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72例患者口服缬沙坦 80mg每d 1次 ,治疗 8周 ,用动态血压仪记录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缬沙坦可使 2 4h血压平稳下降 ,且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 <0 0 5 )。结论 缬沙坦能有效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升高 ,且对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2.
毋海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80-138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5例随机分为3组各55例,均口服用药,氨氯地平组(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及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5 mg+缬沙坦80 mg 每日1次)。观察治疗12周后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周后3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为90.9%,氨氯地平组为70.9%,缬沙坦组为69.1%。3组中均出现少量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未停药。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为后期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收治治疗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联合用药)和参照组(缬沙坦单一用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性。结果: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事实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且无明显药物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缬沙坦(VAIJHCT)对我国东北方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与VAL/HCT.或缬沙坦(VAL)双盲治疗6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和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的降低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选1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开放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论 双盲治疗6周后,两组MSSBP和MSDBP均显著下降(P<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试验组MSDBP的降低亦较对照组更明显,但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无明显差别(P>0.05).开放试验总有效率为89.47%,收缩压T/P比值平均估计值为59.6%,舒张压T/P比值平均估计值为66.4%.结论与单用缬沙坦相比复方缬沙坦可更显著地降低收缩压,并可有效降低舒张压,且有较良好的降压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研究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应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3例和缬沙坦组43例。两组每日分别晨服替米沙坦80mg和缬沙坦80mg,连续治疗8周。结果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40例(93.0%),无效3例(7.0%);缬沙坦组有总有效率为37例(86.0%),无效6例(14.0%)。结论两药同为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但替米沙坦是新型降压药,降压效果优于缬沙坦,特别是晨压的控制,更能有效安度清晨危险期,临床可作为老年患者的一线降压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选取7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80 mg/d,如4周无效加至160 mg/d,至8周.每2周随访血压心率,观察服药前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及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经8周治疗后,缬沙坦降压总有效率达93%,血压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及E/A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整个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缬沙坦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同时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晖  金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45-2246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左室肥厚逆转效应。方法:6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组,分别服用缬沙坦80mg/d~160mg/d,苯那普利10mg/d~20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降压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后均有显著的降压和逆转效应。缬沙坦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干咳现象,苯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8.5%。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效应明显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服用缬沙坦80mg/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4、8周的坐位血压,以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心率,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8周末降压有效率为73.1%,服药后2周坐位血压已明显下降,继续服药直至8周,降压效果维持良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尿蛋白显著减少(P〈0.01),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变化;服药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退出治疗。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56人)和缬沙坦组(56人),分别于每日早晨口服替米沙坦80mg和缬沙坦80mg,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 h、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替米沙坦组24h、日间及夜间平均血压下降较缬沙坦组更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左旋氨氯地平单独和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清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mg,左旋氨氯地平2.5mg,缬沙坦80mg+左旋氨氯地平2.5mg,口服,I/d,若2周后血压未降至正常,则缬沙坦增至160mg,左旋氨氯地平增至5mg。疗程均为24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均P〈0.01),尿饭量清蛋白、β2微球蛋白均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降压和降尿蛋白作用优于二单独用药组(均P〈0.01)。结论缬沙坦、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降低微量清蛋白和微球蛋白,降低新发肾功能损害,两药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改善早期肾功能援害指标.  相似文献   

11.
邓玉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14-1114
目的观察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单剂口服缬沙坦40-160mg/d,每日测血压2次。结果50例高血压患者除2例因不良反应头晕中途退出观察外,其余48例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治疗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结论口服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王金福  陈山  张黎美 《当代医学》2010,16(18):70-7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者,均服用缬沙坦80mg/d,1次/d,降压不明显者加至160mg/d,疗程6个月。监测服药前、后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结果在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显著,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IVSd、LVPWTd、LVDd、LVMI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有下肢轻度水肿,有2例患者有失眠症状。结论缬沙坦不仅具良好的降压功效,而且对左室肥厚有明显逆转作用,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高血压药物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血尿酸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186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缬沙坦80mg/日和福辛普利10mg/日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的变化。结果:缬沙坦与福辛普利降压效果相似,而缬沙坦除降压外,尚可降低血尿酸。结论: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应首选缬沙坦。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依那普利相比较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试验,将10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缬沙坦组52例和依那普利组51例。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d和依那普利5-lOmg/d。共8周。结果8周末缬沙坦和依那普利能有效降压。有效率分别为65.4%和62.7%。两组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1.9%(1/52),依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21.6%(11/5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对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肌酐清除率、肝功能、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120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变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肝功能、电解质变化。结果 缬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24小时蛋白尿明显减少,肝功能、电解质无变化。结论 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能降低尿蛋白,有一定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3种临床常用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方案[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片;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选择94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每天1次;缬沙坦片组:缬沙坦片80mg,每天1次;缬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合用组:1粒,每天1次;3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法和敏感度分析。结果 3组治疗方案对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成本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缬沙坦片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比最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伟  林晓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527-528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49例,以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共8周。结果显效38.8%,有效51.0%,总有效率89.8%;降压作用持久稳定,治疗前后心率、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改变;少数病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继续治疗。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是理想的降压药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降压效果持久温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缬沙坦联用施慧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把7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8例,口服缬沙坦片80 mg/d;依那普利组38例,口服依那普利胶囊10 mg/d.两组用药4周后,降压未达显效者,均联用施慧达2.5 mg/d,治疗4周.结果 两组4周、8周末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缬沙坦组干咳发生率明显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的降压作用大致相等,但缬沙坦的干咳发生率较低.联用药后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研究。方法:应用开放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对60例原发性轻、中、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mg,1次/日,共用8周,治疗期间患者不用其他降压药物。观察用药前后血压(mmHg)及心率(次/分)变化。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钾、血清钠、谷丙转氨酶。结果:服药4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用药前后心率检测的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尿素氮、肌酐、血清钾、血清钠、谷丙转氨酶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80mg,1次/日,口服。治疗轻中度原发高血压并有明显的医学效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服一次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共8周,治疗前后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55.6%、53.5%,24小时、昼、夜平均血压分别下降21.2/13.3mmHg、24.3/14.5mmHg、16.8/10.7mmHg。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作用平稳,可维持24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