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至2010年住院的60岁以上女性长骨骨折患者192例检测BMD,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治疗骨折同时给予钙剂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于术后1-2周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术后每12个月复查并记录腰椎部骨密度变化,同时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3年内再骨折率的差异。结果 在治疗三年后治疗组骨密度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年内治疗组再骨折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方面两组随访3月骨折均愈合良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可以有效降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再骨折率、提高骨密度,且并不影响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与口服阿仑膦酸钠预防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方法纳入2014-01—2017-12行PKP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9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46例在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基础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阿仑膦酸钠组),46例在基础治疗后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唑来膦酸组)。结果 9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24)个月。阿仑膦酸钠组与唑来膦酸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唑来膦酸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低于阿仑膦酸钠组,末次随访时骨密度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KP术后出现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症控制不佳,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应重视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而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性再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和钙剂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单纯钙剂治疗)和试验组(51例,唑来膦酸+阿法骨化醇+钙剂治疗),从骨密度、VAS评分、生活质量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骨密度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阿法骨化醇和钙剂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骨密度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分析98名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依据术后是否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其他内科疾患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2例)。结果治疗前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与治疗前骨密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健侧桡骨远端1/3处骨密度均值增高,与初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两组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发现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骨折愈合数存在统计学差异,辛伐他汀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结论桡骨远端骨折老年女性应用辛伐他汀(20 mg/d)可以改善桡骨远端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但不影响骨质疏松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与其骨密度(BMD)的相关性及骨折后不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自2004年1月到2006年1月,共收集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117例,平均年龄67.5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B组在进行常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同时应用钙剂+阿法迪三+降钙素,药物治疗疗程1年.106名未骨折的老年妇女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应用DEXA分别对健侧桡骨远端、腰椎和髋部的BMD进行检测;摄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全身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妇女中83%的患者腰椎和髋部的BMD低,89%的患者健侧桡骨远端的BMD低,能诊断骨质疏松者为59%,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而A、B组之间BMD无显著性差异.在骨折后一年,A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健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B组患者腰椎、髋部和对侧桡骨远端的BMD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A、B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次骨折2年内 A组患者其他部位再次发生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6例,再骨折率10.2%;B组患者再骨折2例,再骨折率3.5%.结论 老年妇女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与腰椎、髋部的BMD 的降低明显相关,特别是健侧桡骨远端的BMD;在进行骨折治疗中,在应用钙剂加阿法迪三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降钙素可能更好地降低再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在3年间每年输注1次唑来膦酸(商品名:密固达)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或门诊诊疗记录,选取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2.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入组。对照组36人,口服骨化醇及钙剂,研究组36人在服用骨化醇及钙剂的基础上分别在基线、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接受1次15 min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观察所有患者至第36个月。通过对比两组各时期腰椎1-4、股骨颈、髋骨骨密度改变、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入组患者年龄、骨密度相似。治疗后研究组各部位的骨密度较对照组同时期显著增加(P0.01);研究组同部位骨密度高于前一时期的骨密度(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时期疼痛评分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时期疼痛评分低于前一时期(P0.05);研究组有更多的不良反应,第2、3次输注后不良反应较第1次明显减少;新发骨折数较对照组少。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有效提升骨密度,且3次输注后骨密度呈递增趋势;不良反应多在每次治疗后前3天出现,但第2、3次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第1次;输注3次唑来膦酸减少了新发骨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5mg唑来膦酸每年1次在干预绝经后妇女不同原因所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作用.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89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A组(原发性骨质疏松)47例,年龄47~83岁,平均63.7岁;其中骨折患者27例,6个月内均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B组(继发性骨质疏松)44例,年龄45 ~78岁,平均62.5岁;其中骨折患者28例;同时伴有类风湿关节炎(6例)、乳腺癌术后(9例)、子宫内膜癌术后(3例)、消化系统溃疡(7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5 mg唑来膦酸,30 min静脉注射治疗,每年1次,骨化三醇0.25 μg和钙剂600 mg及维生素D125 IU,1次/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及跌倒风险指数(FI),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新鲜骨折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12个月后,A、B组分别有43例、42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骨密度增加:腰椎5.8%、股骨颈2.9%、Words区5 2%、大转子5.3%和髋部总量3.9%,FI降低26.1%;B组骨密度增加:腰椎3.4%、股骨颈2.1%、Words区3.2%、大转子3.0%和髋部总量2.5%,FI降低21.8%.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A、B组各有1例发生骨折,均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 每年1次5 mg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可显著提高腰椎、髋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是一种方便高效的临床骨质疏松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女性绝经后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女性绝经后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应用唑来膦酸(密固达)5 mg 1年1次静滴,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对照组给予平衡盐溶液1年1次,同时口服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1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骨密度测量。结果治疗后6个月骨密度稍增加(P>0.05),治疗12个月后骨密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唑来膦酸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程度,降低骨折风险,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治疗老年患者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6例,其中女性60人,男性6人,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69.5±9.8)岁。所有纳入老年患者均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静脉应用唑来膦酸5mg,同时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对照组34例,仅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在治疗组中,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VAS疼痛评分、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升高值、VAS疼痛评分下降值、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下降值的变化。观察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骨密度值和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骨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I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各时间点,治疗组骨密度值均明显增加(P0.05),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I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用药后出现5例发热,2例流感样症状,均在2~3 d内消失。结论唑来膦酸可以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能够显著改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中筛选出分别接受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唑来膦酸治疗)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变化情况,进行组间比较,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再发骨折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明显升高,VAS评分、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TX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 05),两组骨密度、PINP、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再发骨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唑来膦酸和阿仑膦酸钠用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均安全有效。但在缓解骨折术后骨痛症状,改善骨代谢,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唑来膦酸优于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11.
抗骨质疏松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4例老年原发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先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及对照组(40例),根据病情选用手法或手术复位。治疗组予肌注鲑鱼降钙素(密盖息),口服阿仑膦酸钠片(固邦)、阿法骨化醇胶丸及钙尔奇D600片,对照组不予抗骨质疏松治疗,仅予安慰剂:肌注VitB1,口服VitC、VitE、VitAD胶丸。两组共使用药物10周,患者每15天行X线照片检查,观察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情况并进行疗效对比;治疗10周后再次测定股骨颈骨密度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骨痂形成时间短,数量明显增加,骨皮质增厚,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6.8±1.5)周,对照组(8.5±2.5)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骨密度治疗前(0.618±0.092)g/cm^2,治疗后(0.643±0.088)g/cm^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BMD(0.620±0.085)g/cm^2,治疗后BMD(0.626±0.091)g/cm^2,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促进骨痂提早形成,增加骨痂生成数量,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结构,提高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线力,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外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与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绝经期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Ⅰ组骨折AO/ASIF分型:C1型11例,C2型15例,C3型14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Ⅱ组骨折AO/ASIP分型:C1型12例,C2型13例,C3型15例,采用克氏针结合支架外固定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0个月,平均(8.3±1.4)个月。术后Ⅰ组愈合率为97.5(39/40),Ⅱ组愈合率为95.0%(38/40),两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P=0.352)。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桡骨短缩距离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1型、C2型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C3型骨折患者术后Gartland-Werly评分显著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7.5%):碎骨片畸形愈合1例,手术切除后愈合;切口感染2例,予抗生素后得到控制;Ⅱ组术后并发症4例(10%):骨折延迟愈合2例,针道感染2例,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对于C1型、C2型桡骨远端复杂关节内骨折患者,可以选择锁定加压钢板或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而对于严重的C3型骨折患者,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评估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其中男32例,女60例,年龄70~88岁,平均年龄78.5岁。骨折采用Tronzo-Evans分型,其中Ⅲ型46例,Ⅳ型34例,Ⅴ型12例。术前骨密度测量值( DEXA法)为0.46~0.82 g/cm2,平均0.64±0.16 g/cm^2,均达到严重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固定方式采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 PFN),骨缺损严重者予Wright人工骨粒植入。术后早期床上进行双下肢肌肉锻炼,CPM机辅助治疗。先后给予鲑鱼降钙素、唑来膦酸并补充钙剂、维生素D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根据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优62例,良22例,一般6例,差2例,优良率91.3%。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连续随访,经X线片证实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5周,3例患者发生旋转螺钉向后轻度退出。结论 PFN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分析掌侧锁定钢板与石膏制动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103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制动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掌侧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改善腕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0.39%(P<0.05);观察组1年后回访关节指标背伸活动度、掌屈活动度、桡偏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能够通过减小对软组织的刺激、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以减轻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按照年龄分成3组(每组20例):A组(60~69岁),B组(70~79岁),C组(80~89岁)。对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11~15(13±1.5)个月。3组间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少、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老年患者年龄越大骨折愈合时间越长,术后并发症越多。  相似文献   

16.
王建  张娜  彭忠 《临床骨科杂志》2013,(6):700-701,705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板(LCP)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闭合复位(A组)和切开复位(B组)各46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微创内或外侧解剖LCP固定治疗和切开复位LCP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采用Tornetta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疗效满意度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较切开复位解剖LCP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短缩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预防措施,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17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骨短缩分为短缩组和对照组,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发生短缩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4例发生桡骨短缩f31.03%)。短缩组年龄≥60岁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短缩组合并骨质疏松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短缩组骨折类型为C型骨折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短缩组术中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术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短缩组术中进行植骨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短缩组术后自主进行负荷锻炼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负荷锻炼指导和AO分型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对桡骨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有显著影响fP〈0.05)。结论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桡骨短缩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时应对骨缩短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术后给予负荷锻炼指导,降低术后桡骨短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使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进行治疗(A组),54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略高于B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骨折愈合率、手术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法。  相似文献   

19.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6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骨折均在6~12周愈合。桡骨轴向无短缩,钢板螺钉位置良好,无固定钉板松动、断钉及骨折再移位现象发生。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不稳定以及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者,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