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模拟微重力培养系统通过模拟细胞生存的体内微重力环境,使细胞承受较低的剪切力, 提高细胞内外、细胞间物质传递效率,从而提高细胞分化质量.目的:观察微重力培养环境在构建组织工程模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采用自身对照;体内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比较,于2007-12/2008-06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及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材料:3周普通级龄新西兰兔1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月龄新西兰兔48只用于体内验证实验.方法:以纤维蛋白胶粉、凝血酶、氯化钙、抑肽酶、氨甲环酸制备纤维蛋白原支架.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周,使之吸附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在微重力环境下三维立体培养3周.48只兔做软骨钻孔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每只兔4孔.实验分为4组,每组48孔,微重力培养组在孔内植入微重力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普通培养组在孔内植入普通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单纯支架组在孔内植入空白支架;空白组孔内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2,6,12周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检测微重力培养环境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以及用组织工程学评分检测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软骨模块对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模拟微重力培养条件下构建的模块体外培养3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分泌较多的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组织工程学评分显示微重力培养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组.结论:模拟微重力培养环境对三维立体培养软骨细胞模块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模拟微重力培养系统通过模拟细胞生存的体内微重力环境,使细胞承受较低的剪切力, 提高细胞内外、细胞间物质传递效率,从而提高细胞分化质量。 目的:观察微重力培养环境在构建组织工程模块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实验采用自身对照;体内实验采用随机分组比较,于2007-12/2008-06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及南方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 材料:3 周普通级龄新西兰兔1只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3 月龄新西兰兔48只用于体内验证实验。 方法:以纤维蛋白胶粉、凝血酶、氯化钙、抑肽酶、氨甲环酸制备纤维蛋白原支架。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 周,使之吸附于改良纤维蛋白原支架上在微重力环境下三维立体培养3周。48只兔做软骨钻孔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每只兔4孔。实验分为4组,每组48孔,微重力培养组在孔内植入微重力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普通培养组在孔内植入普通培养下的软骨细胞组织模块;单纯支架组在孔内植入空白支架;空白组孔内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2,6,12 周处死动物,取相应标本。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检测微重力培养环境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以及用组织工程学评分检测微重力环境下培养的软骨模块对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模拟微重力培养条件下构建的模块体外培养3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分泌较多的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组织工程学评分显示微重力培养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组。 结论:模拟微重力培养环境对三维立体培养软骨细胞模块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期手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切除感染骨、修复创面、截骨延长、处理骨接触端不愈合和骨外露创面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髓炎患者10例,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所有患者的胫骨骨髓炎均发生于Gustilo 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其中一期行手术清创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4例,一期行手术清创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6例.皮肤缺损面积8 cm×6 cm至22 cm×8 cm.骨折断端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混合感染.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6个月,中位数21个月;1例失访.胫骨骨缺损均得以重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 17个月,中位数9个月.2例行自体骨移植术,1例行小腿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行骨段滑移术中3例患者出现小腿疼痛,停止牵拉后疼痛消失.2例出现浅表针道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断针,重新穿针固定.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背伸功能受限,但跖屈正常,无马蹄足畸形.均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除感染骨、修复创面、截骨延长、处理骨接触端不愈合和骨外露创面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髓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为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完全再生修复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其降解速度的调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的:在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中引入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观察其对纤维蛋白凝胶支架降解速率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8-02/08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 材料: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及氯化钙制备纤维蛋白凝胶。 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幼兔的关节软骨制取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植于标准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改良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加入抑肽酶7 500,12 500,17 500 MIU/L及氨甲环酸15,20,25 g/L复合液)上,进行体外培养、扩增6周。 主要观察指标:支架降解情况。 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时,标准组已完全崩解,改良各组体积尚不到原来1/2。培养6周时仍能保持其一定的外形,具有一定的厚度及弹性。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体外环境下均显著地减缓了纤维蛋白胶的降解速度,低于1 2500 MIU/L的抑肽酶和20 g/L氨甲环酸对软骨细胞的繁殖、表型的维持、基质的分泌无明显不良影响,而高于此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加入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表型的维持和基质的分泌。 结论:通过调节纤维蛋白凝胶中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含量,可实现对纤维蛋白凝胶降解速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背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涉及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双重修复,需要将骨与软骨组织工程结合起来,构建骨软骨双层支架,或者在同一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对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关节软骨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7-12/2008-06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材料:以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制备复合支架,上层以胶原/壳聚糖为主,下层以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为主,孔隙率≥90%,孔径100μm。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细胞并成骨诱导3周,使之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三维立体培养3周。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修复体/细胞体外培养3周,修复体上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分泌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的细胞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对经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关节软骨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7-09/2008-03在广东省组织工程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①实验方法:以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制备复合支架,孔隙率≥90%,孔径100 μm;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成骨诱导3周,经检测诱导成功后,使之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三维立体培养4周.②观察指标: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修复体三维立体培养对成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钙结节染色阳性,证实诱导成功.②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亲水性好,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吸附于支架表面24h后,顺孔隙迁徙至支架内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在孔擘贴附良好.③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成骨细胞在复合支架上增殖和表型维持稳定,能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与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容性良好,为修复关节软骨下层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好发于老年患者的一种骨折类型,其中大部分是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骨折,经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对于Neer分型的三、四部分骨折,每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利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基于骨折的类型及医生的经验。目的是良好复位、稳定固定,以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现将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LPHP治疗老年肱骨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培养方法的作用和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trical ciumphosphate,TCP)层状梯度修复体作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并扩增,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模拟微重力和普通环境下三维立体分别培养3周,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微重力对软骨细胞培养的影响和支架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软骨细胞/修复体体外培养3周,软骨细胞模拟微重力培养组明显比普通培养组在层状修复体上分布均匀,修复体中心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多,并分泌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有利于软骨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的均匀增殖,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培养方法;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细胞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接受OLIF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的疗效。患者采用斜前方入路腰椎间盘切除减压术、OLIF术联合后路CBT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椎间隙恢复高度、椎间融合时间等,下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 结果 32例患者中,单节段患者25例,两节段5例,腰椎退行性变术后邻椎病2例。所有患者获得1~2年(平均1年)的随访。患者椎间隙恢复高度、腰椎前度角度、侧弯纠正角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时间为(3.2±1.3)月,腰腿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5±2.8)分下降至(2.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由术前(48.7±19.7)%下降至(15.2±9.6)%,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斜前方入路腰椎椎间盘切除减压术、OLIF术联合后路CBT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创伤小、并发症少,对骨质疏松患者和邻椎病患者手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抑肽酶/氨甲环酸改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为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完全再生修复的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其降解速度的调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的:在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凝胶中引入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观察其对纤维蛋白凝胶支架降解速率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8-02/08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材料:以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及氯化钙制备纤维蛋白凝胶。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幼兔的关节软骨制取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扩增后植于标准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和改良纤维蛋白凝胶支架(加入抑肽酶7500,12500,17500MIU/L及氨甲环酸15,20,25g/L复合液)上,进行体外培养、扩增6周。主要观察指标:支架降解情况。结果:支架细胞复合物体外培养3周时,标准组已完全崩解,改良各组体积尚不到原来1/2。培养6周时仍能保持其一定的外形,具有一定的厚度及弹性。不同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体外环境下均显著地减缓了纤维蛋白胶的降解速度,低于12500MIU/L的抑肽酶和20g/L氨甲环酸对软骨细胞的繁殖、表型的维持、基质的分泌无明显不良影响,而高于此浓度的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加入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表型的维持和基质的分泌。结论:通过调节纤维蛋白凝胶中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的含量,可实现对纤维蛋白凝胶降解速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