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实验组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为BiPAP呼吸机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6小时、24小时、72小时的pH、PaO2、PaCO2。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小时、24小时、72小时的pH、PaO2、PaCO2差异显著(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BL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17例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h、1d、2d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治疗2h后PaO2明显改善(P<0.05),神志、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治疗24h后PaCOJpH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3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小时、1天和2天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可提高PaO2(P〈0.05),呼吸困难明显缓解,治疗24小时后PaCO2/pH值明显下降,疗效确切显改善(P〈0.05)。患者神志恢复。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神志,降低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并且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殷波  徐国栋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6):448-448,450
目的:探讨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79例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后2h,24h的pH,PaO2,PaCO2,SaO2变化。结果:72例患者经无创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提高PaO2,SaO2,降低PaCO2,纠正pH,疗效满意,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玉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11-111,116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洛酮。通气前、通气3h及通气24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26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例;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3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给予氧疗、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无创通气,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等指标。结果 BiPAP组治疗后6h,PaO2即有显著上升(P〈0.05),PaCO2有下降但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24h动脉血pH、PaO2、PaCO2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24hPaO2有显著上升(P〈0.05),pH值、PaCO2有改善均无显著性(P〉0.05)。72h后PaCO2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何莲  雷宇 《吉林医学》2011,(21):4360-4361
目的:探讨肺脑合剂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仅予常规低流量给氧、抗感染、解痉、止咳祛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BiPAP无创呼吸机机辅助通气等治疗。治疗组1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脑合剂:(可拉明1.125 g、氨茶碱0.25 g、地塞米松10 mg加入溶媒250~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运用5~14 d),比较治疗前、治疗后5 d患者的意识、心率、呼吸、血气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5 d后的意识、心率、呼吸、血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脑合剂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较单纯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刘作良  杨明施  肖雪飞 《医学争鸣》2008,29(17):1597-1599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06/2007-06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通气前、通气3 h及通气24 h病情稳定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中26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病情加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中18例治疗成功,12例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人机同步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治疗组中经治疗成功的患者,其鼻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pH为7.22±0.20,PaCO2为(87.2±10.0)mmHg(1 mmHg=0.133 kPa),PaO2为(68.6±12.3)mmHg,在平均无创通气治疗24 h后pH为7.41±0.05(P<0.01),PaCO2为(61.7±6.0)mmHg(P<0.01),PaO2为(79.2±11.1)mmHg(P<0.01).对照组治疗3 h后PaO2增加(P<0.05),但pH和PaC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部分患者甚至加重;24 h时PaO2维持在较高水平,pH和PaCO2改善仍不明显.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老年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除常规综合治疗外,选用BiPAP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在应用无创呼吸机前、应用无创呼吸机4 h、24 h后及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束后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机械通气4 h后PaO2上升、PaCO2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后pH、PaO2、PaCO2变化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对于老年患者,使用方便,减少了气管插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BiPAP呼吸机对37例AECOPD伴肺性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h、48h的动脉血气及临床变化。结果35例患者5例死亡,其余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H值升高(P〈0.05)PaCO2水平降低(P〈0.05),PaO2水平升高,病人意识改善。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血气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4例,依据随机化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营养支持治疗。BiPAP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治疗后24 h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PaCO2、pH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 h及24 h,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且BiPAP治疗组的PaO2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aCO2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pH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应用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效果好,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32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通过监测治疗前后PaCO2及PaO2、pH值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32例COPD呼衰患者应用BiPAP后PaCO2下降,PaO2升高,pH值恢复。临床表现明显好转。结论:BiPAP呼吸机的应用使COPD呼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应作为轻中度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21例AECOPD呼衰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经(鼻)面罩(BiPAP)治疗,比较通气前、通气后2-4小时、通气后24小时的pH值、PaCO2、PaO2,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插管率.结果 BiPAP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经(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疗效肯定,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减少插管率,基层医院可以作为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重要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海燕 《吉林医学》2011,(18):3651-3652
目的:评价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用无创通气(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32例患者中,20例痊愈出院,8例通气2~4 h内神志转清,2例在通气24 h内神志转清,2例死亡,治疗有效率为93.8%。与通气前比较,治疗后2 h、24 h的pH值、PaCO2、PaO2和SaO2都有显著性变化(P<0.05或者P<0.01)。其中pH值、PaO2和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且随着通气后时间呈现正向关系。与通气前比较,HR、RR都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明显,表明无创通气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影响不大。结论:对于不具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条件的医院或拒绝插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患者,无创通气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安全、方便、疗效肯定,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OPD合并肺性脑病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BiPAP通气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指标、失败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BiPAP通气组治疗后24小时内46例患者神志转清,4例需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后1~6小时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1~6小时动脉血气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BiPAP通气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BiPAP通气能迅速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收治41例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41例此疾病患者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BiPAP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BiPAP+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48h后血气指标改变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PH值、PaO2均有明显上升,PaCO2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明显,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早期肺性脑病血气指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气管插管率,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经口或鼻罩正压通气,探讨在重症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后脱机过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病人32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脱机后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BiPAP呼吸机组(对照组),上机45min,12h后测动脉血气,并计算重新插管率。结果:BiPAP组治疗后45min的pH,PaCO2,PaO2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12h的值pH,PaCO2,PaO2与45min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iPAP组重新气管插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病人对BiPAP呼吸机耐受性好,BiPAP呼吸机能够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PaO2,降低PaO2,并能使常规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率。  相似文献   

18.
杨滋宇 《吉林医学》2013,34(24):4915-4916
目的:对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重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形式,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每组30例。其中B组患者给予药物、吸氧治疗等基本治疗方法,A组30例患者则是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密切监测所有病患在治疗前后的血气研究中PaCO2、pH值、PaO2等指标。结果:采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A组患者,其疗后5 h 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有所降低(P>0.05),且相比于治疗前和B组,其疗后1 d PaCO2、pH值、PaO2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疗后1 d PaO2有明显升高(P<0.05),PaCO2与pH值虽有所改善,但直至2 d后PaCO2才改善显著(P<0.05)。结论: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并发重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NIPPV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24hAPACHE-Ⅱ评分及血气等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24h,APACHE-II评分和主要血气指标pH、PaO2、PaCO2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24h两组APACHE-II评分、pH值、PaCO2、PaO2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对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0.
杨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25-125
目的了解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连续使用BiPAP呼吸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等指标。结果BiPAP治疗组治疗24 h后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BiPAP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