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和级别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人员数量和结构现状及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普查,获取全国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人员基本资料,分东中西部和省市县级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全国平均每卫生监督机构行政后勤岗位6.19人;行政后勤岗位人员年龄集中在30~49岁;专科和无学位人数最多,分别占35.49%和64.2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数最多,占18.87%。结论:行政后勤岗位卫生监督人员年龄梯度不合理,中、西部地区和县级学历和学位水平低,不同地区和级别专业结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中学校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设置情况、人员数量和结构现状,分析其差异及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普查,获取全国学校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员基本资料,分东中西部和省市县级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从学校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的总体情况来看,设岗机构比例以西部和县级最低;东部和省级的人员学历学位水平较高;东部和市级人员专业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比例最高。结论:学校卫生监督和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员配备存在不足,同时其数量和结构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之间存在差异,且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大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中食品安全监督岗位的设置情况及人员数量、学历、学位、专业等基本信息,分析其差异及存在的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督岗位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从普查获得的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基本资料中,选取食品安全监督岗位人员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全国仍设有食品安全监督岗位的卫生监督机构已不到调查机构总数的一半,设岗比例以中部和省级最高,东部和县级最低;人员均数为7.08人,以西部最少,省级最多;学历在专科以上的比例为69.64%;无学位比例超过七成;专业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为最多,占31.36%。结论:中部地区和市级机构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移出相对较慢,应加快调整步伐。在既有模式下,人员配备在西部地区明显不足,应予以有效补充;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中部和县级;所学专业差异较大,以东部和省级的构成相对较合理,中部和县级无专业人员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学历及专业构成情况,为推进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普查,获取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基本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省级卫生监督人员学历水平最高,本科以上人员比例为73.13%,具有学位的人员比例为73.07%;(2)从进机构所学专业来看,省市县人员比例差异较大的前三个专业分别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法学,从最后学位所学专业来看,省市县人员比例差异较大的三个专业分别是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专业变动人员比例最高的是县级卫生监督人员,为14.99%。结论:(1)不同级别卫生监督人员学历水平差异较大,但与机构职能定位较匹配;(2)不同级别卫生监督人员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与规划要求有差距。(3)不同级别卫生监督人员专业构成有差异,但与机构工作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应用SPSS13.0软件对样本卫生监督机构科室人力资源配置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在样本机构中卫生执法科室人员配置数最多.(2)各科室年龄梯度分布合理,行政后勤科室人员平均年龄最高.(3)综合业务科室、卫生执法科室和行政后勤科室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成递减趋势.结论 卫生监督人力资源分科室配置基本合理,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存在着科室差异和地区差异,西部行政后勤科室综合素质评分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中不同岗位监督员的专业变动情况,以期为卫生监督机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全国卫生监督员进行普查,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6.0分别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从省级到市、县级专业变动的比例依次升高,中部专业变动比例较东部和西部少;最后所学专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比例最高(29.99%),进机构时所学专业为临床医学的比例较高(17.13%)。结论专业变动集中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法学和无专业;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之间专业变动差异较大,西部和市、县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卫生监督人员岗位分布情况,为探索人岗匹配条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通过普查,获取全国卫生监督人员的基本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分类别来看,卫生监督人员岗位分布主要集中于卫生执法类(69.34%),从具体岗位来看,综合监督的人员数最多(26.31%);(2)学历水平方面,从事综合业务类人员学历水平最高,大学以上学历比例为44.99%,具有学位人数的比例为44.82%;(3)4类岗位的人员所学专业分布上有所差异。结论 (1)岗位人员配置比例基本合理;(2)不同岗位人员学历水平、专业结构基本满足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全国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人员的年龄、学历、学位和专业等基本信息,以期为综合业务岗位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全国卫生监督员进行普查,抽取综合业务岗位人员基本信息,利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全国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人员年龄集中在30~49岁,42.21%的是大学本科学历,无学位的占55.18%,有31.22%的最后专业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结论: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卫生监督机构综合业务岗位人员的数量、年龄、学历、学位和专业分布有差异。其中,中、西部和县级机构人员均数较少,且学历、学位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学校卫生与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员结构。方法:通过普查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学校卫生监督与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员基本资料,分别对比不同区域、县市学校卫生与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员设置情况。结果:从全国学校卫生监督与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设置上看,中、东部机构设置比例较西部高,省比县市高;东、中部省级人员学历水平高。结论:鉴于学校卫生监督与传染病防治监督岗位人员素质以及配置比例不同,出现了地区与省市差异,反映了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依然较落后,需要提高对人员素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为了理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岗位分类与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其特点的专业行政执法机构岗位职系 和管理规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在政策层面对卫生监督机构职责、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岗位分类进行了梳理。 焦点小组邀请20人参与小组会议讨论,并进行文献回顾,在政策层面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岗位设置进行讨论、分析、核 实,结合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监督所的实际工作情况,总结了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岗位设置的具体分类、结构比例、岗 位等级、专业方向与职级等。结果:目前,虽然卫生监督机构的部分职能、职责有所调整,但是公共卫生监督、医疗卫生监 督、卫生健康许可、卫生法制稽查、重大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主要职能依然清晰。卫生监督机 构从事卫生执法工作和部分与执法活动相关的综合业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比较明确,但对行政后勤等执法辅助岗位 的岗位职责、设置比例、晋升机制等尚不明确。结论:因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性质和人员身份不同,因此管理体制、晋升 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性质的人员没有统一的管理、晋升体制。应细化不同岗位职责,设置独立、统一的卫生监督机构人 员岗位职级与等级并制定配套的管理机制,实施更为精细的专业化管理,将有利于专业执法机构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数量及编制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9年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员数量情况,包括人员总数、执法人员数量,卫生监督机构编制等基本情况。方法通过分析普查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取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及其人员的相关信息。结果 (1)全国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平均每万常住人口拥有0.75名卫生监督人员;(2)全国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数量不足,平均每万常住人口拥有0.52名执法人员;(3)卫生监督机构总体上空编、编缺、超编现象并存。结论 (1)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应继续加强队伍建设;(2)卫生监督机构编制不足,建议充分利用现有定编并扩大编制数量。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卫生监督执法绩效考评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正确评估深圳市卫生监督执法情况,深圳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参考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方法,以卫生部《卫生行政执法考核评议办法》为依据,摸索建立深圳市卫生监督执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初次应用于对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考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全国医疗机构监督、采供血卫生监督岗位设置情况及人员的学历、学位和专业基本信息,为医疗机构监督、采供血卫生监督岗位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对全国卫生监督员进行普查,获取医疗机构监督、采供血卫生监督岗位人员基本信息,利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疗机构监督设岗比例西部和县级最低,分别占42.84%和41.37%;采供血卫生监督设岗比例中部和县级最低,分别占3.57%和3.54%,且人员均数不足2人;人员学历均以专科为主;学位均以无学位为主;专业均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为主。结论:全国已有部分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采供血卫生监督岗位,但部分机构的人数还不足,需继续加强人才建设;人员的学历学位水平较低,无专业人员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血液安全及执法监督现状,为做好血液安全执法监督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北京市10家血站;从事血液安全执法71名监督员;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涉及临床用血的31家医疗机构家。结论在采供血方面,血站的设置规划、街头采血、血液运输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或存在血液安全隐患;在临床用血方面,输血科的建设、血液来源、临床输血与审批不符合相关规定或存在薄弱环节;在血液安全执法监督方面.监督职能尚未到位、监督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 603株分离自7个省、市、自治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确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地区所占的比例。结果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定义,1 60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 158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72.24%。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最高为92.59%,其后依次为西藏(90.38%),吉林(89.88%),陕西(80.00%),新疆(65.36%),广西(55.29%),福建(54.50%)。结论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菌株,但是不同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北方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6.
2010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启动公务员分类改革,按照职位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将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专业技术三大类别。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行政执法工作日趋复杂,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部门职系建设,研究将专业背景要求较高的职位设为专业执法职系。目前,针对专业职位建设的研究鲜有所闻,为此,作者在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深圳市卫生监督机构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工作为例,指出传统综合执法职系的不足,论述如何建立卫生监督专业执法职系,论证专业执法职系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