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一组予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三种小儿推拿方法进行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为观察组,一组予普通方法进行全身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治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退热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30min退热效果均较显著,观察组降温均值大于对照组,P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荆香退热散中药涂擦联合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三种小儿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显著,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2例,设穿琥宁注射液对照组30例,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资料表明,药后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药后两组总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抑菌、清热、抗病毒、抗炎作用。认为退热滴肠液降温平和,症因同治,临床效果显著。其给药途径适宜小儿,有药物和物理降温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灌肠协定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灌肠协定方灌肠,对照组给予小儿牛磺酸颗粒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9.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灌肠协定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仲海  王胜春 《医学争鸣》1997,18(6):522-52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水提液及醇提液清解毒作用,观察两种提取液对家兔发热模型影响及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伤寒-副伤寒菌苗致家兔发热模型,观察两种提取麻杏石甘汤液降温及抗鸡胚病毒,抑制鼠病毒肺炎小鼠肺指数及死亡率的实验。  相似文献   

5.
杨莉 《包头医学》2023,(2):57-58+31
目的 :分析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3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施以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即刻退热幅度和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给药后0.5 h开始发挥退热作用,退热幅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1~2 h后退热幅度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6 h后退热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退热效果持久,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良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退热清解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小儿内科发热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n=64)和对照组(n=62),对照组根据血象结果分为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性(如病毒)感染所致,分别给予头孢克洛抗感染治疗和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退热清解汤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19%,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5.8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退热清解汤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较单纯西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儿外感发热采取小儿清解灌肠合剂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小儿外感发热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双黄连口服液灌肠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儿清解灌肠合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采取小儿清解灌肠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4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清里退热汤灌肠治疗小儿表寒里热型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清里退热汤灌肠,对照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5.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里退热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栀萸巴布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栀萸巴布剂的解热、抗菌、抗炎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所致发热家兔和酵母所致发热大鼠的方法,观察栀萸巴布剂的解热作用;采用给药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方法,观察栀萸巴布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死亡率的影响;采用新鲜蛋清所致大鼠足趾肿胀的方法,观察栀萸巴布剂的抗炎作用;采用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测定的方法,观察栀萸巴布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栀萸巴布剂大、中、小剂量组对发热家兔的体温在用药后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作用持续时间8h,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后2、4、6、8h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栀萸巴布剂大、中、小各剂量组对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亦有明显的降温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后8h、10h、12h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或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降温作用表现出量效关系;栀萸巴布剂对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可提高其存活率,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栀萸巴布剂大、中、小各剂量组对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用药后各时...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芬 《中外医疗》2013,32(6):91-92
目的探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常规处理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以及整体疗效,同时分析护理方式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快,效果更佳;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结合有效护理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病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