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旋覆花属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酮类化合物在旋覆花属植物中分布广泛,并且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旋覆花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文章对该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作系统综述,展示其将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刘东阳  江骥  胡蓓 《中草药》2005,36(1):152-155
三萜类化合物包括三萜烯及三萜皂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尤以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植物中分布最普通。计多常见的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泻泽等均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极其广泛,有溶血、降胆固醇、抗生育、抗菌、抗肝炎、治溃疡、增加免疫力等诸多功效,因此,三萜类化合物的分析对生化、药学及其临床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于控制和影响植物性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所需的药物、染料、香料等众多的化合物。综述了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因工程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于控制和影响植物性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人类提供了所需的药物。染料,香料等众多的化合物,综述了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研究,相关基因的克隆以及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药物中,具有众多优良的生理、药理活性,尤其是抗肿瘤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植物黄酮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抗肿瘤构效关系的研究,为植物黄酮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苦苣苔( Conandron ramondioides )是一种常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部和日本东北地区。在日本,该植物常被用于治疗胃痛。本次从苦苣苔叶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李永辉  杨义芳  孔德云 《中草药》2006,37(11):1740-1744
5α-还原酶活性筛选是抑制前列腺增生和抑制前列腺癌药物筛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成分研究概况,结果发现具有5α-还原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其中脂溶性成分以苯丙素类、萜类、醌类、三萜及甾体类为主,水溶性化合物主要包括鞣质类、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类别的5α-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参差不齐,其中三萜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和鞣质类化合物的活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8.
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萜类化合物在蔷薇科植物中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类型和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9.
葱属植物甾体化合物及黄西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概述近5年来葱属植物中甾体化合物及黄酮化合物的化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资料并进行汇总、综述。结果 近年来从葱属植物中分离大量具生物活性的甾体化合物及黄酮化合物。结论 这两类化合物是葱属植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是开发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依据,应结合药理实验进一步研究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以利于开发应用。   相似文献   

10.
大戟属植物Euphorbia portlandica L.广泛分布于葡萄牙沿海地区。作者从该植物中分得1个新的假白榄烷(jatrophane)型四环二萜多酯portlandicine(1)和4个已知化合物。由于假白榄烷酯类被认为是多药耐药性(MDR)强调节剂,故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及从同属植物E.segetalis中分得的同类化合物(3)逆转MD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中抗病毒活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病毒感染的增加,开发抗病毒药物的工作日益紧迫,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病毒先导化合物已成为研究重点。综述了迄今从植物中发现的具抗病毒活性的酚类、萜类、生物碱类和黄翻类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厍士芳 《中医药信息》2012,29(3):139-142
黄芩(Lamiaceae)植物种属众多,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和东亚,传统应用多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现有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中黄酮和二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近十几年,有大量体内体外药理实验对黄芩属植物单体化合物的活性或提取物组分的药效进行了筛选,黄芩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血管生成、保肝、抗氧化、抗惊厥、抗菌抗病毒等活性,这些数据不仅支持了黄芩属植物的传统临床应用,而且也为从中开发新的药物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金莲木科植物金莲木Ochna integerrima Merr.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泰国的树木,其树皮在当地民间用作治疗消化失调的药物,植化研究表明它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抗疟筛选发现金莲木外皮的80%乙醇提取物有良好的抗疟活性(IC50为6.5〉g/mL);而其内皮提取物无此活性。作者从金莲木的外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显著抗疟活性(IC50为0.08μg/mL)的双黄烷酮化合物1,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05,27(1):78-78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将与云南昆明植物园展开一项名为植物化学组的研究。预计到2005年,将采集逾3000种天然药用植物资源,从中提取5000多个纯度超过九成的化合物样品,建立起一个全球最大规模的中药天然成分化合物样品库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南蛇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蛇藤属植物分布广泛,含有丰富的萜类、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近来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因此对其药效学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鑫  刘奇 《中草药》2016,47(20):3742-3748
以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天然药物为对象,检索了近年来对其天然药物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的能有效抗MRSA的化合物,包括植物中的黄酮类、萜类、蒽醌类等,动物中的抗菌肽及毒素,以及部分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部分化合物可作为未来抗MRSA的候选药物。目前抗MRSA的天然药物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对活性药物的筛选上,缺少对候选药物的毒理、药理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熊果酸药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天然三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叶,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全草,杜鹃花科植物熊果的叶、果实中,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玄参科植物毛泡桐的叶中,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不良反应小,其生物活性可涉及抗肿瘤、护肝、心血管、糖尿病、抗炎、抗病毒等多个领域[1,2]。本文现将近几年UA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叙述了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基本研究概况,认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鞣质、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三大类,并对三萜类化合物的成苷位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姜属植物Z.aromaticum Vahl是印度尼西亚广泛使用的传统药用植物之一。作者发现该植物乙酸乙酯部位对CYP3A4介导的代谢具强抑制活性。对该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3个新的倍半萜(1~3)和2个新的黄酮醇苷(4和5),以及13个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羊蹄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羊蹄甲属植物Bauhinia sirindhorniae原产于泰国东北部。该植物茎的浸出液在当地用于治疗肌痛的抗炎剂。目前尚未见该植物植化分析方面的报道。本次从该植物的根和茎中分离出几个生源相关的化合物,并发现一些化合物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