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两型钩端螺旋体外膜疫苗人体免疫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钩端螺旋体 (钩体 )外膜疫苗免疫后的人体免疫水平 ,我们对两型钩体外膜疫苗进行了免疫后 1年抗体水平和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现简报如下。1 钩体疫苗和观察对象 钩体外膜疫苗 ,含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每型含量为 2 0 0 μg/ml,批号 :930 0 1、930 0 2。钩体菌体疫苗 ,其菌型与配比同钩体外膜疫苗 ,菌浓度为各含 1 5亿 /ml,批号 :930 0 3,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为本县非钩体病流行区、未接种过钩体疫苗的中学生 ,年龄 15~ 16岁 ,健康 ,无禁忌证。来自本县职业中学、第三中学和城…  相似文献   

2.
1993—2000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四川省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菌群分布,掌握菌群动态,为钩体病的科研和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为钩体菌苗生产提供流行菌株。方法:按全国本病监测方案,从病人和带菌动物中分离钩体,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进行检定,结果324株钩体分属8个血清群。即黄疸出血、七日热、秋季、澳州、流感伤寒、波摩那、犬、爪哇群。另从水牛尿中首次检出七日热群钩体2株。结论:黄疸出血群钩体仍为四川省人间钩体病流行和啮齿食虫目动物携带的主要菌群,占81.48%。趴齿食虫目仍为主要宿主动物,尤以黑线姬鼠为四川稻本病主要传染源,水牛是七日热群钩体病的重要传染源和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建德县从蛙肾中检出七日热群钩体,为我省首次证实了青蛙是七日热群钩体的保菌宿主。对本省目前钩体血清型别的更选和开展防治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1988-1989年钩体病疫源地调查,结合防制开展实验室研究,分析在我市的流行特征。结果表明我市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为自然疫源地,传染源为啮齿目,高山姬鼠为主,“稻田型”为主要流行形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9-10月降雨量多,收割水稻时期发病呈高峰期,发病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人间流行菌群与鼠间基本一致,从106份病人血清分离17株钩体菌以黄疸出血群为主,占76.47%,其次为七日热群七日热型、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调查研究四川省1993-2001年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传染源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全省选择10个监测点,进行钩体病主要传染源调查。结果 黑线姬鼠带菌率占第1位。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首次从牛尿中检出七日热群钩体。结论 鼠密度,鼠带菌率,带菌鼠密度分别与钩体发病率呈正相关。黑线姬鼠是四川省稻田型钩体主要传染源,耕牛作为七日热群钩体宿主和重要传染源应继续调查。  相似文献   

6.
自1958年我区首次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以来,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乃至暴发。自1960年起,开展了系统的防治、监测与调查工作。为了解近10年我区的钩体病流行情况,我们对我区1980~1989年人与动物钩体流行菌群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人群钩体菌群(型)共采集钩体病人血标本1041份,分离出钩体332株,检出率31.89%。经鉴定属干黄疸出血群、秋季热群、七日热群、澳州群、爪哇群、犬群、流感伤寒  相似文献   

7.
1958~1987年四川省钩端螺旋体血清群型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括了四川省1958~1987年间钩端螺旋体(下称钩体)血清群型分布。7 560株钩体病人株和动物株分属16群35型。病人间以黄疽出血群赖型(Lai)为主要血清群型,一般较稳定,仅少数地区不同年度曾出现主要血清群更迭。带菌动物虽然复杂,以啮齿食虫类及家畜为主要宿主动物,前者主要携带黄疽出血群,后者主要携带波蒙那群。其中尤以黑线姬鼠为我省鼠类中优势种,携带钩体与人间主要流行群型一致,系四川省钩体病主要传染源。另对主要菌群更迭原因、蛙作为七日热钩体病传染源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制定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监测点采集的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进行15群15型钩体抗体检测.结果 2011年各监测点共采集1111份健康人血清,经检测含10个血清群钩体抗体,钩体的抗体阳性率为21.06%.澳洲群占39.60%、黄疸出血群为37.92%、秋季群7.72%、七日热群7.38%.峨嵋、雅安2个监测点的抗体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 全省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水平较往年低,存在发生局部钩体病流行的条件,应积极做好钩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四川省江油市1995年9月,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暴发流行期间,首次从33例病人血液标本检出钩体7株,阳性率为21.21%,分属二个血清群三个血清型、黄疸出血群黄疸出血型5株,赖型1株,七日热群棉兰型1株。培养鼠肾225份,检出钩体31株(待定1株,失传1株),阳性率为13.78%,以黄疸出血群赖型为主要血清型,病原体带菌宿主以黑线姬鼠为主,为我市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携带钩体与本次钩体病暴发流行人间主要流行菌群和型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雅安市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掌握菌群动态,为钩体病的科研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四川省和全国钩体病监测方案,从患者和带菌动物中分离钩体,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钩体菌种检定程序进行检定。血清标本用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测试其各型钩体抗体滴度。结果雅安市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群及高山姬鼠为优势种群的2种疫源地。423株钩体菌株,分属黄疸出血群、秋季热群、七日热群、爪哇群、澳洲群、犬群、流感伤寒群、曼耗群8个血清群。黄疸出血群仍为啮齿类动物携带的主要菌群,占59.34%,秋季热群居第2位,占22.93%。人间钩体流行却以秋季热群为主要菌群,占41.08%,黄疸出血群次之,占33.51%。结论这种主要菌群变化的趋势,可能与雅安市钩体监测点更换有关。提示雅安市应在2种不同鼠类优势种群区域各设监测点一个,坚持钩体菌群监测,多方探讨并掌握钩体病的流行规律,从而更有效的预测并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肠螨病流行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肠螨病在深圳市部分人群中的流行情况及病原螨种类。方法:询问病史、粪检(饱和盐水漂浮法)及对部分螨阳性者进行血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对928人作粪检,螨阳性者59例,检出率6.36%,检出的螨经鉴定有8种,即腐食酷螨、粗脚粉螨、甜果螨、家食甜螨、隐秘食甜螨、粉尘螨、屋尘螨和谷跗线螨。肠螨病患者中有28例作了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计数均数为0.69×109[(0.36~0.74)×109]/L,分类中其构成比均数为0.08(0.04-0.10)。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脓血便、腹部不适、乏力和精神不振等。结论:深圳市从事特定职业的人群及儿童中,肠螨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对特定职业人群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2.
军营一起腺病毒暴发的流行株分离和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1997年8月30日~9月上旬某军营暴发的一起流感样疾病,迅速明确疫情和找出病原体及血清学依据。方法:应用主要呼吸道病毒抗原桥联快诊技术和病毒分离以及双份血清学检测技术。结果:32例患者分泌物中有11例检出腺病毒(Adv)抗原,30例分泌物标本全部分离出病毒流行株,流行株仅与抗腺病毒共同抗原单抗结合(IFA+++)。30例患者的双份血清分别与流行株作用,有28例患者血清抗体出现≥4倍升高。30例密切接触者血清与流行株作抗体检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高达51.2。结论:结果证实此次流行病是军营新兵的腺病毒暴发流行,流行株属腺病毒那个亚型,尚需进一步鉴定分析。  相似文献   

13.
Diagnosis and epidemiology of leptospiro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ptospirosis is a zoonosis found worldwide, the main reservoir of which is the rat. Human infection generally results from exposure to contaminated river or lake water or animals. Around 600 cases are diagnosed per year in France. Half of these cases occur in French overseas territories, where the incidence can be more than 100 times higher than in mainland France. Leptospirosis has been under-diagnosed because of non-specific symptoms, inadequate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lack of readily available quick and simple diagnostic tests. Most cases of leptospirosis are currently detected by PCR amplification of bacterial DNA from the blood during the first week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or by detection of antibodies during the second week of the disease. More than 300 serovars have been identified among leptospires, including serovar Icterohaemorrhagiae, the most frequent in human infections. Leptospirosis remains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one century after discovering the causative agent. Leptospirosis is expected to become more important due to a rapi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lums), global warming, and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floods).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长泰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监测点钩体病的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年福建省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点长泰县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动态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群与健康人群钩体免疫水平进行调查。[结果]监测点未有疫情报告。监测点平均鼠密度为6.71%;黄毛鼠占52.88%,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为79.07%,感染菌群主要是爪哇群、波摩那群;从黄毛鼠中分离出3株钩体(爪哇群2株、澳洲群1株)。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16.08%,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渐增高(P〈0.01),菌群较为分散。[结论]长泰县监测点是钩体病的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为黄毛鼠,健康人群感染菌群复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渭南市98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渭南市98年10起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本市食物中毒发病率较97年高;农村较城市多发;食物中毒主要由微生物和化学性引起,且化学性死亡率较97年高;中毒食品我为肉与肉制品及农药或鼠药污染的食品。结论:应重视农村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科学管理农药及鼠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大连地区165例各期石棉肺作了统计分析。首先在对发病工种的统计中发现,除石棉肺常见发病行业外,对石棉尘间接接触者亦有许多发病,所以作者主张今后应扩大普查面。其次,着重介绍了石棉肺的主要X线表现,同时对胸腹斑作了较多的分析讨论,强调了胸膜斑在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2008年10月武汉市一起霍乱疫情的应急处置经过,并进行探讨。[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确诊病例及开展调查处理。[结果]该起疫情共发现1例霍乱O139病例(临床分型为典型病例、中型)、2例健康携带者。经对患者及健康携带者的隔离治疗、疫点消毒、共同暴露人群的居家医学观察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虽然疑似感染源虽未能检出阳性标本,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可能为发病前一天的一次聚餐时感染。  相似文献   

18.
德保县暴发性旋毛虫病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广西德保县北站屯56名村民因生食腌酸猪肉发生暴发性旋毛虫病,发病率为100%,死亡4例,死亡率为7.1%。52例采用阿苯达唑连续两个疗程治疗,全部治愈。为此,应加强对旋毛虫病的防治知识宣传和屠宰生猪的检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脑炎/脑膜炎的流行特征与病原谱,为全国范围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重要的现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石家庄市5个县为项目县,选择其中的6所医院为监测试点医院,开展疑似脑炎/脑膜炎病例报告、登记工作、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工作。[结果]2007年5月~2010年3月累计报告急性脑炎/脑膜炎患者631例,年发病率为9.87/10万,年病死率为0.22%。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为1.51:1,平均年龄11.71岁,81.62%的病例小于15岁,城乡分布比为1:1.74,各月都有病例发生,但3~11月相对较多。38.99%病例接种过乙脑、流脑、Hib疫苗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78.92%的病例在标本采集前使用了抗生素。82.52%的实验室确诊监测病例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谱的前5位依次为肠道病毒、乙脑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出实验室确诊的细菌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的主要病原为肺炎链球菌、Hib、奈瑟氏球菌,其中Hib导致的脑膜炎首次在河北省检出。新型隐球菌是真菌性脑炎/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初步了解了急性脑炎/脑膜炎的流行特征与病原谱。对于进一步研究急性脑炎/脑膜炎及其他症状群的流行病学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全国的疾病症状监测及相应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