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亚婷 《西部中医药》2008,21(10):26-26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不寐的疗效。方法:以耳部的肾、心、神门、脾、交感皮质下为主穴并辨证加减,用王不留行贴压,治疗不寐患者82例,每隔3日更换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69例,占84.1%;好转12例,占14.6%;无效1例,占1.3%,总有效率98.7%。结论:用耳穴贴压治疗本病,疗效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张凡凡 《河南中医》2015,35(1):92-93
目的:观察盘龙刺结合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盘龙刺结合走罐治疗,常规消毒,从上至下,取双侧T1-L5华佗夹脊穴,左右交替进行针刺,直刺0.5~1寸,手法采用补法,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期间行针2~3次,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针刺结束后,行走罐疗法。结果:20例患者中,显效7例,占35.0﹪;有效13例,占65.0﹪;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盘龙刺结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明显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巍  谭洛  王淑琴 《世界针灸杂志》2013,23(2):48-50,54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杼,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治疗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肺俞、膈俞、肝俞、章门等穴,循序闪罐3~5分钟后,膈俞穴刺络放血,1次/d,3次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27例患者治愈25例,好转l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6.30%。结论:闪罐合膈俞穴刺络放血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次移穴留针拔罐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头皮足运感区采用2.5—3寸毫针向前平刺1.5寸,留针30min;次醪穴采用2.5~3寸毫针,快速进针0.5~1寸,留针30min,并用2号透明玻璃火罐2个,采用闪火法,将火罐交替吸附于患儿腰骶部双侧的次醪穴处,留罐8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t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头皮针配合次移穴留针拔罐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J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2.73%,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透刺配合隔姜灸对顽固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耳体穴配合治疗神经性耳聋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亚婷 《西部中医药》2008,21(12):27-28
目的:观察耳体穴配合治疗神经性耳聋的疗效。方法:以针刺体穴及耳穴为主治疗神经性耳聋患者32例,1次/d,10次为1个疗效,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12例,占37.5%;好转17例,占53.12%;未愈3例,占9.38%;总有效率90.62%。结论:耳、体穴配合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疗法。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治疗一次,治疗5天后停用;针刺每日治疗一次,每次留针30min,每周治疗5天.1月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8.5%,痊愈率为66.2%。提示:翳风穴刺络放血加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下针围刺加点灸、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镇痛及促进疱疹结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治疗如下:①常规消毒皮损部位,在疱疹周围用1.5寸毫针围刺,留针30min,1次/日;②将直径3mm的麻绳用麻油煮沸干燥后备用,用时将麻绳一端点燃,吹灭明火,沿疱疹周围每隔5厘米点灸一壮;③以梅花针重扣皮损局部,以皮肤出血为度,然后拔罐,拔罐数根据皮损大小而定,将皮损拔满火罐为止,留罐5~10min,以拔出每罐拔出黑血2~3ml,局部皮肤充血发紫为佳。拔罐后局部皮肤水汪汪消毒。皮下针每日1次,刺络拔罐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膏外涂患处,5~6次/日;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日;肌肉注射聚肌胞注射液2mg,隔日1次。两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痊愈2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痊愈11人,好转13人,未愈6人。有效率80.00%。结论:皮下针、点灸及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仓透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面瘫患者56例,采用地仓穴透刺穴位埋线治疗,每20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29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到91.07%,愈显率达80.36%。结论:地仓透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梅花针局部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诊断、纳入标准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在病变局部以梅花针叩刺至发红或出血,之后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39例,占82.98%;显效5例,占5.15%;有效0例,占0.00%;无效3例,占6.38%;总有效率为93.62%。结论:梅花针局部叩刺配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睑结膜及颊粘膜刺血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崇勇 《四川中医》2005,23(1):88-89
目的:观察运用杨氏睑结膜及颊粘膜刺血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运用睑结膜及颊粘膜刺血疗法为主。结果:治愈6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8%。结论:运用杨氏睑结膜及颊粘膜刺血为主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盘龙刺法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根据病情予盘龙刺或双盘龙刺法治疗30分钟,每日1次;针刺后予药物外敷穴位或患部2~4小时,隔日1次;2周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治疗前后及各个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评分标准都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疗程间比较,各个疗程后有效率均有提高,但第1疗程和第3疗程间有统计学意义x32=14.796.63,P0.01。结论:盘龙刺法配合中药敷贴的治疗方法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及体征,随着疗程的增加有效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56例患者予息风通络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煎取500mL,分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可用3~5个疗程。结果:临床痊愈15例,占26.79%;显效22例,占39.29%;有效14例,占25%;无效5例,占8.93%;总有效率为91.07%。结论:息风通络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吕翠岩  丁舟 《北京中医药》2007,26(12):793-79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不寐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顽固性不寐患者,予自拟中药方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艾司唑仑(舒乐安定)1片(1 mg)睡前服;并配合针刺神门、三阴交、百会等穴位日1次.对照组40例单纯服艾司唑仑1片,日1次.两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结果 服用1个疗程后,第6天两组睡眠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没有显著性差异;第28天中药组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不寐组优于单纯服艾司唑仑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穴以内膝眼、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用不同规格的不锈钢毫针,刺入穴位后,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在穴位上施灸,每穴2~3壮,灸治以患者感到穴位皮肤舒适为度,约30min灸完取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5~7天,进行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愈25例,占33%;显效40例,占48%;有效14例,占17%;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结论:温针灸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针刺组患者行针刺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针刺主穴取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冲,配合辨证配穴,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1次,针刺治疗结束后,在患者头部连接脑病康复治疗仪,选模式B,虚证患者选择弱刺激,实证选择强刺激,每次治疗2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方法及疗程同针刺组。结果:120例失眠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治愈24例,占40%;显效16例,占26.7%;有效17例,占28.3%;无效3例,占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6例,占10%;显效7例,占11.6%;有效19例,占31.7%;无效28例,占46.7%;总有效率53.3%。组间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脑病康复治疗仪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联合面部刺络放血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和中药面膜外敷法治疗,针刺治疗和午药面膜外敷,3次/周,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面部刺络放血2次/周,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及中药面膜外敷配合面部刺络放血治疗痤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止汗散敷脐治疗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每晚于患儿洗澡后、晚睡前取等比例五味子、五倍子、牡蛎等中药粉末1g置于患儿脐部(神阙穴),并用无茵粘贴敷料固定,次晨取下,每晚贴敷治疗1次,5天为1疗程。治疗1~3疗程。结果:395例汗证患儿经过3疗程治疗,治愈277例,占70.1%;好转67例,占17.0%;无效51例,占12.9%;总有效率为87.1%。其中第1疗程(5天)治愈82例(20.8%),第2疗程(10天)治愈239例(60.5%),第3疗程(15天)治愈277例(70.1%)。结论:中药止汗散敷脐治疗小儿汗证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张倩 《中医研究》2014,(5):54-55
目的:观察平行透刺联合电磁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32例,采用平行透剌方法(肩髃透臂臑、肩髎透臑会、肩前透肩贞、肩贞透肩前、阿是穴、合谷)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中途行针1次,1d1次.针刺结束后给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蜀水牌,重庆蜀水仪器厂,CQS-28-D)治疗,照射30 min,1d1次.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8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88%.结论:平行透刺联合电磁波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