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土家族民族特点与土家族医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总结土家族民族特点及民族医药特色。其结果为土家族基本特点为:”有独特的语言、传统的节日、古朴的歌舞、精关的.Y-艺、奇特的乐奏、哭唱的婚丧、特殊的信仰、自尊的禁忌、顽强的民族意识和悠久的历史遗迹”等;而土家族医药无论从其医学基础、病因病机、诊法、疾病的命名与分类及治疗方法;还是从药物性能、药物分类、用药方法、配伍禁忌、炮制方法及土家医方子等方面,均具有其民族特色。因此土家族不仅具有特有的民族特点,更具有优秀的土家族医药学理论和神奇的土家族人文医学。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药学特色理论及与中药学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民族与地域、学科概念与性质、医学基础、学科基本理论(药物命名特点、药性、药物分类)、药物应用(炮制、配伍、禁忌、用量、用药与药物疗法特色)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土家族药学的相关特色理论,分析了土家族药学和中药学客观存在的诸多异同之处,揭示了两种药物学体系相互间的一些借鉴意义,并首次定义"土家族药学"的概念,以期让学者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药物学中的这朵奇葩——土家族药学,为研究与开发民族医药提供切入点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药学与土家族药学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药与土家族药学从性能特点、分类方法、用药方法、配伍禁忌及炮制方法5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为:在性能上土家药有三大性能,即冷性药、热性药和平性药;性味上分为8种;在药物分类上,土家医一般按性能、作用及序数分为三大娄;在药物应用方法上,土家医以植物药为主,多为鲜用;在配伍禁忌上,土家医总结出14反、13反及36反的用药经验;在炮制方法上,土家医有20多种炮制方法,但常用新鲜药物一般不经炮制直接入药。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土家族药学有其民族特色,是不同于中药学的祖国传统药学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药物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关乎到临床用药安全,是社会民众与医药卫生领域高度关注的焦点和重大科学问题。配伍用药是中医遣药组方、辨证施治的主要形式和应用特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以"十八反"、"十九畏"等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经验轮廓,它体现了中药配伍禁忌的基本特征。提出科学假说:中药配伍禁忌是药性相反或相制的代表性组合;反药组合的构成-剂量-物质变化具有特定的毒效表征;妨害治疗与宜忌转化是反药配伍规律的辩证体现。构建技术体系:构建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构建中药配伍毒性发现与评价方法技术;构建中药配伍致毒增毒减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反药组合的毒效物质代谢过程及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方法技术;构建基于同方配伍的反药组合妨害治疗作用机制研究技术;构建基于特定病理环境的反药配伍组合宜忌转化研究技术。为中药配伍禁忌研究和丰富中医药配伍理论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任务与目标:以古今文献信息数据挖掘为支撑,以药物安全性评价、毒理毒代、毒效物质、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方法为手段,揭示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的毒效表征及其变化规律;基于药物配伍环境及特定病理条件,从妨害治疗和宜忌转化的角度探讨反药配伍临床应用宜忌条件。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中药配伍禁忌代表性反药组合禁、忌、宜的科学界定和系统性示范研究,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技术体系框架,创建客观适宜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丰富和发展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为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指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配伍禁忌内容的修订提供依据,为构建我国中药及其临床配伍用药安全预警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药物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表现,历代医家经过不断的研究和长期的临床用药实践,总结出了以"十八反"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理论~([1])。但它们为什么反?怎么反?此类问题始终没有定论。从古至今,无论是历代方书、医案还是现在临床上均广为使用,而且现代毒理、药理研究也尚未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然而,随着人们安全用药的意识不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本草纲目》草部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药性与禁忌反恶解毒等药物相互作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其的药性以及忌反恶解毒等与药物警戒密切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进行整理,应用数据挖掘中关联规则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属性中辛味与"有毒"密切相关;苦寒的药物容易和其他药物发生禁忌反恶解毒等相互作用;而药物"有毒""无毒"与是否与其他药物发生禁忌反恶解毒等相互作用没有必然联系。结论:药物性味与药物毒性以及引发药物之间发生配伍禁忌反应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对中药药物警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伍禁忌是指结合患者病情以及中药特性,有目的的选取2味及其2味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配伍关系复杂多样,例如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任何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处方用药都极为关键。在目前的中药临床处方以及中药临床调剂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配伍禁忌的安全性问题[1]。将金元时期陈述出的"十八反""十九畏"统一概述为反药,这也是长久以来中医处方以及中药调剂所遵从的基本禁忌原则。但在实际用药中,仍然存在大量反药配伍现象,其中部分处方属于医师误开,另一部分是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开具。作为药师,应该担负起救治病患的重任,对所有处方进行详细考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信息详细了解各种药物使用,做出正确判断,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配伍禁忌,涉及临床用药安全性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十八反”为代表的配伍禁忌研究逐渐深入,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内涵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概念渊源、药物关系、禁忌的危害形式、规避原则方法,以及近年来对具体相反药物毒效机制的揭示,探讨了中约配伍禁忌理论创新发展.中药配伍禁忌在结构上表述为以七情为基础、两药相对的、具有经验特点的禁忌形式;合药配伍犯禁可能导致人体伤害,尤其是表现出“潜害”和干扰药物功效发挥而“不能治病”的特点;规避反药合用以及以病证-药物功效两相经权是趋利避害的基本方法.近年研究揭示了反药禁忌的5个特点:增毒、致毒、降效、减效是相反禁忌关系的4种主要表现形式,物质变化可以反映相反增毒致毒的本质,蓄积中毒及机体代谢改变是“潜害”产生的基础,主要功效的相反拮抗以及正性与负性同时并存的功效关系是配伍禁忌有别于一般药物禁忌的关键.相反配伍的内涵揭示为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反佐"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在阐明"反佐"涵义及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举例论述了寒热反佐、补泻反佐、散收反佐、润燥反佐、行止反佐及以升佐降等配伍方法,探讨其相关配伍规律,为探索研究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处方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治疗风湿病的处方用药特色及配伍规律,为民族医药治疗风湿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中治疗风湿病的内服处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关联规则、聚类等分析治疗风湿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方剂170首,含580味中药,高频使用中药有大钻、九节风、两面针、小钻、穿破石、四方藤、鸡血藤、买麻藤、走马胎、杜仲、猪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9组核心药物组合,系统聚类分析归为6类。研究发现整体用药原则以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为基础,侧重解毒、治血、补虚三方面治疗。结论 广西地区治疗风湿病多用民族特色药,以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的药物为基础,侧重解毒、治血、补虚三方面治疗。挖掘地方民族医药用药经验不仅能为民族医药的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丰富传统医药理论内涵,助力民族药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十八反、十九畏”是中医临床用药配伍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历代医家对此问题争议颇多,临床报道也屡见不鲜.《医保目录》是由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指导药品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本文对2009年版《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进行整理,分别从这些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反药药对出现频率、处方药味数、剂型用法以及现代临床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据统计,《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共收录成方制剂987个品种,其中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9个,包括含十八反药对的品种5个,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4个.结论:2009年版《医保目录》中成药中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用药特点,为探讨反药配伍的临床使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十八反、十九畏作为传统的配伍禁忌,历代医家多崇信之,但古今均不乏反药同用的临床案例。因此,反药配伍是否确属绝对配伍禁忌,自古以来一直是众多学者及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套措施之一,是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对引导药品的生产、使用,合理利用我国医药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制剂品种目录》(2004年版)共收载中成药品种1 260个,其中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共16个,包括含十八反药对的成方8个,含十九畏药对的成方11个,既含十八反又含十九畏药对的品种3个。文章对以上成方制剂从反药的出现次数及成方制剂的功能主治、剂型用法、处方药味数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为探讨反药配伍的临床使用规律,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十八反、十九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4.
菊科蓝刺头属Echinops植物是世界传统医药中常用的药材之一。该文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蓝刺头属植物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及一些少数民族医药中心的应用及现代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及评价,并对其在我国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民族传统医药中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概况。为进一步综合准确的利用和研究这一丰富植物资源,从而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对临床应用、新药研制及扩大药源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的历史沿革与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临床医家把十八反的药物视作配伍禁忌,认为合用后会致毒增毒,然而成功运用反药的例证也代有所传。本文通过对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方剂中的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藜芦组方剂应用在宋元时期达到最高,而甘草和乌头组方剂则是在明清时期最多,3组方剂在民国时期和现代应用均较快下降;并且外用方的比例偏高,方剂药味数有增多的趋势,主要集中在8~9味。本文认为十八反配伍与毒性药材密切相关,是有条件的中药配伍禁忌,如不同的生理病理条件,配比剂量的变化,不同的给药途径,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其配伍致毒/增毒机理的阐明将为保障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助于推动中药药性理论和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也将为其他禁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中医药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分析。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的38篇文献,将中药抗Heticobacter pylori的体外实验、体内实验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并分析其机制。以往的研究从有效成分的筛选、抑菌浓度实验、抗菌机制研究和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疗效研究,逐步扩展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观察。在今后的实验中还应紧密结合中医理论指导,合理选择中药和复方,规范动物模型制作和辨证分型,并严谨实验设计,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更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附子配伍半夏、瓜蒌、贝母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十八反”的配伍禁忌中,查阅古今著作及研究结果。提出了“十八反”的理论应用应重新认识,只要辩证准确,药物依法炮制,根据病情,严格控制剂量及给药途径,对某些顽固性的疾病,可产生更显著的疗效。同时也证明处方配伍附子反半夏、瓜蒌、贝母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含“不宜同用”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收载情况,以及新增品种、剂型等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与十八反十九畏相关的药材和饮片;搜集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成方制剂,并与2010年版进行品种、剂型等对比分析。结果: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药材饮片中与十八反相关的有39个品种,与十九畏相关的18个品种。收录成方制剂1 502个品种,比2010年版增加440个品种;含反药配伍的成方制剂16个品种,比2010年版增加5个品种,约占收录总数1.07%;其中含十八反药对的为8个品种,含十九畏药对的为9个品种;同时含有十八反与十九畏药对的为1个品种。以药对丁香-郁金、川乌/草乌-白及/白蔹(外用)、肉桂-赤石脂使用次数为多;外用制剂所占比例超过30%。结论:与2010年版相比,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含反药药对成方制剂的品种、反药频次及外用成方制剂比例有所增加,提示十八反十九畏同方配伍情况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