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腹膜后肿物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40例小儿腹膜后肿物的超声诊断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40例小儿腹膜后肿物中17例为畸胎瘤,9例为神经母细胞瘤,5例为囊性淋巴管瘤,3例为恶性淋巴瘤,其它占6例,结论:超声对小儿腹膜后肿物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超声诊断,加深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认识.方法 对7例临床收治的腹膜后纤维化病例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超声图像均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斑块或肿块及腹膜后脏器的浸润,都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结论 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纤维斑块,同时发现累及输尿管及引起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 方法 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9例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9例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 (MPR) 技术行后处理. 结果 所有患者CT平扫表现腹膜后近似于肌肉密度的不规则形软组织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6例伴有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增强扫描示8例病变不同程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 结论 CT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当腹膜后病变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合并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6例,误诊10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4%;在73例恶性肿瘤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另5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余13例良性肿瘤均诊断正确,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94.2%。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评价超声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 5 5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有阳性发现 ,与手术或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 18例 ( 32 7% ) ,原发性恶性肿瘤 31例 ( 5 6 4 % ) ,转移性恶性肿瘤 4例 ( 7 3% ) ,交界性肿瘤 2例 ( 3 6 % )。其中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 4 9例 ,误诊 6例 ,定位诊断正确率 89 1% ,良恶性诊断符合率 6 6 7%。结论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准确、无创的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腹膜后纤维化、4例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11例患者均表现为腹主动脉前壁及两侧壁被条带状低弱回声包绕,10例伴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1例伴右侧肾盂输尿管积水同时伴有右下肢肿胀。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行双侧输尿管内支架术,2例经激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超声可直接显示腹膜后腹主动脉周围纤维斑块及肾脏、血管的受累情况,并动态随访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对47例临床拟诊腹膜后纤维化的患者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并引导腹膜后病灶穿刺活检。结果:所有患者最终病理证实腹膜后纤维化32例,排除15例。其中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确诊30例,占93.7%,排除12例。因肠气干扰、无理想进针路径等因素放弃穿刺的5例,行外科直视手术确诊2例,排除3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42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1例严重并发症。腹膜后病灶Adler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分布位置以双肾动脉起始以下腹膜后间隙部位为主。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术前诊断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9例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结果:超声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5.5%,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2.9%。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经组织学检查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腹膜后淋巴结结核11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11例CT平扫中4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5例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2例表现为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4例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呈环形强化,5例平扫示腹膜后病灶为多个淋巴结彼此融合而成,环形强化的淋巴结形成多房样征象;2例淋巴结钙化的病灶表现为无强化。3例MRI平扫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多房样强化。8例合并腹内脏器结核,8例合并肺结核。结论平扫呈软组织密度的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强化或多房样强化是腹膜后淋巴结结核的最常见的征象,影像学表现比较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王蕾  宋光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068-106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和CT影像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26例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结果 26例腹膜后脂肪肉瘤CT扫描依据瘤内病理组织学成分不同呈现不同的密度,超声依据纤维成分多少表现为强或低回声。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超声多表现为不均质高回声或低回声实性肿块,CT一般为有脂肪密度和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我院14年来超声诊断的腹膜后肿瘤共48例,分析本病的二维超声表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86年11月~2000年10月超声诊断经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肿瘤共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3~77岁;其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继发性腹膜后肿瘤20例。并有40例健康成人对照。  相似文献   

12.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其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在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腹膜后腹主动脉旁的混合性占位性病变,常有完整包膜,体积较大时可为囊实性,其包膜上有搏动样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动脉中期增强,持续至延迟期。本组6例病人均在超声下准确定位,3例超声拟诊副神经节瘤,其中2例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影像特征,具有定位诊断优势。综合应用二维超声、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特别是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助于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CT表现,病灶均位于腹膜后大血管周围,其中有9例为单发病灶,1例表现为多发病灶,7例病灶直径大于5cm,增强后肿瘤均呈明显强化,病灶内部密度不均,10例病灶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低密度坏死灶,表明病灶的位置,强化程度及肿瘤的非均质性均有助于腹膜后化感瘤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本对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瘸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图像表现为: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伴钙化,肿块越过中线9倒.包饶和推移后腹膜太血管以度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其重要临床表现为VMA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CT表现。结果8例病灶呈类圆形或卵圆形,平扫呈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均较清晰,增强后动脉期8例病灶均无明显强化,静脉期轻度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5例。结论明确腹膜后神经节细胞瘤的CT特征有助于对腹膜后肿瘤的准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血肿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后血肿主要为腰腹部外伤后的并发症,及时的诊断对治疗和抢救病人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组总结我院经B超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24例腹膜后血肿患者的资料,对漏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对4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所见相对照。结果;43例腹膜后肿瘤的主要定位征像为:1.腹膜后壁层受压前移;2.腹膜后结构被推前移,被包绕或与肿瘤界面不清;3.其它:本组CT定位诊断正确率83.72%。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显著差异,囊性和均匀密度的肿瘤都为良性,不均匀密度在良恶性肿瘤中均可见;CT定性正确: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即进行冠状位平扫、矢状位多层面重建及增强扫描,观察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影像学检查特点,记录肿瘤定位正确率和定性正确率。本组33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36.4%),恶性肿瘤21例(63.6%),术前正确定位28例(84.8%),术前正确定性14例(42.4%)。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较为可靠,可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分析其不同超声影像特征,对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本文超声探测61例均有病理证实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探测腹膜后良性肿瘤准确性为93.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为96.6%,应用B型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超声诊断腹膜后冷脓肿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对41例腹膜后冷脓肿作了检查,观察了腹膜后冷脓肿的形态、大小、位置、内部回声、活动度以及对周围组织、脏器的影响。结果 肾周腹膜后的大脓肿,其形态呈前后径小,上下径大的规则梭形,小脓肿或髂窝处脓肿多呈类圆形。13例在髂窝处可见液性暗区,其中5例流入股三角区。32例的内部回声为伴有点状回声的低或无回声,9例为不均匀的等回声,部分可见点状或团块状的高回声。所有肿块的活动度均较小,但多数与肾脏可作相对运动。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时,肾皮质内的彩色血流信号无1例进入冷脓肿内。结论 超声是诊断腹膜后冷脓肿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