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12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的VAS和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胃脘部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该院门诊就诊的240例慢性胃炎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上腹隐痛、食后胀满和嗳气反酸情况,胃镜下炎性反应恢复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上腹隐痛、食后胀满和嗳气反酸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下炎性反应治疗后有效率为94.16%,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疗效优于西医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胃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胃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耳穴压豆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慢性胃炎胃痛患者接受耳穴压豆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更有助于减轻患者胃痛程度,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96例T2DM合并PU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其分为中药观察组与西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患者接受四联疗法治疗及常规降糖治疗;中药观察组患者在西药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加味黄芪建中汤。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②血清PG活力检测。以全自动免疫分析、溃疡愈合质量、Hp根治情况、不良反应及血清PG活力表达水平。结果中药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西药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38/48),中药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观察组患者FPG、2 h PG、Hb A1c、溃疡愈合质量、Hp根治情况、血清PG水平均较西药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T2DM合并PU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控制T2DM合并PU患者的血糖情况,降低血清PGⅠ、PGⅡ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中辅以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2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同时辅以穴位贴敷干预效果更优,可有效促进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在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应用对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科接收的82例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行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和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隔姜灸。比较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四肢倦怠、脘腹痞满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隔姜灸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胃脘痛(脾胃虚寒型)患者中医症状及疼痛症状,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犇  杨晓华  刘良福 《全科护理》2016,(30):3162-3163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中药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痞病人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择胃病专科住院和门诊脾胃虚寒型的胃痞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在内服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结合中药穴位贴敷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6个月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结合中药穴位贴敷措施容易被脾胃虚寒型胃痞病人接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用抛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5d后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及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57.1%、对照组9.5%,x2=21.43,P<0.001;中医证候评分观察组(1.86±2.51)分、对照组(7.31±4.55)分,t=6.80,P<0.01。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辅以中药穴位贴敷,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当归建中汤联合揿针针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当归建中汤联合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胃黏膜分级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总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胃黏膜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当归建中汤联合揿针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胃黏膜病变程度,且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5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水平变化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了100例正常人,66例胃癌、107例胃溃疡,101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Ⅰ、PGⅡ、GS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PGI/PG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0.001),PGⅡ水平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GS水平较对照、慢性胃炎组和溃疡病组组明显增高(P〈0.001)。[结论]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下降,GS增高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可作为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778-2779
探讨疏肝和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的疗效。选取100例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疏肝和胃汤加穴位贴敷治疗,两组疗程均30d。通过对比两种治疗后效果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0%vs74%),且研究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疏肝和胃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肝胃气滞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疗法联合滋阴通络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鞍山市中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降压、降糖、降脂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通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7.1±3.3)分、(32.8±5.7)分,观察组明显下降,组间比较,P0.05。两组ALT、AST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β2微球蛋白、尿肌酐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穴位贴敷疗法联合滋阴通络汤有助于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糖作用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磁疗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久咳的效果观察。方法:将50例久咳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联合中药治疗,实验组给予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磁疗联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土生金法穴位贴敷磁疗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久咳,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症候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病人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抑酸护胃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拔罐联合穴位贴敷疗法能提高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0例,将其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奇偶排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接受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确切,使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极大改善,并促进了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外治法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干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甲钴胺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2 hPBG、HbA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TCSS评分,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治疗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29-3530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Hp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治疗的9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研究组选用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参照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Hp根除率(87.50%)高于参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选用穴位敷贴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具有明显疗效,Hp根除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对卵巢癌化疗患者食欲减退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通过观察患者食欲及BMI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食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敷和穴位按摩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中的特色技术,二者联合使用可改善患者食欲减退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