级强度Ⅱ级以上,转移性肝癌血流信号分级Ⅰ级为主。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对病灶性质存有异议时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3.
肝海绵状血管瘤ECT血池显像阴性1例李淑珍(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高某某,男性,52岁,患者一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肝占位性病变”来诊。B超检查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血管瘤可能),而CT检查则认为肝癌可能性大,选择性腹波动脉造影未能定性。ECT肝静态显示...  相似文献   

14.
同位素肝血池扫描及亲肿瘤扫描可弥补胶体(金~(198)或铟~(113m))肝扫描之不足,有助于对占位性病变性质之鉴别诊断。肝血池扫描对肝血管瘤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本文51例检测结果可靠性达88%。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判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我们对45例临床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作了肝血池扫描。血池扫描一般在胶体扫描确定占位性病变的基础上进行,使用药物为~(113)锡~(-113m)铟发生器淋洗液氯化~(113)铟(pH2.5~3.0)。 按照放射性核素~(113m)铟血池扫描图中原占位性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 技术对84例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进行研究。84例均同时进行了 B 超检查,还检查了 CT 32例,SAG26例,手术24例。结果分析指出 SPECT 诊断准确率为90.4%。本文还介绍了不同占位性病变的 SPECT 显像特点,并就 SPECT 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及脓肿的鉴别诊断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T肝灌注成像(CTPI)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发现肝脏早期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和诊断效率。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肝灌注成像和MRI影像学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 CTPI诊断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病灶的准确率分别为94%、91%、95%和79%,MRI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7%、100%和71%,2种方式对上述4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方法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超过90%以上,而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则在70%以上,2种检查方法对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与直径≥1 cm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种检查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肝灌注成像与MRI在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以及肝囊肿等肝脏早期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率接近,二者可以替代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各个时相影像改变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肝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共发现38个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其中19个为原发性肝癌,5个为转移性肝癌,9个为肝血管瘤,5个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不同的良恶性肝肿瘤有不同的灌注时相,呈现不同的增强及廓清过程。结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实时超声造影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对肝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了57例肝占位性病变血流。原发性肝癌以动脉供血为主,并有速度快的特点,肝总动脉血流量较肝血管瘤、正常组显著增加(P<0.0001),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P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92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测定其血流信号、动静脉频谱、动脉最高流速及阻力指数,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与临床、CT或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肝血管瘤内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原发性肝癌瘤体周边或内部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一般呈高速高阻动脉频谱;转移性肝癌瘤体外围处有较少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速较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并提供多个血流参数指标,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