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素苓  陈辉  刘月梅  张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47-2148
目的:探讨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对2003年6月~2007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换血治疗,胆红素值明显下降,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血胆红素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县区级医院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防治新生儿ABO溶血致胆红素脑病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以有无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治疗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速度、幅度及发生胆红素脑病等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下降速度及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归情况:观察组在死亡、放弃治疗、发生胆红素脑病方面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可使患儿血清总胆红素降速加快,降幅增大,并能提高新生儿ABO溶血致胆红素脑病的救治水平;同时该疗法可提高整个地区新生儿存活率,对县区级医院新生儿科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及其对血气、电解质、生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4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全自动换血疗法,监测换血前后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430.33±121.92)μmol/L和(216.83±63.66)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49.8%。换血后血钙、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术前贫血纠正。换血过程中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波动。结论全自动换血术具有较高的胆红素换出率,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4例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对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血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换血后总胆红素换出率46.15%,间接胆红素换出率46.61%,血清钙离子、血糖、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有轻微改变。结论: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快速、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为主要的换出、输入途径,在保证出入量平衡的情况下,同步换血法治疗63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并监测换血前、中、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生命体征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中、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总胆红素水平由换血前的439.2±118.2umol/L下降至换血中的278.2±77.2umol/L和换血后的215.6±67.4umol/L,平均换出率为61%。但换血中和换血后易出现低血钙、低血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应监测血钙、血钾及血常规。  相似文献   

6.
刘晶 《工企医刊》2012,25(2):7-9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2例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检测比较换血前后患儿的胆红素、血常规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换血前比较换血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降低;血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应尽早的进行换血治疗,换血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电解质、胆红素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尽可能保证供血新鲜,如出现高血钾症、贫血、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做应对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该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7例,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式进行治疗,换血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在结束治疗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比较。结果所有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均显著下降,6例患儿出现贫血,22例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49例患儿出现高血糖症,无血钙、血钠及血钾异常改变。结论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同时对患儿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采用以桡动脉或肱动脉、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作为换出、输入途径,输注与换出平衡的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法治疗18例新生儿溶血病。换血前后监测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常用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换血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机体内环境。该法具有疗效快、副作用少、操作简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清除血中游离胆红素以及致敏红细胞和抗体,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我院新生儿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应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6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动静脉同步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尤其是Rh溶血和ABO溶血所致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6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晓雪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61-3262
目的:讨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的适应症、方法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5年来经换血治疗的8例病例的换血原因、年龄、疗效及换血方法,换血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液内环境的改变。结果:8例病例中新生儿ABO溶血病换血6例,其他2例,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下降了53.80%,全部治愈,换血途径采用脐静脉换血法,换血前后生命体征、生化、血红蛋白(Hb)变化不大,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换血疗法的对象仍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为主,换血途径仍以脐静脉换血为主,强调使用5~7天内的CPDAl保养液的新鲜血,以达到去除体内过高的未结合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结果】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换出率分别为52.66%、52.25%,换血后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有显著下降,血钾和血钙显著下降,血钠和血氯无明显变化,换血后无并发症。【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双倍换血治疗实用、可行、并发症少,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的疗效。 【方法】 对确诊为溶血症的 3 1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 ,外周静脉输血 ,桡动脉抽血 ,同步进出速度 90~ 15 0ml/h ,配血量 160~ 180ml/h(其中 10~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 ) ,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  【结果】 换血前总胆红素 44 8.86μmol/L、间接胆红素 412 .46μmol/L ,换血后分别降为 2 0 7.5 4μmol/L、183 .72 μmol/L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5 ) ;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 (P <0 .0 0 1) ,电解质钾、钠无明显变化 ,血钙略有下降。 【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于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抽选,将60例分成不同组:基础护理对照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评估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护理后,黄疸均消退,均1次换血成功;但从预后的护理满意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与护理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输血泵控制进出血量速度,以每小时150ml由静脉输入全血,利用动脉压力泵出血液,通过输血泵控制进出血量速度,匀速进行换血。结果:该换血法操作简便、易掌握、安全、减少人力、物力,能稳定生命体征,减少感染机会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所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法能替代传统脐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换血疗法,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双泵换血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对33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并与手动换血31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比较,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双泵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和换血后分别为(425.47±91.33)μmol/L和(178.97±53.32)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6.06±11.60)%;手动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和换血后分别为(405.44±107.47)μmol/L和(175.72±59.02)μmol/L(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5.82±8.12)%。两组换血后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血小板、血游离钙、血钾、血氯、及血钠均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值之内。换血后血糖双泵组正常,手动组增高。换血过程中手动组部分心率及血压有波动,双泵组心率及血压均稳定。结论:经外周动静脉双泵控制换血能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能更好地维持内环境及生命体征稳定,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对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换血过程中胆红素、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安全使用最新黄疸换血指南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收集该院2010-2014年33例使用成分血换血疗法治疗高危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黄疸原因疾病谱、换血过程中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将患儿按照原发疾病分为溶血组、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组、G-6-PD缺乏合并感染组、其他组,分析疾病对换血过程中内环境、胆红素、凝血功能及后遗症的影响。结果在新指南下的换血病例中,新生儿溶血病溶血13例。按黄疸原因进行分组,4组总胆红素在换血过程中变化趋势相同(F=2.103,P=0.126),均呈下降趋势;疾病对换血内环境、凝血功能影响不明显,但是换血后各组血钾、血小板及白细胞下降,血钙升高。4组患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F=1.528,P=0.21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0.347,P=0.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换血前后PT(F=2.830,P=0.098),APTT(F=0.347,P=0.7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纤维蛋白原(FIB)在组间(F=2.838,P=0.045)、换血前后(F=10.34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换血后FIB降低。结论疾病因素并不影响换血总胆红素下降效果,但是仍需要及时对病因进行诊断,同时在换血过程中需要监测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8.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时换血量与胆红素换出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快速而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开展已比较普遍。较多文献证实了换血治疗可使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迅速下降,但关于换血量与胆红素换出率之间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为了解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换血量与胆红素换出率的关系,探讨合理的换血量,我科特设计此前膳性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患儿血液内环境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06例重度NHB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泵换血组和手动换血组,每组53例。双泵换血组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手动换血组采用手动换血疗法,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血常规、电解质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57%(48/53),高于手动换血组的75.47%(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3,P=0.038)。〖JP〗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双泵换血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手动换血组,白蛋白水平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糖水平高于治疗前,但双泵换血组低于手动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红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前,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氯、血钙、血钠、血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后血钠、血钾水平均高于手动换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泵换血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3%(6/53),低于手动换血组的28.30%(1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0,P=0.028)。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双泵换血疗法较手动换血疗法效果更显著,可有效降低NHB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更好地维持血液内环境稳定,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蓝光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溶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12月,广东省肇庆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9例G-6-PD缺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号随机将其分为G-6-PD缺乏接受蓝光治疗+综合治疗组(研究组,n=34)和G-6-PD缺乏仅接受综合治疗,未接受蓝光治疗组(对照组,n=2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日龄、喂养方式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肇庆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两组患儿治疗48h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出生体质量、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红细胞计数、H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儿接受治疗后,TBIL、DBIL、IBIL、红细胞计数、H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儿接受蓝光治疗48h后红细胞计数及H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虽是治疗G-6-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亦可加重G-6-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