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四条:“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三甲复脉汤主之。”此条“热深厥甚”,多被理解为“热深厥亦深”,认为此“厥”乃手足厥冷。如《温病条辨白话解》在译注中说:“温邪深入下焦,肾液被  相似文献   

2.
“热深厥甚”,见于吴瑭《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四条:“下焦温病,热深厥甚,……三甲复脉汤主之。”吴氏原著对此未作明确解释。浙江中医学院所编《温病条辨白话解》译注为:“温邪深入下焦,肾液被劫,阴气衰于下,则四肢厥逆,这是热深厥亦深的热厥。”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第三版教材《温病学》将其选入下篇春温的“虚风内动”证,解释为“热耗真阴,邪少虚多,阴阳气不相顺接,则手足厥逆”。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解释均不能令人满意。“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见于《素问·厥论》,但并不是指的四肢厥逆,而是“手足为之热也”。况且,热深厥亦深的热厥是由于热邪深伏于里,郁结经脉,使热不能外达所致,多为实证,故《伤寒论》对此应用白虎、承  相似文献   

3.
<正>三甲复脉汤出自《温病条辨》,由加减复脉汤(生地黄、白芍、阿胶、麦冬、火麻仁、炙甘草)加龟甲、鳖甲、生牡蛎而成,主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憺憺大动,甚则心中痛者”[1],有育阴潜阳息风之效。方中龟甲、鳖甲、生牡蛎滋阴潜阳,平肝之亢;阿胶味厚,能滋阴养血;生地黄、麦冬、白芍清润,可滋水涵木;火麻仁多脂,可养阴润燥;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真阴得复,虚阳得潜,  相似文献   

4.
加减复脉汤与下焦温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减复脉汤是治疗下焦温病的常用方剂 ,其组方原则对临床治疗下焦肝肾阴亏等内科杂病有较大的启发 ,由其变化而产生的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对临床亦具指导意义。笔者试分析如下。1 精亏而肾阴被灼当宗加减复脉汤加减复脉汤是《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的著名方  相似文献   

5.
三、虚热: 邪热劫灼肝肾真阴,虚风内动为虚热。故临床表现为身热朝衰暮盛。《温病条辨·下焦篇》:“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精气虚竭,故神倦、耳聋。《温病条辨·下焦篇》:“温病耳聋,病系少阴。”阴液耗伤,故咽干口燥,牙齿干枯。《外感温热篇》:“若如枯骨色者,肾液枯也。”血虚筋脉失养,故手足蠕动。《温病条辨·下焦篇》:“邪热久羁,吸灼真阴,或因误表,或因妄攻,神倦瘛疯,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者,大定风珠主之。”舌质光绛,示伤阴脱液,脉虚数,示阴虚热灼。  相似文献   

6.
三甲复脉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臣  刘涛 《新中医》2005,37(10):79-80
三甲复脉汤出自《温病条辨》,由炙甘草、生地黄、白芍、麦冬、阿胶、火麻仁、牡蛎、鳖甲、龟板组成,具有滋阴潜阳熄风之功。主治温病后期,伤及肝肾之阴,虚风内动证。症见手指蠕动,痉厥,心中儋儋大动,甚则心中痛,舌干、齿黑,脉细数。笔者临证用此方治疗瘀血结聚为主的病证,多有良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加减复脉汤及其类方:一、二、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等。为其《温病条辨》下焦篇,治疗诸种温热病后期,肝肾阴虚余邪未尽或水不涵木痉厥兼作之有效良方。笔者在学习前人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于临床实践中广伸其义,应用于多种内外感伤疾患每获良效,今例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8.
温邪久羁,消灼肝肾之阴,出现下焦温病阴伤证。近代由于大多能及时补液,典型的阴伤证似属少见。但补液和滋阴,各有千秋,不能等同。笔者重温《温病条辨》下焦篇,吴鞠通对其论述精辟,理论宏富,立法用药条分缕析,堪为后世治温病所借鉴。现按邪少虚多、阴虚火炽、邪留阴分、阴虚欲痉4种证型,略作讨论。1 邪少虚多 救阴复脉《温病条辨》下焦篇第一条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邪在阳明久羁,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加减复脉汤主之。”第二条说:“温病误表,津液…  相似文献   

9.
温病痉厥,是指出现于温病过程中,以痉挛强直,昏厥或肢逆为主的病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流脑、乙脑、结核脑、散发性脑炎等病。温病痉厥的成因有风、痰、火(热),淤、虚、尤以风、痰、火(热)三邪杂至居多,其中火是病机的关健,所以治疗上应注重攻泄。兹举案例,介绍如下: 例一:陈某,男,6岁。患麻疹后,骤发高烧、昏迷、抽痉、经某医院腰穿等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抗感染、激素、能量合剂、输液等治疗。半个月后出现黑便,加用止血剂,并配合中药清瘟败毒  相似文献   

10.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9-10
厥热胜复不是寒和热的交替。从温病学的角度来看,热厥在下焦温病,当属逆传心包并肝风内动证;在中焦温病,属《温病条辨》所说的阳明温病。面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之证,温病疫痢热毒炽盛于阳明,病并于厥阴而见昏谵痉,即厥热利并见,与之完全相等;在下焦温病,属邪在阳明久羁,伤及少阴肾水,少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引动厥阴肝风之证。  相似文献   

11.
复脉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以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方剂。吴鞠通在复脉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去其温阳益气的成分,形成加减复脉汤系列方,以补阴为主,适用于温病下焦证。本文通过对吴鞠通化裁复脉汤的分析,深入理解复脉汤之机理。第一,养阴为复脉之本,吴鞠通保留复脉汤养阴药之生地、麦冬、阿胶、麻仁。第二,脉动有阴阳之分,张仲景取桂枝温卫阳以复脉,吴鞠通取芍药以补营阴而复脉。第三,温病发热不伤阳气,故吴鞠通加减复脉汤不用参姜枣。在此基础上加入三甲(牡蛎、鳖甲、龟板),以应对阴虚而成的变证阴虚风动,配入鸡子黄、五味子以防阴阳离决等,这扩大了复脉汤的适应范围。通过机理的深化和拓展,使复脉汤在温病治疗中发挥更广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代许叔微创制玉真丸一方,专治肾厥头痛。其病机为下焦肾气虚寒,浊阴之气厥逆上行。辨证特点为头痛每发于子夜,或子夜较甚,头热足冷,其脉浮弦,而沉按无力,舌淡。作者介绍了用此方的治一疗经验,并附兰例病案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
痉厥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或功能异常,甚则伴有循环障碍的紧急症象。“痉”和“厥”是两个不同的证候,凡是牙关紧闭,颈项强直,  相似文献   

14.
自《伤寒论》提出:伤寒发热经失治误治,可致寒厥或热厥后,清代温病学大师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认识到邪热耗阴而络中热沸或肾精耗烁,以致“阴下竭,阳上厥”之阴亏至厥。同时认为温病致厥每与痉证、昏迷同时或先后出现,如《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叶案)痉厥篇指出:“厥者,从下逆上厥之病也。痉者,明其风强之状也,所以二字每每并言。”在治法方面有许多创新之处,今将治法特点评述之。一、注意先兆察变防逆发热致厥为病情进入危重阶段,叶氏在严密观察病情中,及早发现厥证的先兆,采取措施,转扭病机。《叶案》暑篇:“张……舌边赤,齿板燥裂,留邪营中,有内闭瘈疭厥逆之变”。“某·舌灰黄,头痛咳逆,左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下焦篇》第十五条“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小定凤珠主也。”吴氏自注说:“温邪久踞下焦,烁肝液为厥,扰冲脉为哕,脉阴阳俱减则细,肝木横强则劲。”其中对“厥”的病机作了说  相似文献   

16.
复脉汤类方见于《温病条辨》,该类方是治疗温热病发展到下焦热伤肝肾之阴的常用治法。认为复脉汤类方去桂枝可矣,人参则不当去。并从组方原则、温病治疗以及治未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名词定义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 2.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由于热邪闭遏于内,阳气不能达于外,故身体灼热而四肢厥冷。其热闭浅者,则肢厥亦轻;热闭愈深,则肢厥愈甚,此即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多见于热闭心包,属真热假寒之证。 3.冒暑:夏月感冒暑热湿邪,初起病在上焦手太阳肺经,证见寒热汗出,头晕咳嗽,舌苔薄而微腻等称为冒暑。 4.壮热:是指恶寒已解,发热转甚,而呈壮热恶热之状,是病邪入里,邪正剧争,气分热盛的标志。 5.息风法:是平息肝风,控制痉厥的一种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 高热痉厥是急诊常见的病证之一,因其发病迅速,症情险恶,辄有朝不保夕之虞。胡老对此机因研讨颇深,临证十分慎审,选方择药精炼中肯,常融伤寒温病方子一体,得心应手之效,每挽狂澜于反掌之间。对“舍三宝而无他法”之论从不苟同,且起恃三宝待毙之例不乏其人,尝谓“三宝固为高热痉厥急救之品,但必适其证而用其药。殊不知高热痉厥并非皆热入营血,扰其心神,动其肝风,由标寒郁遏,机枢不利,痰浊蔽蒙,胃肠结热,血热蓄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为清代温病大家,且于内、妇、儿科均多建树。本文介绍其产后症论治经验,指出吴氏学宗仲景,制三甲复脉等治下焦温病,亦施诸产后三大证;另制专翕大生膏、通补奇经丸、天根月窟膏等分治产后虚热、虚寒及阴阳两虚证。吴氏手治实证,心中不忘产后。又制化回生丹攻瘀逐邪,并有“治上不犯中,治中不犯下”之训。  相似文献   

20.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和虚劳脉结悸的名方,又名复脉汤。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吴鞠通在炙甘草汤基础上加减变化,组成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类方,用于治疗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炙甘草汤的创立开启了后学滋阴之路。笔者在临床中将其应用于阴血亏虚之证,每获良效,兹将该方治疗1例房颤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糖尿病的体会分享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