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检测血清IgE的免疫比浊法和酶标免疫(EIA)法进行重复性试验、线性范围试验和回收试验的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平行检测7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IgE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免疫比浊法检测48例正常人血清IgE含量。结果两种方法都有较好的重复性,但免疫比浊法明显优于EIA法;免疫比浊法和EIA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27,p<0.001=,相关方程Y=1.01X+11.5;回收率均在95%以上,免疫比浊法略高于EIA法;免疫比浊法的线性范围(10~1500IU/mL)较EIA法(<1200μg/L=要宽;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E的参考范围为10~120IU/mL。结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E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都明显优于EIA法;具有敏感性高、稳定性好、方便快速的优点,适宜在有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电泳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胆固醇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一种新型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定量分析脂蛋白(a)胆固醇[LP(a)-C]含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与临床常用LP(a)免疫测定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elenaREP全自动快速电泳系统分离血清LP(a)-C,然后结合胆固醇酶染色法测定LP(a)-C的含量,分析了该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干扰因素及正常参考范围,并将该法与临床常用的免疫透射比浊法(ITA)、免疫散射比浊法(INA)进行了比较。结果 电泳法测定LP(a)-C的批内CV为4.7%—5.3%、批间为5.8%—6.4%,检测线性范围为0.058—1.550mmol/L,该法基本不受黄疸、脂血、溶血干扰,LP(a)—C的回收率92.2%—93.1%。电泳法(Y)与免疫透射比浊法(ITA)(X1)测LP(a)的回归方程为Y=0.635X1 0.011(r=0.929),与免疫散射比浊法(X2)(INA)测LP(a)回归方程为:Y=0.667X2 0.01(r=0.948),参考范围为0—0.21mmol/L。结论 电泳法能较完全的分离出LP(a)-C带,其LP(a)—C的测定值与临床常用LP(a)免疫法相关,操作简便,符合临床常规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免疫增强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法两种方法测定肌钙蛋白(cTn)和肌红蛋白两种蛋白(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肌钙蛋白的敏感性cTnTcTnI(P0.05),Mb的敏感性相当(P0.05)。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但免疫增强比浊法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方便、快速、成本低;电化学发光法需专供试剂,成本高,不利于急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金标法与比浊法进行比较.方法 用金标法和比浊法测定40例患者的CRP并进行统计分析和方法学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测得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标法适于单样本快速检测,比浊法适于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免疫比浊法与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进行方法学比较。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离子交换层析微柱分别对同一标本做Hb A1c含量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准确性、线形范围、相关性和单位样本测定时间。结果免疫比浊法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与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比浊法和离子交换层析微柱法具有较高相关性(r=0.9540,P<0.01)。测得正常组、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的Hb A1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测定Hb A1c均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重复性,但免疫比浊法操作更简单,要求标本量少,可作为自动化检测Hb A1c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湿化学和干化学的溴甲酚绿法(BCG)以及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清蛋白结果的差异。方法用3种方法同时测定对照组、肝硬化组以及肾病综合征组血清清蛋白浓度,以散射比浊法为参考方法。结果干化学BCG法的清蛋白测定结果与散射比浊法测定的结果较为一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学BCG法的清蛋白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散射比浊法测定的结果,对照组、肝硬化组以及肾病综合征组用湿化学BCG法测定的清蛋白结果均值分别高2.4g/L、2.5g/L、3.0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化学法(BCG)测定清蛋白的结果较湿化学法(BCG)的清蛋白测定的结果可靠性强,克服血清中非清蛋白组分干扰优于湿化学的BCG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干扰作用。方法收集54例含不同浓度和类型M蛋白的患者血清样本(IgG型M蛋白20例、IgA型M蛋白16例、IgM型M蛋白18例)和25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IgG、IgA、IgM。通过干扰实验及回收实验评估某种类型M蛋白对同一样本中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干扰作用。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IgA和IgM的结果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P0.05)。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IgG和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4.86%、-1.00%,均低于允许总误差(TEa),而检测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5.42%)高于TEa。2种方法检测IgG型、IgM型M蛋白患者血清IgG、IgM浓度的相对偏差分别为14.38%、4.0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检测IgA型M蛋白患者血清IgA浓度的相对偏差(11.95%)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G型M蛋白血清样本中IgG≥35.13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A的回收结果差异(Diff%)接近或超过其TEa;而IgG浓度达到43.64 g/L时,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M的Diff%仍低于其TEa;相同浓度的IgG型M蛋白对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A和IgM则无明显干扰作用。IgA和IgM型M蛋白均会干扰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IgG,并使Diff%超过其TEa;而相对较高水平的IgA和IgM型M蛋白会干扰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gG。无论免疫透射比浊法还是免疫散射比浊法,IgA型M蛋白对IgM的检测或IgM型M蛋白对IgA的检测均有干扰作用,并使其Diff%超过相应的TEa。结论 IgG型、IgA型和IgM型M蛋白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他2种免疫球蛋白均有干扰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免疫散射比浊法抗M蛋白干扰的能力可能优于免疫透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磺基水杨酸比浊法进行改良,并对其测定尿液和脑脊液蛋白的自动化分析进行评价。方法应用改良磺基水杨酸仪器比浊法(简称仪器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测定参数,评价其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并与手工磺基水杨酸比浊法(简称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1.2%~1.5%和2.1%~3.5%。线性范围为0.037~2.38 g/L。回收率为85.6%~109.2%。与手工法比较,Y仪器=0.980 4X手工+0.010 8,相关系数(r)=0.982。结论改良的磺基水杨酸比浊法测定微量总蛋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相似文献   

9.
比浊法在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敏试验传统试管稀释法 (试管法 )中肉眼观察结果改良为比浊仪比浊 (简称比浊法 )后 ,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将 10 0株临床菌株对注射用青霉素钠、硫酸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的敏感性用比浊法作出判断 ,然后与试管法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用质控菌确定比浊培养法的准确度。结果 :比浊法检测细菌对 4种抗生素敏感性与试管法药敏检测结果在 3、5、8h时 10 0株中完全相吻合的有 5 0、98、99株 ,通过 u检验 ,在 5 h后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比浊法缩短了药敏结果时间 ,量化了药敏结果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朱海燕  丁旭  孔凡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22-1223
目的比较2种方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静脉全血标本,使用两种方法,即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BIO-RADD10上,同时测定其HbA1c,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PLC(X)与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Y)测定结果呈明显正相关(r=0.9682);回归方程:y=1.127x-0.004。但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bA1c的结果值较HPLC法明显偏高(P<0.01),以HPLC法为参照,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结果的相对偏倚为12.65%。结论实验室应尽量采用HPLC法为检测方法,或以其为参考方法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校准或设置相应的参考区间,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二种方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nAlb)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22例健康者,28例糖尿病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结果免疫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二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05.结论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放射免疫法同样准确,而免疫比浊法更简单快速,重复性好,更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20例行胃镜检查的疑似HP感染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病理组织嗜银染色法、胶乳免疫比浊法和胶体金快速法检测HP。结果以病理组织嗜银染色法结果作为金标准,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HP抗体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6.6%,诊断符合率为95.0%。胶乳免疫比浊法的敏感性、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胶体金快速法(P0.01)。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HP抗体简便、快速,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较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易感人群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前S1蛋白与HBVM、HBV—DNA检测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146例PHC患血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和前S1蛋白;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定量检测其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146例PHC患中HBV—DNA与前S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6.8%(83/146)和45.9%(67/146),两阳性率差异无显性;在HBVM各模式组中,小三阳组的病例最多占47.9%(70/146),前S1蛋白阳性率亦最高达67.1%(47/70),超过大三阳组57.1%(4/7)。结论:前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PHC患体内HBV的复制情况,对HBV标志物及HBV—DNA的检测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手工胶乳凝集法和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对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探讨全自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用手工胶乳凝集法和全自动免疫比浊法对130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经配对四格表χ2检验,胶乳凝集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较胶乳凝集法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免疫比浊法可分透射比浊法、终点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三种.1.透射比浊法的原理,是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IC)沉淀,当光线通过时,可被 IC 阻档(光吸收),IC 量越多,光被阻挡越多.光教阻挡的量(吸光度)在一定范围内与 IC的量成正比.而 IC 的量又与相应抗原(Ag)、抗体(Ab)的量呈函数关系,当抗体量固定时,根据 IC 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1抗原(HBV preSl-Ag)、腺苷脱氨酶(ADA)及α-L-岩藻糖苷酶(AFU)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6例经肝活检证实的乙肝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BVpreSl-Ag及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DA和AFU水平,并与肝活检组织炎症、纤维化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乙肝患者组HBVpreSl-Ag、ADA和AFU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炎症较轻组ADA含量与炎症较重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炎症较轻组与炎症较重组AFU含量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与S1、S2、S3和S4各期间HBVpreSl-Ag、ADA和AFU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S1、S2、S3和S4各期间ADA含量各期间相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而AFU含量S1、S2、S3和S4各期间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preSl-Ag、ADA和AFU对乙肝患者的诊治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癫痫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小儿癫痫发作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该院住院治疗的癫痫患儿35例(癫痫组)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癫痫组患儿癫痫发作后第1、3、7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和CRP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癫痫组患儿癫痫发作后第1、3天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癫痫组发作后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及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痫病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及CRP水平异常升高与神经细胞过度凋亡密切相关,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蛋白、NSE和CRP水平有望成为小儿癫痫发作的特异性生化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报道方法很多,本文用七种不同方法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以消化定氮法为基准,与其它六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亚硫酸钠比浊法、快速比浊法P>0.2,亚硫酸钠沉淀双缩尿比色法P>0.5.热沉淀比浊法、单一试剂浊度法、硫酸铵-EDTA比浊法P<0.01。说明热沉淀比浊法等三种方法与消化定氮法差异较大,而亚硫钠沉淀双缩脲法比缩法差异最小。纤维蛋白原七种测定方法评价(摘要)@李正求$空军沈阳医院检验科!110042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测定ASO、C4结果的可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透射免疫比浊法与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ASO、C4定量结果的可比性。方法以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点定标透射免疫比浊法为参比方法(X),德灵BU 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的乳胶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为待评方法(Y),分别测定高、中值ASO血清各12例,高、中值C4血清各13例。结果经分别平行测定不同水平ASO、C4的混合血清各20次,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检测精密度均符合实验室要求(5%),但前者的重复性(批内变异CV值均小于2%)较后者(CV均小于3%)好;两法分别测定高、中值ASO和高、中值C4定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高、中值ASO和中值C4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0.958、0.945,说明两法的相关性良好。而在高值C4两法的相关系数(r)则为0.888。结论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测定法检测重复性好,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较好生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电化学发光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孕妇血清中甘胆酸的可行性。方法以传统的放射免疫法作为临床诊断标准,采用ELISA、电化学发光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78例孕妇血清中甘胆酸水平,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临床符合率。结果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ELISA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阳性率分别是12.35%、14.60%、15.16%、14.00%;以放射免疫法为诊断标准,电化学发光法、ELISA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60%、81.50%、88.00%,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临床符合率分别为97.70%、97.20%、98.30%,与放射免疫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ISA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孕妇血清甘胆酸测定,均能达到临床要求,与放射免疫法比较,临床诊断符合率高,简单,快速,能够避免放射免疫法的局限性,可更好地应用普及,便于准确、高效地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协助临床更有效地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