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横纹肌溶解症通常发生于肌肉严重受创或再灌注之后造成的肌肉损伤的全身系统表现,尤其是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损伤,常表现为肌肉酸痛、肌肉肿胀、棕色尿,进而造成急性肾衰竭。2008-02我科收治横纹肌溶解症1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细胞膜完整性改变,致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入血,最后从尿中排出的一种疾病.诊断标准:血清肌酸肌酶(CK)>20 000 U/L.临床表现为肌强直或疼痛、重症肌无力、尿色异常.最常见的是腓肠肌和腰背部肌肉出现痉挛性疼痛、压痛、肌无力[1].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在临床病例中只占0.1%~0.2%.其中力平之(非诺贝特类药)为临床常用降脂药物,它引起横纹肌溶解则罕见[2].2002年,我科发生1例患者服用力平之后快速发生横纹肌溶解,经过10 d的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M)是由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而引起溶解的疾病~([1])。横纹肌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b)和肌酸磷酸激酶(CPK)等酶类、乳酸脱氢酶等物质直接损伤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或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2])。通常发生于肌肉严重创伤之后,如过度运动、外伤、肌肉挤压或发生于酒精和药物滥用、感染等过程中。其主要临  相似文献   

4.
正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一组病因不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累及横纹肌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1])。横纹肌溶解症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发病较少,国内罕见,容易延误诊治。2017年9月,  相似文献   

5.
郝洁  康艳 《天津护理》2010,18(5):285-285
横纹肌溶解综合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肌细胞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坏死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入外周血的一组综合征。通常发生于肌肉严重受创之后,如过度运动、地震、挤压伤等。挤压引起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较罕见。2009年3月我科收治1例挤压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探讨超声诊断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的价值.方法 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27例糖尿病高渗状态伴肌肉肿胀、疼痛患者,经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19例.27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18例,其中17例与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漏误诊3例.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正确的17例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患者超声表现,观察病变肌肉的连续性、肌肉纹理回声、病变部位、形态、边界、范围、有无液性无回声区和范围、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探测病变肌组织内有无血流信号显示.结果 超声诊断正确的17例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患者,二维超声显示病变区横纹肌均明显肿胀,分别位于骨盆附件肌肉(6例)、下肢肌肉(8例)、上肢肌肉(1例)和后背肌肉(2例),病变范围17 mm×13 mm×9 mm至62 mm×39 mm×19 mm.其中6例肌肉弥漫性肿胀,11例肌肉内出现界限清晰的肿块样结构;病变区横纹肌肌纹理模糊不清,内部出现不均匀的强回声及低回声,呈现云雾状或毛玻璃样回声,其中7例病变中心出现强回声斑,6例于肌束间出现液性无回声区及强回声,4例肌肉与骨表面出现液性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病变肌肉内均无血流信号.结论 糖尿病高渗状态并发横纹肌溶解症超声表现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是一种罕见的累及骨骼肌肌肉的进展性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以近端对称性的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及肌肉活检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1].其发病率较低,多发性肌炎同时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的病例非常少见.我科最近收治了1例多发性肌炎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的患者,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多发性肌炎合并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帮助临床及时诊断,减少误诊、漏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横纹肌溶解症(RM)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横纹肌细胞受损,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酶类、钾、肌酐和肌球蛋白等释放入血液中的综合症[1].常见病因有:药物、酒精及肌肉挤压伤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或高渗状态也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横纹肌溶解症若不及时诊治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病情凶险,预后差.因此,积极的抢救和护理十分重要,现将2005年4月~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3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横纹肌溶解症(rhabomyolysis,RM)的病理基础是由各种因素导致广泛的横纹肌细胞坏死,使其细胞内容物崩解,如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进入血液,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肢体乏力、血尿等n捌,重症患者可有急性肾衰竭,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常见原因包括:肌肉损伤、药物及食物中毒等.日前,我市食用小龙虾市民日益增多,由于食用小龙虾引起的横纹肌溶解报告亦不为鲜.现将我院2016年8月收治的2例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RM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神经肌肉疾病,研究尿液动力学时必须做尿道横纹肌肌电图(EMG)检查。用EMG 技术记录尿道横纹肌活动基于电位的采样,所用电极有针状电极、阴道或肛门塞状电极、会阴表面电极或尿道环状电极.在女性,针状电极在薄的壁内横纹肌里难以精确定位并易引起疼痛;针状与塞状电极可引起不适,且改变姿势时易松动或脱离;肛塞电极可刺激会阴肌,有可能抑制逼尿肌反射活动;尿道环状电  相似文献   

11.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横纹肌细胞受损,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酶类、钾、肌酐和肌球蛋白等释放入血液中的综合征[1].常见病因有药物、酒精及肌肉挤压伤等,但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较为罕见.我院2010年7~9月份收治了2例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通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及整体护理,半月后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肖晔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41-242
下肢血管损伤在临床上不少见,常见于交通事故、工程意外、车祸,特别是地震灾害。除造成骨折外,血管损害更是一种更严重的损伤,是肢体或躯干遭受撞击或重物长时间挤压,导致广泛的血管血流减少、中断或破裂,继而肌肉损伤而引发的横纹肌细胞坏死、解离,细胞内容物入血。当横纹肌溶解、大量的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  相似文献   

13.
徐伟娥  陆静波  周建妹 《全科护理》2016,(26):2805-2806
横纹肌溶解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肌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1],病死率接近50%[2].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如肌肉疲劳、挤压伤、感染、药物或毒物等[3],主要侵犯有横纹肌的组织,使肌肉溶解、肌红蛋白代谢异常,溶解物经肾脏排出,堵塞肾小球、肾小管,导致急性肾损伤,治疗主要为对症抗感染,防止急性肾衰竭.护理方面,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并发症.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损伤方面起到显著作用,有效降低肌酐、尿素氮、肌酸激酶水平等[4],但CRRT过程中存在较多并发症,因此,做好护理配合至关重要.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5年8月收治1例外伤后横纹肌溶解症病人,经44 d的治疗与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横纹肌溶解症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横纹肌溶解症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对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35例经临床确诊的横纹肌溶解症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横纹肌溶解症声像图及血流图特征躯体病变区域横纹肌整体连续性好,肌纹理模糊不清,回声增强,呈云雾状或毛玻璃样,于肌间或肌肉与骨表面间出现液性暗区,呈类梭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区无血流信号。结论横纹肌溶解症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超声可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横纹肌溶解症(rhahdomyolysis,RL)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酶等释放入血,最后从尿中排出。其临床特征是肌痛、肌紧张、肌肉注水感,尿色异常(黑红或可乐色),血清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超过正常10倍以上,血、尿肌红蛋白阳性,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RL的病因很多,包括肌肉  相似文献   

16.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急性破坏和溶解,从而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代谢性酸中毒、凝血障碍以及肌红蛋白(Mb)尿性肾损伤等一系列病变的综合征。肌红蛋白是横纹肌内的一种重要成分,正常情况下仅极少量进入血液,每克横纹肌含肌红蛋白4mg。当肌肉损伤严重,肌红蛋白大量释放,血浆浓度超过15mg/L时,超出血浆的结合能力,肌红  相似文献   

17.
<正>横纹肌溶解症(rhabomyolysis,RM)的病理基础是由各种因素导致广泛的横纹肌细胞坏死,使其细胞内容物崩解,如大量肌红蛋白、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进入血液,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临床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肢体乏力、血尿等~([1,2]),重症患者可有急性肾衰竭,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常见原因包括:肌肉损伤、药物  相似文献   

18.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是指可逆或不可逆的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蛋白、离子、酶等物质释放入血,最后从尿中排出。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升高,血和尿中的肌红蛋白阳性,伴肌痛、肌紧张和肌肉注水感。RM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横纹肌细胞受损,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包括酶类、钾、肌酐和肌球蛋白等释放入血液中的综合征[1].救治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2],其后果是肌细胞内容物外漏至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中,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病因有药物、酒精及肌肉挤压伤等,但因海水浸泡的报道较少见.我科于2012年9月收治1例因海水浸泡至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经积极救治,效果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肌炎是横纹肌弥漫性炎性疾患,常引起对称性肢带肌、颈和咽部肌肉无力和萎缩;伴咳嗽、咯痰、运动时气促等症状的临床少见,我院在2002年4月发现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