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臀肌挛缩症所致骨盆倾斜的病理解剖基础、诊断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990~2003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41例儿童臀肌挛缩症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研究,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估。结果 骨盆倾斜37例,占6.8%,主要原因是臀中、小肌严重挛缩,某些病例两侧都存在倾斜因素。适合本病的骨盆倾斜角测量方法,可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骨盆倾斜,根椐臀中、小肌的病理解剖特点和不同病情酌情选择手术方法。随访29例,随访时间2~12年,结果良好。结论 臀中、小肌的严重挛缩是儿童臀肌挛缩症所致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是彻底松解、保存或重建其外展功能。  相似文献   

2.
儿童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患儿术前检查均发现有双下肢不等长,假性长肢侧髋关节内收明显受限,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骨盆倾斜角5°~28°,平均15.5°;术中除松解挛缩的臀大肌及其筋膜外,探查发现髋关节外展肌明显挛缩,予以彻底松解。结果36例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患儿术中发现除假性长肢侧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纤维化挛缩外,髋关节外展肌明显挛缩,其中仅臀中肌挛缩者5例(13.9%),仅臀小肌挛缩者21例(58.3%),臀中、小肌均有挛缩者10例(27.8%)。手术松解挛缩的臀中肌和/或臀小肌以及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恢复假性长肢侧髋关节内收功能和双下肢等长。随访32例,平均随访3.5年。27例完全矫正;5例髋关节内收轻度受限,其中3例仍有轻度骨盆倾斜,患肢长0.5~1.5cm。无一例出现髋关节外展肌力减弱。骨盆前后位X线片显示29例术后骨盆倾斜完全消失,3例骨盆倾斜角残留5°~10°。结论儿童髋关节外展肌挛缩是臀肌挛缩导致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尤以臀小肌挛缩发生率高,且位置隐蔽。对臀肌挛缩伴有骨盆倾斜者,手术中应注意探查髋关节外展肌,对挛缩明显的予以彻底松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臀肌肌力不平衡所致骨盆倾斜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探讨骨盆倾斜原因及各种方法的治疗机制。方法 对78例因臀肌肌力不平衡而致骨盆倾斜患儿进行长期随访,测量肢体长度的改变及骨盆倾斜恢复情况。68例臀肌挛缩症患儿采用选择性挛缩臀肌松解术,10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采用扩大切除术,术后辅以功能锻炼、皮牵引及单足跳治疗。结果 经6~18个月随访,78例患儿中,76例骨盆完全恢复正常,2例患儿虽经功能锻炼和皮牵引治疗但未能恢复。结论 臀肌肌力不平衡所致骨盆倾斜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手术去除导致臀肌肌力增高的原因是治疗的关键。术后臀肌功能锻炼及皮牵引有助于骨盆倾斜的恢复。单足跳是促进此型骨盆倾斜恢复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骨关节X线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症致骨盆、髋关节方面变化,阐明手术时机和效果。方法:比较38例臀肌挛缩症与30例非臀肌挛缩症骨盆,髋关节平片,38例臀肌挛缩症中,20例术后6-7的随访。结果:臀肌挛缩症患儿的CE有增大,颈干角增大,有头指数下降。20例臀煌缩症术后6-7年随访,CE角引起有盆、髋关节继发性改变,手术有助于髋关节开矿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臀小肌挛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臀肌筋膜挛缩症2 14例 ,2 0 0例臀肌筋膜挛缩患儿有反复接受臀肌注射史 ,14例仅有 1~ 4次臀肌注射史 ,其中 9例为同一村医疗站接受反复臀肌青霉素注射。臀小肌挛缩型2 2例 ,其中男 9例 ,女 13例 ;单侧 15例 ,双侧 7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7.5岁。2 0例为农村患儿 ,2例来自城镇。其中15例在多家医院就医都未能确诊。 8例通过平均 6个月推拿、按摩等保守治疗无效。全部伴有骨盆倾斜 ,即立正时双下肢不能同时着地。2 .术前检查 臀小肌挛缩患儿临床表现为走路跛行 ,立正时双下肢不能同时着地 ,但双下肢可以翘“二郎…  相似文献   

6.
儿童臀小肌挛缩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臀小肌挛缩10例报告张荣英,王承武,苏碧兰,徐易京儿童臀肌筋膜挛缩症,近年来已逐渐被临床所认识,一般认为其病理变化局限在臀大肌的前下部分和阔筋膜张肌后缘,病变严重者还有臀中肌部分变性,髂胫束或者是外旋肌群挛缩,但病变累及臀小肌或单纯臀小肌挛缩的病...  相似文献   

7.
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4~1992年,应用单纯的挛缩组织切断术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955例,大部分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少数病例术后出现髋关节外展,肌力量减弱和臀部凹陷。1993年以来,应用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臀肌挛缩症102例,治疗效果满意。这种方法既能达到挛缩组织切断术的手术效果,又可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8.
阔筋膜张肌腱膜转位术治疗注射性臂肌挛缩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4-1992年,应用单纯的挛缩组织切断术治疗注射性臂肌挛缩症955例,大部分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少数病例术后出现髌并节外展,肌力量减弱和臀部凹陷。1993年以来,应用阔筋膜张肌膜转位术治疗臀肌挛缩症102例,治疗效果满意。这种方法既能达到挛缩组织切断术的手术效果,又可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在单侧臀外展肌挛缩症中对诊断确定及治疗指导的作用.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对8例具有骨盆倾斜、肢体假性不等长, 怀疑单侧臀外展肌挛缩症的患儿进行MRI检查,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1岁3个月(7岁6个月至17岁2个月),骨盆向左侧倾斜6例, 向右侧倾斜2例,骨盆倾斜度平均15°(10°~18°),通过双侧肌肉对比,确定肌肉的病变位置及范围.所有确诊患儿都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术中观察验证MRI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MRI能够清楚显示臀部肌群的正常结构及病理改变.8例患儿的MRI均显示假性肢体增长侧臀外展肌异常改变, 其中臀中肌病变3例,臀小肌病变1例, 臀中肌和臀小肌同时受累4例.这些影像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横断面病变肌肉体积减小, 肌纤维信号低于正常,纤维结构及走行方向模糊, 肌肉间隙增宽,被脂肪组织填充.冠状面上纤维变性的肌肉在T_1和T_2相均为低信号, 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纤维条索.手术证实8例患儿均为假性肢体增长侧的臀外展肌挛缩症, 病变肌肉位置和范围与MRI所见完全一致, 术后骨盆倾斜基本恢复正常.按MRI结果寻找病变肌肉, 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结论 MR检查是确诊单侧臀外展肌挛缩症的可靠方法,对手术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臀肌挛缩对小儿身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为了探讨臀肌挛缩对小儿身体发育的影响。对14例不对称臀肌挛缩和24例8~9岁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进行体检及骨盆和髋关节X线测量。不对称性臀肌挛缩组行自身对照研究(t检验),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按病程及病情分为4组,按析因试验的设计行方差分析。发现14例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臀肌挛缩对股骨颈干角、股骨头骺商及髋臼商无影响(P>0.2),而髂骨的高宽比值和双侧髋臼指数变小(P<0.05),24名对称性臀肌挛缩患儿检查显示,病程及病情均为影响因素(P<0.05),但二者间无交互作用(P<0.8)。此外,臀肌挛缩对脊柱等结构发育尚有影响。臀肌挛缩可影响小儿身体发育,尤其是髂骨及髋臼的发育,病情越重或病程越长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