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HCMV特异性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方法。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白介素-4(IL-4)和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特征标志;从AD169感染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提取HCMV抗原,以未成熟树突细胞作抗原呈递细胞,共同刺激自体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2d后检测TNF-α的分泌;继续刺激12d后,收获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以吞噬HCMV抗原的自体树突细胞作靶细胞,检测被杀伤细胞LDH的释放,估计其特异性细胞毒功能。结果:①单核细胞经IL-4和GM-CSF刺激4d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细胞,高表达CD1a(87.5%);低表达CD14(4.2%)、CD83(48.4%)、CD86(45.8%)和HLA-DR(55.4%)。②HCMV感染者的淋巴细胞经自体未成熟DC和HCMV抗原诱导2d后,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显著增加(P<0.05)。③继续诱导12d后,部分淋巴细胞转化为HCM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P<0.01)。结论:IL-4和GM-CSF可有效地促使HCMV感染者单核细胞转化为树突细胞,这些细胞能有效呈提HCMV抗原至自身淋巴细胞(HCMV感染者),并使其活化增殖。这为HCMV感染的免疫预防和治疗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并探讨L-精氨酸(L-arg)对DCs表型表达及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加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DCs成熟;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剂量L-arg继续培养;第8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各组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在酶标仪490 nm处测出光密度(OD)值.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表现出DCs典型形态学特征,实验组CD80、CD83、CD1α、HLA-DR表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实验组反映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强度的OD值高于对照组.结论 L-arg可促进DCs成熟,增加DCs表型的表达,并提高DCs的抗原提呈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在体外经GM-CSF、IL-4培养6d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加入1800 nmol/L米非司酮继续培养48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ELSI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L-12p70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处理后的DCs,其细胞表面HLA-DR及CD83分子表达上调(t分别=15.23、7.63,P均<0.05),IL-12p70分泌增加(t=12.62,P<0.05),且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12、13.24、6.78,P均<0.05)。结论米非司酮能诱导人外周血来源DCs成熟,促进DCs诱导的免疫应答启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最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成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建立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健康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加入IL-4、GM-CSF和TNF-α培养7~9d成为DC,进行细胞形态学、表面标志及混和淋巴细胞反应(mixedlymphocytereaction,MLR)的鉴定。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特征,表达高水平的MHC-II类抗原和CD86共刺激分子以及多种表面标志,在MLR中能有效地刺激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增殖。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以成功地诱导为具有典型形态特征及功能的DC。  相似文献   

6.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但因数量极微限制了它的应用.目的建立小鼠骨髓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C57BL/6(H-2kh)小鼠,BALB/c(H-2kd)小鼠各6只.干预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扩增的DC形态学特征典型,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表达IaKb,CD11c,CD80,CD86,ICAM-1分子以及分泌IL-12,IL-6,TNF-α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该法在体外扩增的大量的DC细胞,具很强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RPM I1640和IMDM两种培养液对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DC)发育分化的影响。利用GM-CSF+IL-4细胞因子组合,在培养条件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培养液种类,通过对成熟、未成熟DC形态观察,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和吞噬能力、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悬浮芯片技术检测DC与同种异体T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所含细胞因子的变化,分析不同培养液对DC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液培养所得的DC在形态上无显著差异,DC的吞噬能力以及CD14和CD83的表达亦无显著差异,但应用IMDM培养的DC的CD1a表达明显降低,且对T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也显著降低;IMDM培养的DC高表达IL-6、IL-8和IL-10,而IL-12的表达则显著降低。结论:不同的培养体系可获得功能不同的DC,IMDM培养的DC可能与免疫耐受有关,本研究结果为DC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其免疫活性成分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MPA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在小鼠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剂量(0.01μmol/L和0.1μmol/L)的MPA处理,观察DC的生成情况,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细胞的免疫表型,以^3H-TdR掺入值来反映DC的抗原呈递功能,并作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2水平及与同种T细胞共同培养时IL-2,IFN-γ,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经MPA培养后,DC的生成和形态没有影响,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下降,DC的抗原呈递功能和刺激同种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并促使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IL-10上升。结论:霉酚酸能使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停留在未成熟状态,对其免疫学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并促使Th1细胞因子向Th2细胞因子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以G-CSF动员、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供者外周血中诱导产生不同特性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组为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单核细胞(PBMCs),PBMCs培养贴壁后,经含IL-4、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培养7 d,进一步分为4组:未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NF-α、抗胸腺球蛋白(ATG)+TNF-α组;对照组为5名健康献血者周血,亦按上述条件分组,每组复孔。后2组分别为IL-10、ATG诱导1 d后再加入TNF-α诱导1 d;分别测定各组DC的免疫表型、IL-12(P70)分泌、抗原吞噬以及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结果诱导培养9 d后可获得非成熟DC(iDC),单纯TNF-α刺激后,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均明显增高,IL-12分泌增加,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增强;而IL-10可以使CD1a表达上调,IL-10和ATG均抑制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与诱导的成熟DC相比,IL-10、ATG诱导DC的IL-12(P70)的分泌、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均减低,抗原摄取能力增强,但ATG、IL-10诱导的DC生物学特性不完全一致;动员的供体与对照健康献血者诱导的DC在产率,HLA-DR、CD11c表达,成熟诱导后CD11c、CD40、CD80表达,IL-12分泌,异基因T细胞刺激反应性等相比均明显减低。结论G-CSF动员的供体单核细胞PBMCs通过常规诱导可以产生iDC,TNF-α可诱导其分化成熟,IL-10、ATG可以使其获得致耐受的特性;与健康献血者相比,G-CSF动员的供体DC表型和功能部分减低,;虽然动员的供体DC产率不及健康献血者,但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可采集到大量的单个核细胞(PBMCs),因此G-CSF动员的外周血有望成为不同DC的重要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但因数量极微限制了它的应用。目的:建立小鼠骨髓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C57BL/6(H-2k^b)小鼠,BALB/c(H-2k^d)小鼠各6只。干预:用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扩增的DC形态学特征典型,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表达IaKb,CD11c,CD80,CD86,ICAM-1分子以及分泌IL-12,IL-6,TNF-α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该法在体外扩增的大量的DC细胞,具很强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15.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