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颌骨是面中份结构的基石,毗邻口腔、鼻腔、上颌窦及眼眶,参与上颌 眶 颧骨复合体等重要的面中份结构的组成。由于肿瘤、外伤或先天性畸形造成的上颌骨缺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语音、咀嚼、吞咽等生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上颌骨及面中份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得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1]。 1999年以来,本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游离组织瓣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系统研究,提出游离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同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腓骨瓣重建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基础,对患者术后的语音功能、咀嚼功能、生存质量及供区并发症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客观反映了该方法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治疗水平[2-7]。  相似文献   

2.
李静 《中国伤残医学》2014,(11):290-291
口腔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常伴随程度不同的颌骨缺损,引起功能和外形障碍,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不仅能够恢复颌骨连续性,修复患者的正常容貌形态,而且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的语言、咀嚼等生理功能,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口腔肿瘤手术术后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研究表明,口腔肿瘤患者在术后由于颌骨缺损常会导致患者语言、咀嚼功能失常,并会导致程度不同的颜面畸形[1]。颌骨缺损修复的目的是对肿瘤切除术后的各种缺损进行修复,对外形及功能进行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俊 《右江医学》2005,33(5):537-539
上颌骨是面中份外形和功能的重要骨骼结构,其特殊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邻近有口腔、鼻腔、眼眶等重要结构,增加了上颌骨缺损的复杂性,不仅影响面容,还导致咀嚼、语言和吞咽等功能丧失。因此,上颌骨缺损重建,特别是全上颌骨缺损重建目前仍是一个难题。本文就上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罗菲 《重庆医学》2012,41(36):3897-3900
颌骨缺损多见于肿瘤的术后、外伤、放射性骨坏死及炎症因素等,并且多伴有周边的软组织缺损。这种缺损不仅导致口腔颌面部功能性障碍,也严重地影响患者语音、咀嚼等生理功能,对患者的容貌以及心理造成影响[1]。因此,如何修复和重建颌骨缺损,恢复其功能以及改善颌面部畸形是口腔颌面外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颌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的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治疗上颌骨缺损2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修复后功能良好率87.0%(20/23). 结论 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造缺损的上颌骨模型,并按照面部对称原则,设计制作出 "修复后"的颌骨模型,以此为模板,从而精确指导个体化上颌骨塑形,能有效地恢复患者面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快速原型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利用颌骨数字化三维可视重建及原型、镜像模型制备,进行颌骨缺损重建临床及理论教学。结果学生对颌骨缺损解剖形态恢复和牙合功能重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有更深的理解,通过模拟手术操作,对颌骨缺损的治疗和预后效果评价也有一定的认识。结论在颌骨缺损重建临床教学中引入快速原型技术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以牙齿为中心的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畸形缺乏生理性修复及功能重建困难的问题,"口腔颌面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组,围绕牙齿,颌面骨及提供口腔支撑环境分泌唾液的涎腺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专题研究。利用涎腺内镜及基因转导技术诊治阻塞性涎腺疾病,恢复涎腺功能,重建放射损伤涎腺功能。提出"生物牙根"理念,利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再生了具有咀嚼功能的生物牙根;基于牙发育提出牙再生新方式并发现种子细胞。确立颌骨牵张成骨关键技术及参数,通过数字测量技术提高颌面创伤的整复效果,研发专用牵引装置及关键技术进行颌骨内源性骨再生。该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提高了我国口腔颌面组织再生修复的诊治水平,推动口腔医学领域及转化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常常导致组织器管缺损,极大地影响患者口腔功能和生存质量。组织器管缺损的修复重建对恢复口腔的外形和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术区的Ⅰ期愈合及组织瓣移植的成功,与围手术期护理有密切的关系,尤其对预防移植皮瓣感染坏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科对21例口腔癌患者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及相应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并选用带蒂肌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口腔的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上颌骨与颅面骨相连,且固定而无活动,因此上颌骨缺损,特别是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常伴有邻近骨骼的缺损,诸如筛骨、鼻骨和颧骨等,这为上颌骨缺损功能重建造成困难。采用髂骨、前臂皮瓣游离移植及种植钉植入术,对1例上颌骨缺损进行修复,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颌骨缺损的类型及修复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07例上颌骨缺损病例的Brown分类及其修复方法。结果:1107例中可按Brown分类的1104例缺损中,最常见的为2a类缺损(559例,50.6%)。1107例患者中,自体组织移植修复349例,修复体修复443例,未修复107例,失访208例。应用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修复体的应用呈下降趋势。上颌骨缺损重建最常用的游离皮瓣为腓骨瓣和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较多应用于大型缺损。结论:上颌骨缺损的类型中,最多见的为Brown 2a类缺损;游离组织瓣已成为上颌骨缺损重建的最常用方法,可根据上颌骨缺损类型选择相应的游离组织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并探讨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可能性。方法对35例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髂骨移植结合重建钛板固定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35例下颌骨缺损患者修复后外形及咬合功能恢复良好,感染率为5,7%。结论游离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重建钛板固定技术可提高移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炎症、外伤、肿瘤、功能性萎缩及其他切除性手术等原因引起的颁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口腔功能,也给患者后续的义齿修复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颌骨重建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获得具有生理功能的颌骨,容纳种植体、利于义齿修复等,以恢复面部形态及咬合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因含有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可加快成骨速度、提高成骨质量。我们对PRP及其在颌骨修复重建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种植体杆卡式固位方式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失的设计方法.方法 对1例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失病例,采用杆卡式种植体固位方式制作上颌中空式赝复体修复.结果 经3 ~12个月临床随访,种植杆卡式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失,固位效果好,有效地恢复了口腔功能,美观、舒适、摘戴方便.结论 口腔医生应根据余留骨质情况结合修复理念进行精确的种植体植入,并选择最适合的种植体固位方式制作上颌骨缺损伴牙列缺失赝复体的修复,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外伤和肿瘤术后常常造成上颌骨缺损,而上颌骨的缺损不仅引起面部畸形,还可导致咀嚼、语言、吞咽及呼吸等功能障碍。因此,对上颌骨缺损的即刻修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增加病人的生存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都具有很大意义。2001年8月~2002年12月应用钛网成形加游离组织瓣移植,对2例上颌骨大部缺损的病人进行即刻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颌骨缺损的完善修复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骨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颌骨缺损修复也从单纯形态和连续性的修复,转向功能性修复,使其最终达到骨缺损修复形态和功能的完整统一。颌面骨缺损有其独有的特点,骨缺损同时往往伴有数量不等的牙齿缺失,为修复面部颌骨及其牙齿的联合缺损,很多人进行了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可造成下颌骨及周围组织的缺损并导致患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可较好地完成下颌骨功能重建,提高患生存质量。我院对36例患行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复合组织缺损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功能性重建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显微外科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发展,牙种植、牵引成骨、CAD/CAM和快速原型制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术后缺损重建的质量已获得明显提高,尤其在形态恢复方面几近完美; 但在动力性肌功能、感觉功能、吞咽和发音机能恢复方面,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咀嚼、吞咽、言语、感觉功能方面论述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重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口腔种植学发展至今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40年内迅速地发展,口腔种植革新了传统口腔修复学概念,使口腔修复学概念以及内容上均发生了明显变革,并且在临床运用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传统修复学难以解决游离端缺失、有着骨缺损存在的牙列缺损以及牙周病患者缺牙修复等[1],而口腔种植则可以解决,并且可以对肿瘤切除术后的功能性颌骨进行重建,改善了许多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为口腔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道路[2]。本文对当代口腔种植学进展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方法,评价其成活率和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颌骨缺损患者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5.2岁。患者选择条件为肿瘤破坏颌骨需行颌骨部分或全部切除,有愿望修复重建下颌骨,且全身状态能够耐受长时间手术者。同时进行原发肿瘤切除及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的切取,根据缺损的部位及大小塑形腓骨,重建钛板固定,修复重建下颌
骨。术后通过观察皮瓣的颜色、质地、皮温等确定皮瓣是否成活,并通过手术前后患者的面像照片及X线片评价修复重建的效果。结果:1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受区无严重并发症,供区主要并发症为皮肤紧张,创口裂开经换药自行愈合;手术前后面像照片及X线片经2人以上双盲评价认为下颌骨修复效果良好。结论:游离腓骨肌皮瓣成活率高、修复下颌骨效果良好,可以满足各种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游离前臂皮瓣、颊脂垫双重修复上颌缺损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因肿瘤而行上颌骨切除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修复方式,分为2组:手术重建组10例,术中即刻用游离前臂皮瓣、颊脂垫联合修复上颌缺损;赝体修复组10例,术后上颌缺损一年用赝体修复。采用华盛顿生存质量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术后生存质量评价。结果:上颌重建组在面容、疼痛、行动、娱乐、吞咽、咀嚼、语言、口腔卫生以及肩部功能障碍方面与赝体修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重建组非常好3例,好7例;赝体修复组一般2例,差8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游离前臂皮瓣、颊脂垫双重修复上颌骨缺损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