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种类多样,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其他中医疗法如针刺、针刀、热敏疗法以及推拿等各自不同的优缺点以及临床疗效,简述湘西特色推拿手法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契合点,得出湘西推拿是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标本兼治的特色疗法。  相似文献   

2.
刘军  范庆花  徐鲁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864-1864
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指源于颈肩部肌肉、筋膜、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的疼痛综合征。笔者自2007年6月以来采用经筋恢刺法治疗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6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来自我院康复科门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有效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局部压痛、功能障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手法对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和情感因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手法治疗,治疗组同时习练八段锦功法。两组疗程均为35天,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VAS)、情感评分(SF—MPQ)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VAS、SF—MPQ情感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及差值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功法锻炼结合手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颈肩部功能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 颈机劳损综合征临床上又叫颈肩部肌纤维炎或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据临床观察,此征是骨伤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软组织疼痛问题。我们自1984年3月至1991年3月用内服自拟固本蠲痹汤配合按摩手法治疗该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力敏化腧穴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颈肩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力敏化腧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5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力敏化腧穴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的疗效优于常规传统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颈肩肌筋膜炎又称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肌纤维组织炎,其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1])。内因劳逸不当,如从事低头、伏案等需长期保持同一姿势的工作,颈肩部肌肉长时间牵拉,过度疲劳;或因肝肾亏虚,肢体筋脉失养。外因感受风寒湿邪,外邪注于肌腠经络,滞留于关节筋骨,致局部气血经脉闭阻。颈肩肌筋膜炎在临床颈肩部疼痛疾患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但内服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疗效较缓慢。笔者自2015年8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萘丁美酮胶囊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运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于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及停药后2周评价患者疼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7 d,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对照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P0.05)。停药后2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6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养血止痛丸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以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以骨骼肌为多发,触发点的存在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按压时可产生局部疼痛和牵涉痛,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不舒、颈肩部疼痛、运动软弱无力或受限。而更年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易导致失眠、劳累,从而诱发骨、关节、肌肉症状,可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笔者采用针药联合灭活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更年期MPS。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晓东  岳樊林 《光明中医》2010,25(5):823-823
<正>肌筋膜痛综合征是引起颈肩部,腰背部及关节周围慢性疼痛诸病症的统称,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笔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针刀疗法治疗本病150例,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水针法三种方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肩部肌筋膜痛患者,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分别行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水针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VAS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治疗后VAS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治疗后点按推拿法与干针刺法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点按推拿法、干针刺法分别与水针法比较VAS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痛均有效果,点按推拿法和干针刺法是治疗肌筋膜痛的有效手段,相比水针法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颈肩肌筋膜炎又称颈肩肌纤维织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或肌肉风湿症,多因潮湿、寒冷、慢性劳损等引起的颈肩部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和变性、增生,而出现的无菌性炎症。以颈肩背部酸胀疼痛、僵硬发紧、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中医治疗颈肩筋膜炎取得较大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心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口服稳心颗粒治疗.结果:两组间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刃针针刺肌筋膜激痛点治疗颈心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石跃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88-2289
颈肩肌筋膜炎是指发生在颈肩部肌肉及其深浅筋膜等软组织的炎症,多因局部肌肉损伤、痉挛、感受风寒湿等多种因素而导致患部的肌肉、肌腱的疼痛。笔者两年来采用合谷刺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与功能锻炼结合治疗运动损伤性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针对运动员损伤的特点,采用推拿与功能锻炼结合的方法,治疗运动损伤性颈肩肌筋膜炎22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推拿与功能锻炼联合应用,可以舒筋活血,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及功能的恢复,从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和颈肩部的活动能力,避免颈肩部功能的退化和再次受伤。结论:推拿与功能锻炼结合是治疗运动损伤性颈肩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登攀  黄节  赵宁 《新中医》2022,54(5):205-210
目的:观察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干针疗法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电针疗法,研究组采取基于肌筋膜触发点的干针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独活寄生汤加减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70.00%(21/30);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19±0.29)分、(5.39±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行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卓妍  许磊  刘诗若  黄玉  殷继超 《中国针灸》2023,(12):1370-1372
<正>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引起颈肩部慢性疼痛的常见病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肌肉僵硬、压痛、牵涉痛及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针对MPS多采取对症治疗以缓解疼痛,多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1]。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简称触发点)是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有研究[2-3]证实,针对触发点的治疗能使骨骼肌疼痛得到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针刀用于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行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相关指标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5%较对照组高(P0.01);研究组治疗后β-EP(21.55±1.37)pg/mL较对照组高(P0.01),5-HT(32.65±0.31)pg/mL较对照组低(P0.01);研究组提起重物(0.89±0.32)分、疼痛强度(0.85±0.13)分、个人护理(0.76±0.22)分等NDI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通过小针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肌膜疼痛症状,降低血清5-HT水平,提升β-EP水平,有助于临床疗效提升以及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孟锋 《广西中医药》2006,29(1):43-43
颈肩部疼痛并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一般都考虑是肩关节周围炎或颈椎病,而忽视了冈下肌综合征.1998年11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志远针灸刀治疗冈下肌综合征2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