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了解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宝山区25家幼托机构,对268名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427名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66.56%)高于儿童家长(6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4,P<0.01);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未注册幼儿园工作人员(x2=107.38,P<0.01).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而上升(x2趋势=15.79,P<0.01);工作人员的健康行为形成率(88.33%)高于儿童家长(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6,P<0.01).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对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重症病例早期症状知识了解相对不足,儿童家长则对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重症病例的早期症状、传播途径和是否有特效药物知识了解甚少.勤晒衣被在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中形成率均较低.11.71%的儿童家长认为儿童患手足口病后可以继续上学.卫生部门的宣传、电视、广播是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和儿童家长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 未注册托幼机构教师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掌握较差,应加强指导与培训.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症状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成都市幼教人员手足口病知信行及其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控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在全市随机抽取116所托幼机构中的474名幼教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手足口病高发组和低发组各58所(根据全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结果 99.37%的幼教人员认为手足口病有传染性,知晓手足口病一般症状有发热、手足有皮疹、口腔出现疱疹分别占93.88%、74.47%和69.83%,完全知晓上述3类临床表现的人员占51.48%。认识到手足口病可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空气飞沫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4.09%、44.30%和80.80%,对3种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完全知晓率为29.54%,低发组幼教人员对于密切接触及完全知晓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高于高发组幼教人员(P0.05)。关于消毒、晨午检等8项防控信念正确持有率均达到98%以上。幼教人员洗手相关行为率均85%以上,90.72%有让儿童勤洗手的习惯,71.94%保持教室和午休室通风,低发组幼教人员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比例高于高发组(P0.05)。结论成都市托幼机构幼教人员具有一定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和良好的防控信念行为,但部分幼教人员尤其是高发幼儿园幼教人员在传播途径等方面认识存在误区、正确洗手等行为率较低,应加强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余杭区部分儿童及家长手足口病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余杭区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规划、实施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余杭区余杭镇3个村(居委会)居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儿童家长及3—6周岁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7.52%,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19%。本地儿童家长与外地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居民最喜欢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为电视;半数以上居民最想了解的知识是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结论手足口病健康教育要选择受居民欢迎的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别要加强对外地人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泉州市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为防病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手足口病知识问卷对家长进行调查,用SPSS 17.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家长总知晓率为74.0%,城市家长知晓率(78.1%)高于农村家长,女生家长知晓率(76.1%)高于男生家长(70.7%);获得手足口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和卫生宣传.结论 家长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知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所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等干预实验,对照组不采特殊干预方式,仅为学校正常的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家长均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卫生行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51.77%、77.75%、52.81%和92.48%,对照组上述4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90%、62.34%、36.66%和80.55%,经比较,两组人群间该4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1、24.36、22.35和23.17,P0.01);干预后人群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3项知晓率分别从70.89%、66.74%和64.03%提高到79.00%、76.09%和77.75%(χ2分别为7.99、9.86和21.28,P0.01);干预组家长认为儿童不吃生冷食物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干预后提高到81.50%,与对照组相比(69.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纠正幼儿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改变有较大改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卫生防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对辖区所有街道分别随机抽取3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居住半年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各半,共计1 29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4.7%,防控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为82.7%,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知晓率为65.3%,老年人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6.2%,女性健康行为形成率高于男性。结论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慢病非传染性疾病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充分利用三级健康教育网路,积极宣传重点卫生防病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绵阳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情况及EV71疫苗接种意愿,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在绵阳市按东、南、西和北4个方向分别选取梓潼县、涪城区、安州区和江油市共4个县区,随机抽取5岁以下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回收817份有效问卷。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5.96%,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家长知晓率高,城区知晓率高于乡镇,有手足口病病史的儿童家庭知晓率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医院或社区(53.91%),其次为网络(49.81%)、电视(48.66%)。对772位听说过手足口病疫苗的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愿意给孩子接种的597位(77.33%)。结论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所了解,但是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应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和EV 71疫苗相关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民权县学龄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和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南省民权县一家幼儿园和两个社区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807份,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为53.3%,行为养成率为45.0%。知晓率较低的问题是重症病例早期识别(24.7%)、病原(39.9%)、隔离期限(48.1%)。行为养成率较低的是玩具消毒(48.5%)、高发季节检查儿童口腔(54.5%)、儿童洗手(5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275)、居住农村(OR=0.305)、托幼儿童家长(OR=1.685)、儿童既往感染(OR=1.010)、家长职业与医学相关(OR=2.320)、通过专业人员或机构获得相关知识(OR=1.568)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男性(OR=0.455)、居住农村(OR=0.349)、托幼儿童家长(OR=1.028)、家长本科及以上学历(OR=2.215)、家长年龄≥30岁或<40岁(OR=1.843),儿童既往感染(OR=2.188)、家长职业与医学相关(OR=1.619)是行为养成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民权县学龄前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养成率不高,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养成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闸北区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其对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相关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托幼机构卫生老师对2014—2015学年闸北区南片新入园的幼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6.12%。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籍贯的家长间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幼儿曾患病(OR=1.437)、家庭月平均收入(OR=1.301)、户籍(OR=1.784)和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OR=1.293)是影响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的主要影响因素。幼儿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相关知识的途径前3位依次为托幼机构、网络、家人或朋友。幼儿家长最希望获取的健康教育内容前3位依次为手足口病防病知识、手足口病基础信息和消毒隔离知识。结论闸北区南片新入园托幼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知晓率偏低。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新入园幼儿家长的特点和需求,依托托幼机构和网络等渠道及早开展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的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在昆山市城区,抽取2所公办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对335名幼儿园教师和852名入托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335名幼儿园教师和852名入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儿童家长为67.24%,幼儿园教师为85.73%(P<0.01);健康行为形成率,儿童家长为86.25%,幼儿园教师为98.04%(P<0.01);认为儿童患病后应去医院就医者所占比例,儿童家长为93.19%,幼儿园教师为94.93%;获取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为新闻媒体者所占比例,儿童家长为76.53%,幼儿园教师为79.70%。[结论]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儿童家长不高,幼儿园教师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江川县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全县辖区内所有0~5岁的儿童家长按照调查对象名册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9349人,患病儿童家长365人,未患病儿童家长8984人;男女性别比为1∶1.98;家长年龄以30~39岁年龄组最高(62.8%);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5.3%,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的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5.7%,患病家长与未患病家长健康行为行成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儿童家长最喜欢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结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认知较好,但健康行为行成率较低,应针对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家长喜欢的途径开展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未患病儿童家长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顺义区幼教人员手足口病知信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托幼机构教师手足口病知识、防控信念和日常行为现状,为制定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区25个乡镇中随机抽取托幼机构教师216名,进行手足口病有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手足口病一般症状有发热、手足有皮疹和口腔出现疱疹的知晓率分为76.4%、99.1%和85.6%,有65.7%的教师完全知晓上述3类临床表现。粪口途径,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空气飞沫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57.4%,86.1%和67.1%,完全知晓上述3种途径的占37.0%。10项防控信念调查中各单项信念正确持有的比率均在90.0%以上,各项均正确持有的比率为83.8%;8项日常行为调查中各单项行为正确持有率均高于92.0%,各项均正确持有的比率为81.9%。在教委注册的托幼机构教师、高学历教师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正确信念和行为持有率明显高于未在教委注册托幼机构教师和低学历教师。结论顺义区托幼机构教师具有一定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和良好的防控信念行为,但部分教师尤其是在教委未注册托幼机构教师对手足口病基本知识认识存在误区,正确的信念和行为持有率较低,应加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昆明市5岁以下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现状,探讨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昆明市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疫苗接种点,对5岁以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46%.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为73.8%,要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长(P<0.01).目前手足口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61.36%),将来最希望的来源除电视(49.77%)外,还有手机短信(37.37%).家长的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在70%以上,家长最想了解的知识是“如何预防手足口病”(70.14%).结论 社区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差异,应根据家长情况,针对认知薄弱环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以有效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周口市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看护人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择我院436位手足口病患儿的看护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问卷方式,对手足口病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知晓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的人员占85.1%(371/436)。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全部知晓率为3.4%(15/436)。6项手足口病健康信念全部持有率为66.7%(291/436)。6项手足口病正确行为全部持有率为9.4%(41/436)。不同性别、居住地、看护人类型、职业人群的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均差异显著(P均<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均差异显著(P均<0.05)。不同月收入人群的信念得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口市3岁以下手足口病患儿的看护人手足口病防控信念较好,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行为持有率均较低。女性、居住在城市、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看护人为父母、从事医疗卫生相关职业是影响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信行状况,为今后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岛市市北区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6所幼儿园,对大中小班所有在园儿童选与其关系最密切的一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双录入,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调查2 203名儿童家长,对于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传播途径和有效隔离期的知晓率均在70%以上,对于高发季节和重症的提示表现知晓率仅在50%左右。70%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疫苗有接种意愿,但是如果疫苗只针对一种型别病毒时,仅有35%的家长愿意继续选择接种。大众渠道例如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仍是家长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渠道。结论不同区域托幼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控态度存在差异,应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有效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知晓水平和防控态度,降低托幼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孙磊  王燕玲  纪颖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0):1173-1176
了解北京市流动儿童的健康特点和健康教育需求,为促进流动儿童和儿童整体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整群抽取北京市2区共8所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家长共1 641对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就读于公办和民办打工子弟小学的流动儿童分别有19.9%和28.7%超龄在学.民办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亲文化程度状况较差.儿童贫血患病率均达控制目标,儿童超重、肥胖情况较重;公办小学户籍儿童、幼小学流动儿童、公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龋齿和视力不良情况组间差异较大.4组学生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普遍高于行为形成率,健康知识知晓内容缺乏全面性和深入度.结论 北京市在校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整体有提高,民办打工子弟小学流动儿童是较薄弱的群体.应重视儿童视力不良、超重、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充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认知度、态度及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3所幼儿园抽取部分幼儿家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调查411名家长,64.72%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处于一般认知,16.06%完全无认知,仅2.43%的家长有确切认知。77.37%家长听说过,城市知晓率(83.91%)高于农村(69.33%);不同年龄段家长知晓率不同,其中30~34岁最高(83.18%),35岁以上最低(65.88%);不同职业家长知晓率不同,医务人员最高,农民最低;不同文化水平家长知晓率不同,学历越高知晓率越高。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网络、报纸。结论南充市大多数家长对手足口病认知较匮乏,态度及行为欠缺,应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提高知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儿童预防接种需求与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卫生政策,调整儿童计划免疫内容及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佛山市罗村街道0~6岁儿童预防接种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儿童家长对二类疫苗的需求状况、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儿童单苗接种率为92.7%~99.7%,“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0.1%;34.5%的家长表示能接受二类疫苗(计划外收费疫苗),有200名儿童家长(27.9%)会选择价格较贵的进口疫苗;716名家长中对预防接种知识6个条目均回答正确的人数为0,答对〉4个条目的家长有431人(6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在该地居住时间、家庭收支情况。结论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较高,均保持在90%以上,二类疫苗“接种贵”现象逐渐成为亟待解决问题,应加大预防免疫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变化,为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在暴发手足口病的某社区随机抽取50名5岁以下儿童家长,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儿童家长的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57.25%提高至73.25%(P0.05);到人口聚集地(排舞区)的危险行为从干预前的62.00%下降到36.00%(P0.05);88.00%的家长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有需求,最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工作忙碌是家庭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大难点(36.00%)。结论对手足口病暴发社区居民经过健康教育相关卫生知识及行为改变效果较明显,值得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托幼机构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对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在宁波市海曙区选择2014—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15家托幼机构作为干预组,以1∶1匹配形式选择15家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开展手卫生综合干预,对小班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两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进行描述和比较,收集两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并计算发病风险RR值。结果 887位儿童家长中干预组440人(49.61%),对照组447人(50.39%);父亲224人(25.25%),母亲639人(72.04%),(外)祖父母24人(2.71%);20~29岁组255人(28.75%),30~39岁组540人(60.88%),≥40岁组92人(10.37%)。干预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为78.10%、85.57%,对照组为78.80%、81.80%;干预组儿童手卫生行为总持有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3.13%、52.78%,对照组为44.07%、47.04%。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7,P0.001;χ~2=10.119,P=0.001)。干预前后干预组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96,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7,P=0.07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手足口病发病风险RR值为0.739(95%CI:0.612~0.892)。结论托幼机构手卫生综合干预能够提高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和儿童手卫生行为持有率,同时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