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2004年12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10例手术治疗患者顺利恢复,2例行保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B超和CT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检查方法,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以及确定出血的范围。对于肿瘤向肾外破裂形成肾周或腹膜后血肿临床上表现为突发疼痛或低血压者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19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肾错构瘤。9例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3例为肿瘤剜除术,6例为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肾切除术,4例误诊肾癌行根治术。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13例获随访5个月~5年,均无肿瘤复发,肾功能均良好。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肾错构瘤的重要检查方法。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大小、数量、部位等,尽可能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提高肾错构瘤(renal hamartoma,RH)诊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6例RH的诊治资料。全部患者均经B超和cT检查,92例诊断为RH;14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其中5例CT诊断为RH,另9例CT诊断肾癌不排除者再行MRI检查后7例诊断为RH。结果105例术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RH,B超诊断符合率85.8%(91/106),CT诊断符合率90.6%(96/106),MRI诊断符合率77.8%(7/9),1例术前B超和CT检查诊断为RH,病程10年,肿瘤未见明显增大,但术中肉眼和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06例中除6例因肿瘤巨大肾实质较少、出血较多或术中病检发现为恶性变而行肾切除和2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外,其余均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sparingsurgery,NSS)。11例术中阻断肾蒂患者,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所有患者术后B超复查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B超和CT是诊断RH的重要检查方法,相互结合能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必要时可辅以MRI检查。除极少病例需要行肾切除术外,RH患者应尽量行NS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在肾错构瘤的诊断及瘤体破裂预测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4例患者通过B超检查。结合CT等其他检查作出诊断,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符合率82.4%,结合CT符合率达91.2%,肾错构瘤在B超声像图上有较特征性改变。肾破裂者肿瘤均大于6.1cm,瘤体内多有出血坏死。结论:B超是目前肾错构瘤诊断以及保守治疗患者随访的主要方法、确诊率较高,结论CT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发现瘤体较大,内有出血坏死灶时要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3例经B超和CT确诊的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共16枚错构瘤,13枚破裂出血),采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错构瘤供血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选用无水酒精、弹簧圈、平阳霉素与碘油混合液等.结果:13例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栓塞术后出血停止,其中2例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后血压逐渐上升.术后随访瘤体均有缩小,长期随访均未见复发.结论: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栓塞术治疗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肾错构瘤,可有效止血,又能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肾实质,长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报告30例均经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瘤最大直径25cm。主要症状为:腰部包块、疼痛、血尿。30例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B超检查,29例术前行CT检查,14例术前行腹主动脉造影检查,20例行患肾切除,10例行肿瘤剜除术。结合复习文献,阐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特殊检查的特征和意义。指出B超及CT扫描具有术前确诊的意义,对CT、B超难以鉴别者须进一步行肾动脉造影。讨论了该肿瘤的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征。强调其有恶变的可能,应进行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肾错构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7—2008年以来收治的25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B超确诊缺阵率92.0%(23/25),CT确诊率95.2%(20/21);23例中术前明确诊断;2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肿瘤剜出术,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行肾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5例行保守治疗。结论肾错构瘤经B超、CT、MRI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案应依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联合保肾手术治疗双侧肾错构瘤单侧破裂出血伴巨大血肿的疗效。方法:5例经B超、CT确诊的双肾错构瘤单侧破裂出血伴巨大血肿患者,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行介入栓塞联合二期保留肾组织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栓塞术后复查DSA示肿瘤出血的供血动脉闭塞,动脉瘤影均消失。于介入栓塞术后1~2周内行开放性保留肾组织的肾部分切除术。均成功切除病变并保留足够肾单位,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1年,患侧未见复发且肾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双肾错构瘤单侧破裂出血伴巨大血肿的治疗,介入栓塞治疗联合二期手术保肾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错构瘤是肾脏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B超及CT的广泛应用,早期偶发肾错构瘤越来越多,这种肿瘤一般体积较小且多为外生性生长,可发生破裂出血。首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是Winfield于1993年完成的,此后腹腔镜在肾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对患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感染机会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我院2006年8月-2007年4月共对50例肾错构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后腹腔镜下错构瘤剜除术,手术均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肾错构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当发生自发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时,往往需行肾切除术控制出血[1]但肾巨大错构瘤风险大,手术难度大,选择时机进行肿瘤切除术或部分肾切除术即可治愈.2008年1月15日我科收治1例妊娠肾病综合征剖腹产术后合并巨大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后腹腔镜下肾错构瘤剜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错构瘤是肾脏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B超及CT的广泛应用,早期偶发肾错构瘤越来越多,这种肿瘤一般体积较小且多为外生性生长,可发生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诊治方法琴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B超检查提示33例为错构瘤,35例CT检查27例提示为错构瘤,11例行MRI检查9例提示肾错构瘤。45例均手术探查。所有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 B超结合CT和MRI检查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最佳诊断方法,对已确诊的较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肾组织。  相似文献   

13.
对 9例肾血管脂肪平滑肌瘤自发破裂病人通过B超和CT检查明确诊断 ,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9例均痊愈 ,无肿瘤复发及再出血。术前明确诊断对肾血管脂肪平滑肌瘤破裂出血手术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3岁。病变位于左侧16例,右侧9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15例患者提示占位为恶性病变,诊断率为60%。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22例患者提示为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为88%。8例患者行MR检查,7例提示为囊性肾癌,诊断率为87.5%。囊肿直径3.5~8.5cm,平均为5.3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术中囊肿组织冷冻切片检查提示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病理提示肾透明细胞癌,再次手术行肾根治性切除术。23例为单房囊性肾癌,2例为多房囊性肾癌,术后病理均提示透明细胞癌。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2个月,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2个月和34个月发生肺部转移,其余18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局部的复发和远处的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无特殊临床表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CT和MR检查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B超检查。在怀疑有恶性可能时,需要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分析肾脏灌注图像及灌注参数变化规律,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CT 16 splice或64splice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正常志愿者6例及肾脏肿瘤(良恶性)患者25例的CT灌注参数值和参数图进行分析。结果①肾细胞癌(15例)肾皮质BF、BV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肾错构瘤(10例)肾髓质BF及肾细胞癌肾髓质BF低于正常肾组织。②肾细胞癌及肾错构瘤MTT明显缩短,其中肾细胞癌MTT短于肾错构瘤(P<0.05)。③肾细胞癌BF、BV高于肾错构瘤(P<0.05)。④BF,BV,MT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肾组织及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血供丰富的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供丰富的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血供肾错构瘤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方法,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2例中,4例CT片上看不到脂肪密度,8例可见到散在小斑块状脂肪密度。增强扫描全部肿瘤于肾皮质期明显强化,肾实质期肿瘤强化减退。12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9例行肿瘤剜除术,3例因瘤体大、严重累及肾实质和肾窦而行一侧肾切除术。结论血供丰富的肾错构瘤螺旋CT增强扫描往往表现为快进快出这种一过性明显强化方式,当瘤内看不到脂肪密度时应注意与多血供肾癌鉴别。由于血供丰富的肾错构瘤生长快且易破裂出血,所以当影像发现肾错构瘤供血丰富时,即使瘤体小、无症状.亦应建议临床及早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芮毅军 《临床医学》2012,32(5):61-62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的诊断要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肾肿瘤切除6例,肾部分切除2例,肾切除3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B超和CT扫描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检查手段,治疗可根据肿瘤大小、数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梁卫洁  马庆欢  蓝丽 《现代护理》2007,13(24):2255-2256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肾错构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手术治疗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瘤内出血或肿瘤自发破裂出血的观察与护理,术后根据不同手术方式采取相应的护理,尤其是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35例患者均如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并顺利康复。病理检查均为肾错构瘤,其中2例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1例肾错构瘤并瘤内出血。结论告知相关护理知识,是取得患者配合的重要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全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论 B超及CT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两者结合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尽早手术探查是首选治疗手段,术中尽可能多的保留肾单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RAML患者按肿瘤直径分为3组:A组(<4 cm)18例,B组(4~8 cm)52例,C组(>8 cm)9例;A组中15例(83%)患者治疗以定期随访为主;B组中40例患者(77%)有临床症状,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0例行肾切除术,2例行肾根治切除术;C组7例(78%)患者有临床症状,均进行了手术治疗,5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例行肾切除。结果:所有手术病例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RAML。结论: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多无临床症状,可临床随访;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以保留肾单位的手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