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新生几分为100例试验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10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斜刺采血.结果 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97例,成功率97%,股静脉斜刺采血成功89例,成功率为8996;桡动脉采血后紫绀瘀斑发生7例,标本溶血3例,股静脉采血后紫绀瘀斑发生19例,标本溶血16例...  相似文献   

2.
蔡芳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77-1578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部位进行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需采集动脉血气标本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比较2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数,按压时间,局部皮肤瘀青和血肿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在一次穿刺成功数、按压时间、局部皮肤瘀青和血肿发生例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减少瘀青和血肿的发生、按压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的优点,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协助诊治,短时间内完成静脉血标本采集,提高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120例1~28天需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使用改进的方法,对照组60例使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淤血或小血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改进方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媛  汪红  王凤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64-65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动脉穿刺的采血方法,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对2010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和一次性5 mL、10 mL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采血。在采血量相同的前提下,计算标本合格率、动脉血分辨率、一针多用性、同时并评价和记录每次穿刺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结果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比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成功率高,且省时省力,是一种良好的股动脉穿刺方法。结论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行股动脉穿刺采血,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血气分析采集方法的优劣性,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需采集血气标本的患儿1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对照组80例,采用股动脉穿刺采血法。结果:股动脉采血组穿刺成功率90%,血肿发生8.7%;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93.8%,血肿发生率1.2%。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穿刺部位青紫面积较小,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的效果,如成功率、操作所要时间及安全性.方法 将3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桡动脉、股动脉和头皮动脉三组各一百例,比较三组采血成功率和优缺点.结果 经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85%(85/100);经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62%(62/100);经头皮动脉采血组成功78率78%(78/100),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动脉血标本采集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可作为新生儿动脉血标本采血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提高动脉采血技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对100例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经桡动脉采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记录并观察成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97例,失败3例,进行二次穿刺,且无一例出现穿刺后血肿。结论: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适宜在老年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仝书云 《当代医学》2009,15(22):131-131
目的探讨科学、高效、安全的采集血标本的方法。方法将50例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幼儿、50例体表小静脉穿刺采血幼儿、100例体表静脉采血成人分别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真空采血系统和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采血法进行采血,比较两种方法采血一次成功率和标本质量合格率。结果真空采血系统采血一次成功率及标本质量符合率均显著高于传统采血法(P〈0.01,P〈0.05)。结论真空采血系统应用范围广,安全,采血标本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肘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肘静脉采血;对照组50例,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0%,对照组84.0%;标本合格率:观察组98%;对照组86%;采血时间:观察组4.0±0.98min;对照组6.0±1.42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3.2%,对照组18.6%;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生儿肘静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成功率高,操作用时少、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部位损伤小,是一种较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提高动脉采血技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方法:对100例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经桡动脉采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记录并观察成功率.结果:一次穿刺成功97例,失败3例,进行二次穿刺,且无一例出现穿刺后血肿.结论: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针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适宜在老年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经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最佳方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20例首次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桡动脉采血斜刺法与直刺法进行血标本的采集.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采血成功率、气泡混入例数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但在局部淤血、回针例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斜刺法在保护血管,增加可重复性上有积极意义,是桡动脉采血的较理想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桡动脉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5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其中214例采用桡动脉穿刺;136例采用股动脉穿刺;100例采用颞动脉穿刺.对3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事、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桡动脉比颞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X2-5.08;P<0.05)而局部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低(X2=10.67;P<0.01).讨论桡动脉位置表浅,其搏动易触及,定位容易,穿刺误伤机会少,操作手法易掌握,并发症少,值得进一步总结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肘静脉采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肘静脉采血;对照组55例,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无溶血或凝血)、采血时间、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 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6.4%,对照组83.6%;标本合格率:观察组98.2%;对照组 87.3%;采血时间:观察组(4.0±1.05)min;对照组(6.2±1.38)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3.6%,对照组18.2%; 两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新生儿肘静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操作省时、标本合格率高(无溶血及凝血)、穿刺损伤小,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新生儿采血方法,家长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ICU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经股动脉、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8月ICU674例动脉血气分析,均为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其中股动脉组369例,男193(63±6.8),女176(61±4.6);桡动脉组305例,男161(62±6.5),女145(60±5.7),比较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ICU患者经股动脉采血成功率高于经桡动脉穿刺(P<0.05)。结论ICU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常伴循环差、血压低,桡动脉搏动不明显,经股动脉穿刺可快速采血,且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采血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法在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采集动脉血标本的200例病人,按采血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固定桡动脉的方法采血,观察组采用改良穿刺法采血.比较2组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穿刺病人满意率及穿刺时疼痛感.结果: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观察组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P<0.01);穿刺病人满意率观察组96%,高于对照组的82%(P<0.01);穿刺时的疼痛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穿刺法能明显降低穿刺疼痛感,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新生儿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以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科因病情需要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和头皮动脉采血组,每组50例,记录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标本合格率以及操作时间。结果:头皮动脉采血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明显高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操作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P〈0.01)。结论:头皮动脉采血较股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具有操作方便、损伤小、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时间短、标本合格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呼吸监护室血气分析采血的穿刺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监护室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主观疼痛发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有利于缩短操作时间,从而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周智娟 《微创医学》2004,23(5):636-637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头皮针桡动脉采血与常规股动脉采血效果比较,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对老年患者动脉采血方法.方法对50例住院老年患者分组行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比较,观察患者疼痛程度、一针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主要血气分析结果等.结果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两种穿刺血标本主要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可提倡使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抽取动脉血标本.  相似文献   

19.
林碧云 《吉林医学》2015,(10):2157-2158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寻找最佳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 2010年3月-2010年5月胸外科疾病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26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从股动脉、桡动脉采集标本,比较从股动脉、桡动脉采血成功率、误入静脉的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疼痛反应、按压时间.结果 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79.2%,血肿发生率8.46%,误穿静脉发生率14.6%;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93.8%,血肿发生率1.53%;误穿静脉发生率1.53%.结论 从桡动脉采血导致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