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为毛囊重建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二步酶消化法培养正常人头皮毛囊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进行传代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传代毛乳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差异,同时收集低代培养毛乳头细胞的条件培养基,观察其对高代毛乳头细胞的影响。结果高代培养毛乳头细胞逐渐丧失其凝集性生长的特性,且生长因子的表达逐渐消失,低代毛乳头条件培养基可恢复高代毛乳头细胞的某些特性。结论诸多因素影响毛乳头细胞生物学特性,体外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与体内有差异。低代毛乳头条件培养基可恢复毛乳头细胞的部分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人正常腹膜及粘连腹膜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中长出并融合成致密单层后,用胰蛋白酶消化,以13传代.本实验所用细胞为第3~8代.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正常腹膜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均较易贴壁生长,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比正常腹膜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更快.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结论 该方法所获得的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肠粘连预防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3.
周峰  任永信  范卫民 《江苏医药》2005,31(7):519-521,i002
目的探讨经纤维粘连蛋白(Fn)修饰的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粘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相结合获得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以不同的浓度分别接种于PLGA上。其中,预先包被纤维粘连蛋白的PLGA作为实验组,未经纤维粘连蛋白修饰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3、6、9h和7、14、21d收获细胞,通过细胞记数法测定细胞数,反映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情况。并通过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形态和贴附情况。结果纤维粘连蛋白能明显促进MSCs在PLGA上的粘附和增殖:在6、9h和7、14、21d时间点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和P<0.01)。电镜证实实验组细胞贴附良好,为多角或梭形;对照组细胞数少,细胞铺展差,多为圆形。结论纤维粘连蛋白能促进MSCs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人正常腹膜及粘连腹膜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中长出并融合成致密单层后,用胰蛋白酶消化,以1∶3传代。本实验所用细胞为第3~8代。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并对培养细胞进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鉴定。结果正常腹膜及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情况下均较易贴壁生长,粘连腹膜成纤维细胞比正常腹膜成纤维细胞生长速度更快。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结论该方法所获得的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稳定培养,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肠粘连预防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充足、可靠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肠癌浸润转移的病变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L SAB法检测 30例正常结肠组织及 82例结肠癌标本中胶原 (Col) 、层粘连蛋白 (L N)、纤维粘连蛋白 (FN)的表达。结果  30例正常结肠组织的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均匀、完整 ,基本无间质增生。 82例结肠癌组织中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遭到明显的破坏 ,呈断线状、条索状、甚至碎片状表达 ,且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增生。 Dukes C/ D期 (5 3.7% )和低分化 (37.8% )的结肠癌组基底膜明显缺损和间质明显增生程度大于 Dukes A/ B期和中高分化的结肠癌组 (P均 <0 .0 5 )。术后0 .5 a内死亡组 (19.5 % )基底膜明显缺损重于 0 .5~ 5 a及 5 a以上生存组 (P均 <0 .0 5 ) ,而间质明显增生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结肠癌恶性程度的高低与其腺体周围基底膜结构是否完整有必然联系 ,其浸润转移首先破坏基底膜。细胞外间质纤维组织的增生一方面可为癌细胞的浸润生长提供依托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对抗和限制肿瘤转移的一种趋势。提示 Col 、L N、FN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及评估其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6.
于德民  孟东 《天津医药》1999,27(3):163-165
糖尿病肾病最重要的病理变化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进行性积聚和基底膜增厚,导致的肾小球硬化[1]。研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将有助于揭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大鼠成模后不同时间内肾小球内纤粘连蛋白(FN)的变化,并应用酶免法检测成模后不同时间内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1主要试剂与仪器 1.链脲佐菌素(STZ),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2.兔抗人纤粘连蛋白(FN)多克隆抗体和LSAB兔疫组化试剂盒,为丹麦DaKo公司产品。3.ONETOUCH Ⅱ型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层粘连蛋白 (lami nin ,LN)及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并鉴定 ;用Streptavidin Peroxi dase (SP)染色方法 ,比较胰岛素实验组和对照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N、LN及TGFβ1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和波形蛋白 (vimentin)SP染色 ,证实为心肌成纤维细胞 ;10 -8mol·L-1胰岛素实验组细胞膜上FN和细胞浆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 (P <0 .0 1) ;LN在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上基本不表达。结论 :在体外 ,胰岛素具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FN堆积的作用 ,可能参与了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的合成与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13促进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软骨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13对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软骨分化过程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骨形态发生蛋白-13溶液干预培养1,4,7,14 d取样检测。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不同时期Ⅱ型胶原,SOX9,阿尔辛蓝(Alcian)染色蛋白多糖。结果:Ⅱ型胶原和SOX9之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第4天开始出现并不断升高;Alcian染色结果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13诱导细胞分泌蛋白多糖基质,可见细胞小结区域呈明显的异染性。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13可以定向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的软骨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层粘连蛋白(L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在口腔癌前病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PCNA和LN单克隆抗体ABC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CNA免疫组化染色证明,白斑随病变程序加重,PCNA染色强度及分级逐渐增强。扁平苔藓伴异常增生与异常增生性白斑有相似梁色强度,也为癌前病变。结果 LN能提示异常增生性白斑癌变可能性及恶性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PCNA和LN是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细胞外间质成分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及琼脂扩散法检测20名正常人及40例不同时期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的含量.结果40例不同时期胃癌患者血清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值分别<0.01、0.01、0.05.中晚期(87.5%)、低分化(65.0%)、有淋巴结转移(62.5%)胃癌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临床早期(12.5%)、中高分化(35.0%)、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P均<0.05.不同组织类型胃癌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时期胃癌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细胞外基质纤维组织的增生,其恶性程度的高低与间质增生程度有必然联系,细胞外基质纤维组织的增生一方面可为癌细胞的浸润生长提供依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对抗和限制肿瘤转移的一种趋势.检测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血清含量变化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并可作为临床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淋巴转移趋势、评估预后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1.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属结构性糖蛋白,存在于基底膜的透明层中。与Ⅳ型胶原结合形成基底膜的骨架,影响细胞的粘附、运动,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本文研究发现其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的主要基础。现对150例肝炎患者血清LN水平进行了检测,并探讨其检测的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层粘连蛋白(LN)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甲状腺正常组织和38例甲状腺腺瘤、20例甲状腺癌组织中LN的表达,对LN表达率作两两比较。结果LN在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与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LN在甲状腺癌细胞及出现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中的乳头状腺瘤细胞胞浆中有表达。结论LN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作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LN免疫反应物出现于肿瘤细胞胞浆很可能是良性肿瘤转化为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层粘连蛋白在宫颈基膜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不同宫颈组织基膜中LN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基膜中LN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3. LN在不同病理分级的宫颈癌组织基膜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基底膜LN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无关,与宫颈癌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临床判断宫颈癌分化程度高低的参考指标.基底膜LN表达异常有助于判断宫颈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其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选择受体67LR)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法检测4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其中包括子宫内膜癌30例(75.0%)、10例正常内膜例(15.0%)组织中LN和其LN-R的表达。结果 LN及LN-R的阳性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67L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有正相关性,L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有负相关性。层粘连蛋白LN和层粘连蛋白受体LN-R在子宫内膜癌中有望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刘敏  王超  邢邯英  王杏 《河北医药》2015,(2):174-176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KK/Upj-Ay小鼠分为模型组与通心络高、中、低剂量(4、2、1 g/kg)组,每组10只,灌胃途径给药,持续12周;另取10只C57BL/6小鼠作正常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FN、LN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FN、L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LN、FN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通心络低、中、高各剂量组LN、F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LN、FN的表达从而改善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纤维粘连蛋白、整合素β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纤维粘连蛋白、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的诊断及恶性程度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组织标本、15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纤维粘连蛋白、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纤维粘连蛋白和整合素β1均不表达。②纤维粘连蛋白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67%(19/60)并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③整合素β1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24/60),并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P<0.05)。④纤维粘连蛋白和整合素β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0.312,P<0.05)。结论①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整合素β1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②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纤维粘连蛋白、整合素β1的表达有助于胶质瘤患者的诊断及恶性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17.
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是决定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层粘连蛋白(LN)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对基膜组成和完整性以及细胞形态、增殖、分化及迁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这些作用多是由层粘连蛋白受体(LN-R)介导完成。现就LN及LN-R对肿瘤转移和预后的有关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宋丹妮  蒋绍艳  史玉朋  常宏 《中国医药》2011,6(9):1110-1112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诱导剂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能力,以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能力.结果 获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传至第3代细胞纯度可达97%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44、CD105、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80、CD86呈阴性表达.经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后细胞油红O染色呈现阳性.结论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bMSCs,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bMSCs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萍  宋琦 《贵州医药》2002,26(10):878-879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腺样囊性癌的某些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超敏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1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结果: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型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葛根素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B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分离主动脉,HE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主动脉内膜基膜粘连蛋白B1 mRNA表达.结果:造模2组大鼠均出现血脂异常及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葛根素能改善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降低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1 mRNA表达(P<0.05).结论:葛根素具有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