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iQTM-200尿液分析工作站在尿红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iQTM-200尿液分析工作站对2012例尿标本进行尿干化学和有形成分红细胞检测,对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屏幕图像进行人工修饰审核并记录结果,同时以显微镜法镜检所有标本的红细胞。结果仪器法尿干化、iQ-200尿有形成分检测及显微镜法对尿红细胞的检出率分别是29.3%、23.5%、24.2%,尿干化学和显微镜检尿红细胞结果符合率是85.0%,iQ-2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尿红细胞检测和显微镜检尿红细胞结果符合率是90.7%,尿干化学和iQ-200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结果符合率是85.9%。结论iQTM-200尿液分析工作站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仍只起过筛作用,无法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法测定白细胞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求得检测白细胞最准确的方法。方法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法对2 300份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阴性的结果中镜检法阳性可达5.37%,而镜检白细胞阴性时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结果阳性占21.54%。结论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不能完全替代镜检法对尿液白细胞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结果不成正比关系,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排除尿常规检测中红细胞“假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四种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结果的差异。方法:使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法及加热煮沸法、显微镜尿沉渣镜检法。结果:620例尿液标本干化学法阳性575例,阴性45例,加热煮沸法阳性513例,阴性107例,显微镜法阳性510例,阴性110例,假阳性占13.3%,阴性占21.6%。干化学法、UF-100尿沉渣计数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UF-100尿沉渣仪及干化学自动分析仪逐步在国内普及,不少操作者有忽视显微镜检查的倾向,因此,UF-100尿沉渣仪与干化学法检测尿内红细胞结果可疑时,一定要进行尿沉渣镜检,才能提高尿沉渣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彭杰雄  李贻汉 《临床医学》2004,24(10):58-59
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在尿液分析中的优缺点,以唤起对手工镜检的高度重视。方法:对1000份尿液同时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方法进行检测,将尿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结果作比较,并尽可能寻找差异原因。结果:两种方法蛋白质符合率97.3%;红细胞符合率95.1%;白细胞符合率95.3%。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一般尿液的初步筛查试验切不可忽视手工镜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UF-100全自动尿液流式细胞仪及显微镜镜检对非离心尿液红细胞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36例住院患者晨尿,分别用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UF-100尿有形成分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非离心尿液中的红细胞。结果尿液红细胞检测以显微镜检查为标准,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阳性率(44%)高于镜检阳性率(36%),二者阳性符合率为85%,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800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阳性率(37%)高于镜检阳性率(36%),二者阳性符合率为94%,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方法检测非离心尿红细胞结果一致性较好,直接采用非离心尿进行镜检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UF-1 000 i全自动尿流式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门诊和病房患者尿液标本408例,同时用UF-1 000 i尿流式分析仪、联机AX-4280型尿干化学分析仪以及显微镜进行检查。结果红细胞检出率:UF-1 000 i为21.56%,干化学法为15.68%,常规显微镜检查为19.6%;白细胞检出率:UF-1 000 i 25.98%,干化学法为24.5%,常规显微镜检查为26.96%。结论UF-1 000 i和干化学法﹑手工镜检法结合起来是泌尿道感染的快速可靠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住院患者的1500份尿液标本,分别采取UF-100全自动分析仪(尿沉渣分析法)、Clinitek-500尿干化学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法)以及手工涂片显微镜检查检测1500份住院病人尿液标本。在检测白细胞与红细胞阳性率方面,三种检测方法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nitek-500尿干化学分析仪无法检测管型;在管型检测方面,尿沉渣分析法与手工沉渣镜检法结果阳性率,两种方法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微镜检测、尿干化学分析仪以及尿沉渣分析仪敏感度以及准确性均较高,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与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检测该院就诊患者尿液管型及蛋白,探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镜检法的异同及互补性。方法对499份随机尿液标本,用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管型定量、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蛋白定性及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管型。结果 U 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与假阴性,说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法检测管型是不可替代的。结论先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液干化学法结合进行初检,再用尿沉渣镜检法复检,可最大程度减少尿液管型的漏检。  相似文献   

9.
马萍  聂庆东  李洪利  张秀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5):1874-1875,1877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红细胞时的差异性,比较不同仪器检测方法对红细胞尿的携带污染率情况。方法对来自临床1 000例尿液标本分别用URISYS2400干化学分析仪、UF-5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显微镜镜检进行检测。对健康成人尿标本和与之混合的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交叉排列分别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进行检测。结果分别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显微镜镜检检测尿红细胞的阳性率为41.1%(411/1 000)、22.6%(226/1 000)、19.7%(197/1 000),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分别与显微镜镜检比较复合率分别是76.8%(768/1 000)、97.1%(971/1 000)。干化学和尿沉渣同时红细胞检测阴性为512例,采用显微镜复检均为阴性。携带污染率URI-SYS2400干化学分析仪为0.000%、UF-500i尿有形成分析仪为0.113%。结论干化学法、尿沉渣法检查尿红细胞可以提高检测效率,两者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但仍有影响因素不可避免,所以当两者检测不符时,仍然需要显微镜镜检确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UF-1000i尿有形成份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测尿液成分的体检价值。方法收集到本院体检的新鲜尿标本1 000例,分别用UF-1000i、干化学及镜检分别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F-1000i与干化学检测结果检测红细胞、白细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中有19例干化学法检测阳性,UF-1000i检测为阴性;另有6例UF-1000i检测为阳性标本,干化学法检测为阴性;UF-1000i检测红细胞、白细胞,以镜检为标准的2种成份假阳性率分别为18.6%、15.7%,假阴性率分别为1.2%、1.5%。干化学联合检测与镜检比较,UF-1000i与干化学联合检测红细胞阳性86例,镜检阳性82例,符合率为95.3%,白细胞阳性135例,镜检阳性125例,符合率为92.6%;4例UF-1000i红细胞阳性,镜检为非晶型盐类2例,真菌2例,UF-1000i与干化学联合检测红细胞阴性的889例标本中,有4例白细胞镜检阳性(2~4/HP)。结论干化学和UF-1000i联合过筛尿液常规检查,对阳性标本通过镜检进行确认,既可以降低镜检率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适合体检工作中标本量较大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脐血红细胞的渗透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已成为研究热点[1,2],脐血中含有高于成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更年青的红细胞[3],还含有多种造血因子[4],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脐血输注辅助治疗已在国内使用[5,6].笔者在开发、研究脐血资源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了解脐血红细胞,尤其是年轻红细胞的特点做了一些实验,发现脐血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正常成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J. D. Milam    A. E. Reeves    R. W. Bush    H. L. Gardner 《Transfusion》1974,14(3):261-264
Mixed field agglutin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ABO grouping of two infants and in the Rh typing of another when using cord blood. Retyping of the babies' blood was performed with blood obtained by heel stick. Kleihauer stains were performed on cord blood smears in two cases. The additional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cord was contaminated with maternal blood in each case. It is postulated that contamination may occur by either of two mechanisms: 1) Maternal bloo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umbilical cord may inadvertently drip into the collection container; or 2) during labor maternal blood may enter cord vessels because of retroplacental hemorrhage and rents in the placenta.
Cord blood mixed with maternal blood may lead to mistyping of the infant, and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preformed alloagglutinins in the newborn misgrouping may not be detected by compatibility testing.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血细胞及其种类、幼稚程度、数量多少相关的多种疾病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4.
A. J. Katz    E. E. Morse 《Transfusion》1973,13(5):324-327
A change in distribution policy by a central blood bank resulted in greater than three days of additional shelf life of blood at hospitals. This change in distribution policy was temporally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statewide outdating from 11.9 to 9.2 per cent. The magnitude of the decrease in outdating is similar to that predicted by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effect of longer shelf life of bloo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prolonged shelf life of blood at hospitals was causal to reduced outdating. This experience, taken with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indicates that a central blood bank can make a major, beneficial impact on hospital outdating by distributing blood on a date closer to its date of colle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以及采供血机构向不合格献血者反馈信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011—2013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中的所有不合格献血者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为4.51%;不合格血液的性别构成(男性占80.22%)、文化程度构成(主要为初中~大学本科学历)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年龄均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28岁,四分位数23~35岁),年龄中位数有增大趋势;首次献血者所占百分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各实验室指标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有上升趋势,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阳性率有下降趋势。结论针对不合格原因,做好单位反馈与社会公示,完善信息登记,解释不合格血液的原因并提出建议和补救措施,避免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6.
17.
18.
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该站连续3年无偿献血者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的准确率,为东莞地区实现电子交又配血提供必要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06-2008年18606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型检测结果,分析ABO/RhD血型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血型错误的概率扣非技术因素导致错误的频率,比较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血型鉴定的错误率,文献调查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结果AB0血型鉴定复检后错误率(0.009%)明显低于初检的错误发生率(0.08%)(P〈0.05),确认试验后发生错误率为0,且明显低于初检和复检(P〈0.05)。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错误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P〈0.05)。文献调查AB0、血型初检发生错误的频率范围为0.04%~1.16%。结论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错误的概率为0,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高于初次献血者,满足电子配血对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100%的要求,该地区具备开展电子配血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使用一次性自动静脉采血器(采血器)和普通10ml注射器两种方法在采集血液流变学标本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医嘱需抽查血液流变学的志愿30例,随机分配同一位患的两次抽血,一次使用注射器,一次使用采血器。盲法检测高切(200/s)及低切(3/s)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注射器组较采血器组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采血器采血法较注射器采血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小,应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0.
Warming of Bl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