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入院血糖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关系。方法采集2008年1月—2009年6月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植入药物支架)的患者101例;分为入院高血糖组(血糖≥11mmol/L,30例)及入院血糖11mmol/L(71例)两组。除了糖尿病史外,其余临床基线资料无差异。结果入院血糖11mmol/L组的校正TIMI血流帧数显著高于入院血糖11mmol/L组〔(45.6±29.3)vs(33.6±16.9),P0.05〕,校正的TIMI帧数与入院血糖值有明显相关性(P=0.0025);心肌酶峰值(CK-MB)在入院血糖≥11mmol/L组明显高于入院血糖11mmol/L组〔(180.9±172.1)vs(326.3±260.7)〕。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入院高血糖与冠状动脉血流受损有相关性,入院高血糖是心肌梗死面积较大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富来  王笑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250-2251
目的 了解肺动脉扩张对AECOPD患者频繁入院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内科78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肺功能测定、影像学指标,将其分为频繁入院组和非频繁入院组,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频繁入院组FEV1占预计值%、FVC占预计值%,FEV1/FVC比值、主动脉直径低于非频繁入院组,频繁入院组肺动脉直径、PA/A>1所占比例大于非频繁入院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示PA/A>1为AECOPD频繁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肺动脉扩张(PA/A>1)对AECOPD患者频繁入院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0岁,因新鲜血便5 d入院。入院查体: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 mmHg,神志清楚,贫血貌,腹部平软,全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既往有饮酒病史。入院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GB)84 g/L,给予输红细胞悬液、止血、扩容等治疗,入院12 h后再次发生新鲜血便,共5次,共500 ml。心率升至124次/min,血压110/75 mmHg。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 ,6 1岁。血痰、血尿、全身疼痛 10余天 ,胸痛7h入院。患者入院前 10余天出现牙龈出血 ,伴咳痰、痰中带血 ,肉眼血尿 ,全身疼痛 ,入院前 1d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12 3g/L ,血小板 14× 10 9/L ,白细胞 2 0 0× 10 9/L ,分类中原始细胞占 0 98,于入院前 7h患者胸闷 ,前胸压榨样疼痛 ,大汗 ,持续约 1h后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2年前患高血压 ,血压最高达 2 0 0 / 10 0mmHg ,间断服药 ;间断出现劳累及情绪激动后胸闷、心悸 ,经休息后缓解 ,未经诊治。体检 :体温 36 2℃ ,脉搏 78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5 0 / 80mmHg…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3岁。因反复感冒、咳嗽1个月,不能平卧3d于2004年1月9日入院。患儿入院前1个月反复感冒、咽痛、咳嗽,曾间断用消炎止咳药,入院前3d咳嗽加重,咯白色泡沫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既往健康。入院体检:T35.6℃,P140次/min,R22次/min,BP95/55mmHg(1mmHg=0.133kPa),面色苍白,颈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58岁。间断上腹痛10d,黑便1周、呕血1d入院。患者入院前10d服用炎痛喜康后腹痛。1周前开始解黑便,1次/d。入院当日起床时突然头晕,心慌、出汗、继而呕吐暗红色胃内容500g。查体:BP 12/6.67kPa,P100次/min。贫血貌。上腹轻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72岁。因胸骨后闷痛伴头晕、乏力 2d入院。既往健康 ,嗜酒。入院后急查心肌酶谱示谷氨酸转氨酶134U/L ,乳酸脱氢酶 5 5U/L ,肌酸磷酸激酶 4 79U/L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2 3U/L ,入院前门诊心电图 (图 1、2 )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表现。入院后给予吸氧、硝酸甘油 +多巴胺、地塞米松、肠溶阿司匹林及二磷酸果糖等治疗 ,病情缓解后出院。图 1 入院时的 12导联心电图梯形图中数据分别为心房周期、PR间期、心室周期 =心房周期 +PR间期递增量图 2 患者入院时Ⅱ导联心电图梯形图分析患者入院当天门诊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图 1)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不同糖尿病状态下入院高血糖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PRN-15007233)。以2009年1月~2012年10月确诊为NSTEMI并行PCI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有糖尿病者及无糖尿病者,再根据入院血糖浓度将无糖尿病患者分为入院血糖144 mg/dl或≥144 mg/dl两组,有糖尿病患者分为入院血糖180 mg/dl或≥180 mg/dl两组。分别比较各组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与入院血糖144 mg/dl组比,入院血糖≥144 mg/dl组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与入院血糖180 mg/dL组比,入院血糖≥180 mg/dL组,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相比较,非糖尿病且入院血糖144 mg/dl组患者有最低的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糖尿病且入院血糖≥180 mg/dl组患者有最高的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入院血糖水平可作为NSTEMI行PCI患者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患儿1.5岁,因发现心脏畸形11月入院。入院时查体:脉搏136次/min,呼吸22次/min,身高76cm,体重7.5kg。四肢血压:右上肢95/55mm Hg(1mm Hg=0.133kPa),右下肢115/65mm Hg,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18岁,因腹泻1周,心慌、乏力、气短3 d,于2017年7月4日05:00急诊收入院。入院前外院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超敏肌钙蛋白T 6.42μg/L(0~0.1); 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 2147 pg/mL;考虑病毒性心肌炎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 2℃,P 92次/min,R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67岁。因股骨骨折,于2001年11月27日入院。一般情况可,既往无心血管病史,入院后查心电图正常。入院后给予相关积极治疗。12月4日出现恶心、呕吐等,测电解质钠126mmol/L、氯89mmol/L、钾3.5mmol/L、钙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26岁,因“中上腹隐痛4d伴呕咖啡色物3次,黑便1次”为主诉入院。既往体健,无特殊记载,未用过青霉素等药,但有“阿莫西林”过敏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化验:血常规:WBC7.3×109/L,GR45%,Hb72g/L,PLT88×109/L。肝功:ALT69u/L,AS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53岁,因"乏力伴全身疼痛1周"于2016年12月入院。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伴全身疼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1×10~9/L,血红蛋白(Hb)69 g/L,血小板(PLT)23×10~9/L。骨髓穿刺(骨穿)提示:原始细胞占93%。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呼吸20次/min,心率90次/min,血压108/59 mm Hg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间断心前区闷痛3d入院。既往有吸烟史30余年,平均20支/d,未戒。入院体检:呼吸1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心率80次/min,心律齐,心肺听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时急检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 23.3ng/ml,肌红蛋白51.1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6.44 ng/ml,脑钠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0岁。因胸痛5h入院。入院诊断:①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②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保守治疗,胸痛逐渐缓解。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67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mmHg。此后生命体征均平稳。但3d后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闷,当时神清,脸色苍白,血压90/60mmHg。心电图(图1)示:宽QRS波心动过速;Ⅱ、Ⅲ、aVF导联呈QR型。V1导联可见P波,与QRS波呈房室分离(见↓)。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38岁。因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6h入院。既往无心血管病及心动过速病史。入院体检 :体温 37.1℃ ,脉搏 98次 /min ,呼吸 2 3次 /min ,血压110 / 80mmHg。腹膨隆 ,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 ,中度腹肌紧张。B超检查示“脂肪肝、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改变”。CT检查示“急性胰腺炎改变”。血常规 :WBC 2 1× 10 9/L ,N 89%。血淀粉酶 :15 80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入院后行心电图检查示 :正常心电图。给予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等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该患者于入院后 16h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心慌、面色苍白 ,血压 75 /5 0mmHg ,血氧饱…  相似文献   

17.
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双肺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9岁,5年前间歇性上腹痛,钡透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入院前2天因呕血、黑便2次急症入院。查体:T36℃、P100次/min、R20次/min、BP11/7kPa。中度贫血貌,血Hb71g/L,RBC24×10~(12)/L,WBC8.8×10~9/L,N80%,L20%。肝功:GGT500u↑,ALT32u,ZnTT正常,T46g/L,A28g/L,G18g/L。入院初步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门脉高压症。入院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其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4-01至2015-10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585例,所有患者均不合并糖尿病。依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入院血糖≥7.0 mmol/L组(n=133)和入院血糖7.0 mmol/L组(n=452)。收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案等资料,并进行随访评估预后。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50天,与入院血糖7.0 mmol/L组相比,入院血糖≥7.0 mmol/L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较高(2.4%vs 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血糖≥7.0 mmol/L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PCI并发症、复发心绞痛、因心脏事件再入院率均高于血糖7.0 mmol/L组(P均0.05)。Cox比例风险预测模型显示,除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恶性心律失常和既往心肌梗死病史[危险比(HR)分别为2.106、3.028、2.293],入院血糖≥7.0 mmol/L也是ACS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98)。结论:对于不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入院血糖≥7.0 mmol/L预示远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ART)入院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2月,接受ART治疗后住院的艾滋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ART治疗的艾滋病住院病人共300人次,其中41.00%(123/300)、21.67%(65/300)、18.00%(54/300)和19.33%(58/300)的病人,分别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半年内、半年到1年之间、1-2年间和治疗2年后入院。CD4细胞计数〈200的病人占入院人数的80.14%(109/136),〉200的占19.86%(27/136)。ART治疗半年内住院的原因,主要是ART的不良反应,占59.55%(53/89);治疗2年后住院的原因,机会性感染占20.68%(12/58)。单次入院的主要原因为:细菌、真菌感染占20.22%(18/89),药物性肝损13.48%(12/89),结核病8.99%(8/89)。多次入院的主要原因为:隐球菌脑膜炎复查28.91%(61/211),肿瘤化疗19.43%(41/211),结核病9.95%(21/211)。结论抗病毒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病人入院的主要原因。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病人依从性,尽快重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减少病人入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