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儿泄泻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常常带有不消化乳食。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其组成为: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等。多用于小儿乳食停滞不化,郁而化热所引起的伤食泻。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运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小儿由风热、湿热、脾虚等兼伤食泻颇觉得心应手,疗效满意,现将临床治疗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 ,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 ,本方是治疗食积的通用方。笔者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儿科多种疾病 ,获得了满意效果。1 伤食夜啼张某 ,女 ,2岁半 ,于 2 0 0 0年 10月 6日就诊。夜间阵阵啼哭近 1周 ,食少 ,腹胀 ,大便酸臭 ,伴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 ,询其病史 ,曾有晚餐进食过多的病史。查 :舌尖红 ,苔厚黄白相间 ,指纹紫滞。此是进食过多 ,“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而夜啼。治以消食化滞、安神 ,投以保和丸加鸡内金、枣仁 ,水煎服 3剂 ,诸症全消。2 伤食腹痛闫某 ,男 ,7岁 ,1990年 11月 2日就诊。脘腹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小儿泄泻伤食证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泻时间、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中,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3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大便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次数比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保和丸加减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腹泻以其排便次数多,便稀,甚则如水,带有不消化的乳食及粘液为特征。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之一.那就近年来中医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内治疗法 (一)分型论治导致小儿腹泻的病因很多,加之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往往使临床证状复杂化。1985年以来,以董廷瑶分型为详,共分三类:1.一般类型:伤食泻宜消食导滞,保和丸主之;署湿泻宜清热  相似文献   

5.
保和丸加减治疗高脂血症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古方保和丸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61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保和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81.8%,两组比较P〈0.05。结论:保和丸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保和丸加减治疗婴幼儿湿疹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楚石 《新中医》2012,(12):76-77
目的:观察保和丸加减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湿疹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2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保和丸加减汤剂治疗,配合扑尔敏、维生素C片口服。对照组单纯应用扑尔敏、维生素C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保和丸加减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保和丸改汤剂随症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121例,其中以保和丸加减治疗(治疗组)62例,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59例。结果:治疗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和丸改汤剂加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运用保和丸加味治疗小儿泄泻的疗效。方法:对100例小儿泄泻加保和丸加水煎内服按疗效标准制定疗效。结果:保和丸加味治疗小儿泄泻100例,治愈87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保和丸加味治疗小儿泄泻在临床上取得了满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伤食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伤食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运用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保和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天。结果: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0%,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小儿伤食泻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银黎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484-484,483
目的:讨论“保和丸”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用“保和丸”治疗多种小儿疾病有效病例的回顾性总结讨论。结果:由于小发育未全,脾胃虚弱,易于饮食停滞而产生咳嗽、厌食、思睡、夜啼、梦呓、发热等多种病症,保和丸是消食和胃的常用方,临床用之均收疗效。结论:“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用“保和丸”治疗因食积停滞的多种小儿疾病是这一法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型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伤食型泄泻患儿105例,给予“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每日1次,3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78例,好转23例,未愈4例,有效率为97.11%。结论:“三位一体”推拿法治疗小儿伤食型泄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韩静文  谢静 《江苏中医药》2021,53(10):68-70
《幼幼集成》由清代名医陈复正所撰,其中关于伤食证治的论述居于卷三,陈氏在该篇中提出小儿伤食证病因责之饮食不节和脾胃亏虚,病性宜辨寒热虚实,治疗上用药精简,健脾为主,且结合体质,辨证用药,强调中病即止,慎用消克之药.陈氏关于小儿伤食证的独到见解,为临床诊治小儿伤食证提供了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依良  车永琦 《陕西中医》2004,25(8):754-754
保和丸为朱丹溪所创,该方药味精简、组方严谨,能消积和胃,清热利湿,升清降浊,调理脾胃,宣通气机,为消食导滞之轻剂,属中医消法范围。前人多用本方治疗饮食积滞之证,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保和丸改为汤剂,随证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喘、胃脘痛、皮肤病等,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胃肠合剂液治疗小儿伤食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伤食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胃肠合剂液,对照组42例应用磺胺脒。疗程为1~5天,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理化检查变化和副反应情况。结果:胃肠合剂液对治疗组大便次数及性质的恢复,全身症状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且无副作用。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结论:胃肠合剂液治疗小儿伤食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高山 《中医研究》2008,21(8):49-49
小儿伤食泻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轻者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重者电解质紊乱、脱水,甚则危及生命。我们运用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越鞠保和丸对胃排空及胃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越鞠保和丸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及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阿托品致小鼠胃排空抑制模型考察越鞠保和丸对小鼠营养性半固体糊状食料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影响;以幽门结扎收集胃液,考察越鞠保和丸对大鼠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越鞠保和丸小鼠胃内残留率明显为低,小肠推进率明显为高,对大鼠胃蛋白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大鼠高,但胃液分泌量、总排酸量及胃液总酸度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越鞠保和丸能对抗阿托品引起的小鼠胃排空抑制,也有增强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小儿伤食泻的疗效。方法:48例小儿伤食泻患者采用清胃经、补脾经、补肾经、逆运内八卦、取天河水、乾坎艮入虎口、下推七节骨及龟尾等推拿手法治疗,随症加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44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推拿手法脾肾同调治疗小儿伤食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保和丸对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辅助治疗效果。方法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保和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腹痛消失时间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和丸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确切的临床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腹痛     
《医古文知识》2010,(1):36-36
医书言腹痛者,中脘属太阴,小腹属厥阴。此指各经所隶而言,然不可执一而论。几伤食腹有澡屎者,往往当脐腹不可按,或欲以手擦而移动之,则痛似稍缓。(凡验伤食,舌苔、舌根色黄而浊。)仲景《伤寒论》有云: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燥,发作有时。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20.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治疗有着良好的疗效,从经验上看,其病机是肝胆之气横逆犯胃,基本方是柴胡疏肝散合保和丸加减,不可使用过多的苦味和性凉的中药,如:黄连、黄芩、山栀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