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Ⅲ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Ⅲ期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66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低分化鳞癌Ⅲ期患者随机分成增敏组和对照组.增敏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钻60伽玛射线,以常规局部外照射.总剂量为70-74GY。增敏组在放疗前予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30min内完成,并在其后1h内行放疗。观察两组的冶疗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66例均可评价,两组复查MRI,和放疗前对比。增敏组和对照组对鼻咽癌的瘤床CR分别为84.8%(28/33)、54.5%(18/33),颈部淋巴结转移灶CR分别为78.7%(26/33)、45.4%(15/33)。两组治疗结束时。增敏组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灶CR率高于对照片组(P〈0.05)。两组的毒副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鼻咽癌Ⅲ期放射敏感性,提高近期疗效,有效降低放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8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6MV的直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灶DT66-76GY/7~8w,颈部转移灶DT60~70GY/6~7w,颈部预防量50GY/5w。并予顺铂40mg.m-2,每周1次,共7次,均在放疗d1用药。其中治疗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800mg/m2放疗前1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肿瘤消退情况:放疗结束时鼻咽肿块完全消退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5%和75%,P<0.05,近期疗效治疗组好于对照组。急性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顺铂方案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率,近期疗效优于顺铂增敏,无明显的急性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杉醇脂质体联合三维适形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67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复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单纯放疗。试验组34例,放疗开始给予紫杉醇脂质体同期化疗,1次/周,40 mg/(m^2·次),静脉输入,共5~6次,当天放疗前3 h注射结束。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技术,放疗剂量:60~64 GY/6.0~6.4周,两组分别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1例均可评价。鼻咽癌复发病灶完全缓解(CR)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3%(28/34)、54.5%(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3%(28/34)、51.5%(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无瘤生存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4%(27/34)、51.5%(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黏膜反应,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同期放化疗近期疗效理想,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否提高长期生存率仍需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
甘氨双唑钠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身伽玛刀配合甘氨双唑钠治疗食管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食管癌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8例),采用甘氨双唑钠0.75g,每周给药3次+放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放疗,用50%-85%的等计量曲线包绕靶区,总计量35~40Gy,分割成10~12次。结果:有效率:CR+PR为89.4%,6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放疗有较好的临床放射增敏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彭俊英  吴金通  沈芬  陈野 《海峡药学》2011,23(5):164-165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方法 15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病人放疗同时使用CMNa 800mg/m2,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组。放疗总剂量均为60~70cGy/6-7周。放疗中每周测血常规及观察各种不良反应,每2周查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结果 A组的CR率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增敏效果明显,毒副反应较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III期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经病理学确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放疗加甘氨双唑钠)及对照组(B组,单纯放疗)。两组放疗方法均一样。A组在放疗同时,加用CMNa(800mg/m^2),每周3次,至疗程结束;B组为单纯放疗,评价两组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CR+PR为82.6%(19/23),显著高于B组的52.2%(12/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氨双唑钠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放射增敏作用.可提高有效率(CR+PR),但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顺铂加5-氟脲嘧啶/醛氢叶酸(PLF)方案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6例经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5例.两组均采用6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原发灶DT 70~72Gy/7周,颈转移灶DT 64-66Gy/6.5~7周.每周照射5天,每天1次,周剂量10Gy.并予PLF方案同期化疗,其中治疗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CMNa)800mg/m2放疗前1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 在放疗剂量至60Gy时,治疗组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64.5%vs34.3%P<0.05).放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率87%也同样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急性毒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PLF方案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增敏,无明显的急性毒副作用,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甘氨双唑钠在恶性肿瘤放疗中的增敏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甘氨双唑钠增敏放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放疗过程中给予甘氨双唑钠增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采用放射治疗配合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随机分为甘氨双唑钠(CMNa)组和空白对照组:甘氨双唑钠组20例,空白对照组22例,均采用加速器常规三野放疗。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5.0%,18.2%两组差异统计学意义(Х^2=1.157,P〉0.05);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0.0%,36.4%;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5.0%,5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03,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采用放射治疗配合放疗增敏剂甘氨双唑钠治疗近期效果好于单纯放疗,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余文韬  马雪  蒋刚 《中国药房》2014,(20):1891-1896
目的:系统评价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其他相关杂志。纳入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对比单纯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RCT,合计2 71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放疗结束时鼻咽部原发肿瘤[RR=1.40,95%CI(1.32,1.49),P<0.05]、转移淋巴结肿瘤的完全缓解率[RR=1.42,95%CI(1.31,1.55),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时达到完全缓解率的鼻咽部原发肿瘤[MD=-11.95,95%CI(-13.85,-10.05),P<0.05]和淋巴结转移肿瘤接受的放疗剂量[MD=-9.85,95%CI(-11.53,-7.62),P<0.05]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7,95%CI(0.82,1.15),P=0.074]。结论:甘氨双唑钠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且可以减少放疗剂量,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纳入研究质量不高,该结论尚需高质量、设计严谨的RCT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