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糖尿病肾病(D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三组,并抽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ys C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和正常蛋白尿组相比,微量蛋白尿组Scr、BUN水平改变不明显,而Cys C水平在DM发展各阶段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Cys 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cr、BUN指标的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Cys C对诊断DM早期肾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Mogenson分期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早期DN组(EDN组,n=40)和临床DN组(CDN组,n=28),并设对照组(n=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研究对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生化指标、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循环酶法测定研究对象Hcy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所有受试者测量体质量、身高、腰围、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相关分析法分析Cys C、Hcy和UAER的影响因素;比较各组患者中Cys C、Hcy和UAER的阳性检出率。结果:随T2DM病程延长,患者SBP、HbA1c和TC水平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肾功能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逐渐升高。DM组患者UAER、BUN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EDN组患者UAER、BUN、Cys C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仅UAER、Cys C和Hcy水平高于DM组(P<0.05);与EDN组比较,CDN组患者UAER、BUN、SCr、CysC和Hcy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患者UAER、BUN、Scr、Cys C和Hcy水平升高(P<0.05)。糖尿病各组患者Ccr和GFR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CDN组患者Ccr和GFR水平低于对照组、DM组和END组(P<0.05)。相关分析检测,血清Cys C水平与病程和UAER、Hcy、Scr、BUN、HbA1c、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r=0.804,r=0.597,r=0.516,r=0.487,r=0.423,r=0.359,P<0.01),与GFR和Ccr呈负相关关系(r=-0.652,r=-0.589,P<0.01);Hcy水平与病程和UAER、Scr、BUN、HbA1c及SB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73,r=0.784,r=0.502,r=0.396,r=0.416,r=0.209,P<0.01),与GFR、Ccr呈负相关关系(r=-0.623,r=-0.647,P<0.01)。偏相关分析检测,UAER与 Cys C相关程度高(r=0.789,P<0.01),与Hcy相关程度明显(r=0.697,P<0.01),与Scr和BUN 相关程度一般(r=0.472,r=0.543,P<0.01)。EDN组患者Cys C和Hcy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Scr、BUN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血清Cys C和Hcy均能够反映早期肾损伤,Cys C敏感性更高,具有早期诊断DN和作为肾损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血清Cys C联合Hcy检测可监测DN患者肾功能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Cys-C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46例T2DM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及Cys-C水平,并留取24h尿液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根据尿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T2DM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5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49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46例.结果 T2DM各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UAER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各组中UAER与BUN、Cr及Cys-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各组T2DM Cys-C检测的诊断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UN与Cr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且与肾损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清蛋白尿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联及与清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74例住院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eGFR采用基于肌酐的肾脏病饮食改良方程(MDRD)计算,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eGFR的不同将患者分别进行分组.结果 (1)474例T2DM患者中,正常清蛋白尿者占71.9%(341/474),其中eGFR<60 ml·min-1·1.73 m-2者占7.3%(25/341);肾功能异常者(eGFR<60 ml·min-1·1.73 m-2)占11.2%(53/474),其中47.2%(25/53)的患者是正常清蛋白尿.交叉分析显示,eGFR与UAER存在关联性(P=0.000).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患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6.6%)显著高于正常清蛋白尿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收缩压、体质指数、血肌酐是发生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体质量、血肌酐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中肾功能异常的患病率高,正常清蛋白尿的T2DM患者也应筛查eGFR,临床应结合UAER和eGFR发现患者早期肾功能改变.肥胖(高体质指数或高体质量)、肌酐是发生清蛋白尿和eGFR下降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蒋姗姗  龙艳  苏珂  彭鹰  莫如芬  黄漓莉 《重庆医学》2015,(27):3827-3829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79例 T2DM 患者根据24 h 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A 组)6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MA组)61例及临床清蛋白尿组(CP 组)53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者50名为对照组(NC 组)。检测研究对象血清 MCP-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NA 组、MA 组及 CP 组血清 MCP-1均高于 NC 组(P <0.05),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288.0,P <0.01)。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MCP-1与 SBP、DBP、BUN、Cr、UAER、TG、TC、LDL-C、HbA1c、FPG、FINS 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r =0.612、0.167、0.652、0.632、0.784、0.458、0.349、0.363、0.621、0.538、0.511、0.557,P <0.05);与 HDL-C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呈负相关(r =-0.338、-0.633,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UAER、ISI、SBP、HOMA-IR、病程、HDL-C、TG 是 T2DM 患者 MCP-1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 MCP-1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 T2DM 合并 CKD 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21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正常蛋白尿)、早期DKD组(微量白蛋白尿)和临床DKD组(大量白蛋白尿)。收集并分析各组患者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及CHR等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HR与炎症及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KD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HR对早期DKD的预测价值。结果 CHR随蛋白尿增加而升高,早期DKD组和临床DKD组CHR均高于单纯DM组,且临床DKD组高于早期DKD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HR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UACR、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呈正相关(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7.
黄晓敏  钟兴  潘天荣 《安徽医学》2018,39(2):162-16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异常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3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BI值将其分为ABI降低组54例(ABI<0.9)与ABI正常组181例(0.9≤ABI<1.3),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指标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BI异常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ABI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ABI降低组患者年龄、病程、HbA1c、TG、尿A/C比值均高于ABI正常组,eGFR低于AB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HbA1c、eGFR是ABI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与ABI呈正相关(r=0.597,P<0.05).结论 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低水平的eGFR是T2DM患者ABI异常的危险因素,ABI下降与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n=47),糖尿病早期肾病组(DN组,n=67)。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比较3组血清Cys C、Hcy、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DN组患者血清Cys C、Hcy水平高于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血清Cys C、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中Cys C和Hcy阳性率分别为64.18%和49.25%,均显著高于Scr和BUN阳性率(P<0.05)。结论血清Cys C、Hcy能够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及其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病人共95例,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其中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UAER<20 μg/min)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20 μg/min≤UAER<200 μg/min)30例,临床蛋白尿组(CA组)(UAER≥200 μg/min)40例,选取非DKD并排除其他肾脏病的正常对照39名。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NGAL水平,对不同分组之间及与正常对照相关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NGAL与sCr、BUN、CysC及eGFR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评估NGAL对早期DKD诊断的敏感度。结果:NA、MA、CA组NGAL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CA组最高达(185.65±61.76)ng/mL。Spearman分析显示,NGAL与BUN、sCr、CysC呈正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395、0.408和0.257,P<0.05~P<0.01);NGAL与eGFR、Alb呈负相关关系(rs值分别为-0.328和-0.430,P<0.01);以UAER>20 μg/min为界,MA与CA组病人血清NGAL与Cys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和0.789。结论:早期DKD病人血清NGAL与BUN、sCr、CysC及eGFR存在相关性,NGAL可作为诊断早期DKD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32-36
目的探讨伴蛋白尿阴性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异常与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接受ABI检查的654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UACR30 mg/g)、微量蛋白尿组(30 mg/g≤UACR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分析ABI异常在各组的发生率;剔除正在使用ACEI或ARBs类药物的患者,纳入蛋白尿阴性的患者215例,根据eGFR水平分为两组:eGFR正常组[eGFR≥90 mL/(min·1.73 m2)]、eGFR轻度下降组[eGFR≥60且90 mL/(min·1.73 m2)],分析ABI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及Logistic回归分析ABI异常与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结果整体T2DM患者中ABI异常发生率为25.08%,与正常蛋白尿组(11.84%)相比,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的ABI异常发生率呈显著性升高,分别为31.75%、56.79%(P0.01),呈上升趋势。伴蛋白尿阴性的T2DM患者215例中的ABI异常发生率为16.28%(35/215),与eGFR正常组(11.56%)相比,eGFR轻度下降组的ABI异常发生率显著升高,为35.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ABI异常是伴蛋白阴性的T2DM患者发生早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OR=2.16,P=0.002);同时,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SBP、HDL-C、合并高血压是伴蛋白尿阴性的T2DM患者发生早期肾脏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ABI异常是伴蛋白尿阴性的T2DM患者发生早期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